APP下载

福利院孤残儿童康复救助途径探索
——江苏常熟儿童福利院的实践

2013-01-21陈雪芬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福利院救助康复

陈雪芬

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做好儿童福利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健全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孤残儿童福利事业。2006年,民政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06〕52号),对孤残儿童的养护、教育、医疗、康复、就业、住房等制定了政策措施。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201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颁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孤残儿童的亲切关怀和对儿童福利事业的高度重视。

本文基于笔者在儿童福利院工作的实践,探索创新孤残儿童康复救助的途径,旨在进一步做好社会福利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孤残儿童的心理特征

孤残儿童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因父母双亡无法律监护人而被送到福利院;二是有些孩子出生没多久因先天残疾被遗弃而送到福利院;三是有些孩子因后天的治疗康复滞后,被狠心的父母遗弃后送到福利院;四是被新的家庭领养后由于各种原因又退回福利院的。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失去了父母的呵护,生长环境的变化使孤残儿童的心灵受到伤害,留下阴影。

孤残儿童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一是失落心理。他们的心里是痛苦的、悲哀的,表现为冷漠寡言,处处感到不如别的儿童。二是恐惧心理。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灵无所寄托,不可避免地产生恐惧心理。三是逆反心理。因为家庭的原因,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表现为结伙斗殴、损坏公物,以发泄内心的积怨。四是自卑心理。因为自幼失去了父母,寂寞和孤独伴随着幼小的心灵,自我感觉低人一等,表现为做事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凡事总有自卑感。五是侥幸心理。这样的孩子学习上不思进取,甘于落后,总抱着侥幸心理混日子。六是攀比心理。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生活,会去模仿追求那种好的物质生活,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发生盗窃行为。

如何让这些孤残儿童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的生活,对于福利事业工作者来说是挑战,需要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二、孤残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途径——常熟儿童福利院的实践

作为从事儿童福利事业的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孤儿失落的心得到温暖,恐惧的心得到安慰,逆反的心得到平衡,自卑的心得到复苏,侥幸的心得到启迪,攀比的心得到归位,让每个孩子都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1.提升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的技能和素养

在实践中,我们以“孩子们欢乐是我们的心愿、高质量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慈母般关爱是我们的天职、家庭式温馨是我们的理念、无止境超越是我们的追求”为工作目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业务学习,促使全体院工不断钻研业务,努力增强为孤残儿童服务的本领。鼓励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自学,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儿福工作者救助孤残儿童和康复训练方面的技能。开展“双思”教育,组织全院职工回顾、分析儿福院发展历史,明确工作责任,提倡讲进取、讲奉献、讲业绩,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2.完善孤残儿童康复救助的软硬件环境

良好的环境使人愉悦,能增强孤残儿童的自信心,对于残童的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常熟儿童福利院坚持“养、治、教”与康复并重的方针,完善康复设施,2010年3月,福利院投资3万多元,改造原有的小教室,铺上地板,添置康复器材和教育用具,开设了培智班、康复班、引导式教育班、学前班,为孩子们康复、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同时,在提高特殊教育和强化康复训练上下工夫。儿福院的老师们以踏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每一个孤残儿童奉献真诚的爱心。他们用比正常孩子不知多多少倍的精力,来教会孩子们一个动作、说出一个字。老师们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孤残儿童,制订不同的教育和康复计划,把特殊教育和康复工作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之中。

3.创新孤残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方式方法

为保障孤残儿童生活、治疗、康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不断探索,努力拓展优质、专业的服务项目,创新康复服务方法,提升服务质量,使各项工作更趋人性化、亲情化、科学化、制度化。

(1)亲情化康复服务。儿童院收养的弃儿95% 以上患有一定脑瘫、智障、听障、先心病、唇腭裂等疾病,他们需要漫长甚至终生康复治疗。常熟儿童福利院在亲情化康复服务方面做了尝试,为残障儿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根据在院儿童的年龄、智力分班教学,按照寓教于乐、康教结合的模式,把认知、语言、手工、运动能力、生活常识的训练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开发,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坐着的孩子站起来,站起的孩子跑起来。

(2)特色化实践活动。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暖一颗心、做一家人”特色实践活动,一位职工帮助或认领一名孤残儿童,节假日将其领回家中,“把爱心献给孩子”,让他们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从精神上温暖和鼓励孤残儿童,真正做到“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通过活动,让孤残儿童感受亲情的温暖,心灵有归属感,得到关爱和被认可,减少失落和自卑的心理。

(3)专业化康复手段。专业化的康复手段有助于残童的康复成长,也是科学创新的康复发展新模式。福利院根据孤残儿童康复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大力开展婴儿早期康复教育,引进水疗法,建设水疗康复室,还招聘了一名钢琴八级的护理人员,尝试用音乐疗法来促进残儿的康复。

4.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孤残儿童康复救助的合力

孤残儿童的康复救助是社会福利事业,需要社会的参与和帮助。常熟儿童福利院积极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儿福工作的支持,为孩子们创造接触社会的良好环境。例如,为孤残儿童提供与小学、幼儿园的小朋友同台联欢表演的机会,让他们的表演赢得更多的掌声,既增强了孤残儿童的自信心,又让他们有了开阔视野、接触社会的机会。每年的6月1日,福利院都要精心组织活动,为孤残儿童提供与社会爱心人士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能像社会上的孩子一样享受到节日的快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各种与社会交流、联系活动的开展,活跃和丰富了孤残儿童的生活,滋润了孩子们孤独的心灵,同时也使社会各界逐渐形成对儿福院关心的氛围,把为孤残儿童奉献爱心变为一种自觉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1] 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EB/OL].[2013-05-06].http://www.gov.cn/zwgk/2006-04/14/content_254233.ht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EB/OL].[2013-05-06].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sw/201011/20101100114958.shtml.

[3]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EB/OL].[2013-05-06].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10809/t20110809_661875.shtml.

猜你喜欢

福利院救助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福利院的孩子
水下救助抢险
BABY,COME BACK
救助小猫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