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向南延伸 (一)
——堪称奇迹的电视剧
2013-01-21撰文张静
撰文 张静
中山站
题记:
20世纪70、80年代,为实现“登上南极洲”的宏伟愿望,百废待兴的中国用买来的一条芬兰旧货船改造成“极地”号考察船,展开了首航东南极,建立“中山站”的壮举。当年身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船舶飞机处处长的王子怀先生,受国家海洋局指派,随船远航,不仅有幸见证了那段南极考察史上艰苦卓绝的历程,更因此与多名随船同行的艺术家结下难以忘怀的友情。多年以后,笔者借助王子怀先生的口述,再度描绘出当年真实的一幕……
著名艺术家金乃千首次南极考察手迹
1988年,中国决心扬帆重洋,去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建立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山站。在这次的考察队中有一支十分特殊的队伍,他们既不是科学技术人员,也不是“极地”号船员,却人人忙忙碌碌,“上蹿下跳”。这支特殊的队伍,就是四川电视台电视连续剧《长城,向南延伸》的摄制组。
摄制组有7名成员,个个生龙活虎,除了老演员郑在石等人,像后来成为著名影视演员的张国立也在其中担任副导演兼饰“小木工”一角;这部电视连续剧的主角就是时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研究室主任的金乃千教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赴南极取景实拍的电视剧,为了真实再现这部南极考察的正气歌,摄制组特地亲随“极地”号远征,这在影视拍摄史上,至今都是罕见的事情。
著名艺术家金乃千—— 第一个殉职于南极事业的中国人1989年4月1日,春寒料峭的首都机场, 一架从新加坡飞来的专机缓缓降落,将金乃千的遗体送回了故土。这位参加中国首次赴东南极考察队的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在返航途中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是第一个殉职于南极事业的中国人。当年,举国悲切。出生在天津的金乃千,早在天津一中就读时就表现出戏剧表演方面的天赋。20世纪50年代留任中央戏剧学院做教师,培养了多位如今声名显赫的演员,而他自己也塑造了屈原、李尔王等经典舞台形象。人生如戏,一代戏剧大师的殉职令人扼腕,亦令人生叹。
为了活跃船员生活,船上经常举办联欢会。每到这时,摄制组的成员总是特别积极。金乃千朗诵的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声情并茂,感情真挚;张国立自编自演的快板朗朗上口、绘声绘色;郑在石表演的模仿秀,能够活灵活现地模仿出考察队中许多人的言谈举止,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在太平洋驶往赤道的航行中,摄制组开始拍摄部分场景和故事。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培养出一大批临时演员,剧中的考察队领导、船长、轮机长、船员,都是由真正的船员和考察队员们担任的。
根据剧情需要,许多镜头必须赶在风急浪大时拍摄。有一次为拍一个风浪镜头,几个演员坐在一、二层甲板之间的铁梯上等待开机,突然一个巨浪卷来,把他们几人全掀翻在甲板上,不仅一个个淋得像落汤鸡,连高级摄像机也被海水浸透了!后来幸亏摄像师精通设备,花了几天工夫,终于把这台宝贝修好。从此以后,演员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扯开嗓门唱“大海呀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而是每当风急浪高,他们就故意苦着脸改唱:“大海呀大海,就像后娘一样!就像后娘一样!”一边唱着,戏还是照样拍。员按照远洋船的惯例,举行过赤道仪式。五光十色的焰火燃放了起来,10枚信号弹腾空而起,大家戴上了自制的“鬼怪”面具,有的披上花床单,有的敲着脸盆,在甲板上蹦跳、狂欢。摄制组的演员们也都粉墨登场。尤其是张国立,不知从哪里捡来了一顶破草帽戴着,脸上画了怪异的脸谱,下巴上粘着一撮胡子,肩扛一根长棒,在人群中东蹦西跳,扭来扭去,嘴中还念念有词,那副调皮的样子,滑稽又好笑。晚上,会议室里还举办了书画表演和书画展。金乃千和郑在石挥毫泼墨,现场献艺,潇洒的毛笔字令人羡慕。特别是金乃千在船上亲自篆刻的一枚枚印章,“南极精神”、“龙的传人”、“为国争光”、“拼搏”、“奋斗”等形态各异、字体雄奇。印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表达着篆刻者的南极情怀。
1989年初的那段时间里,对参与这次南极考察的人们,意义是非凡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座真正伫立在南极圈内的中山站,也在繁忙的工作中迎来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春节。办公栋建成了。新建的生活办公栋的餐厅里灯火辉煌,红彤彤的剪纸大灯笼悬在“迎春”两字的两旁。一盆生机勃勃、亭亭玉立的水仙花端放在台前,花叶碧绿,花朵金黄,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在没有植物更没有花草的拉
船近赤道,震天撼海的锣鼓声,乒乒乓乓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极地”号的船斯曼丘陵上,这盆水仙花显得格外美伦美奂。这盆水仙是细心的“南极翁”金乃千从遥远的祖国带出,一路精心养育出来的。在这样的除夕晚会上,怎不叫人像水仙花那样心花怒放呢?
中山站第一个“春晚”可谓是大腕云集,别开生面的晚会,在亲历者们看来,那比任何一个晚会都要精彩。大家随意地唱、纵情地笑,人人都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金乃千的诗朗诵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郑在石的口技惟妙惟肖;张国立妙语连珠……笑声欢语中,考察队员们完全忘记了前一阶段冰崩的惊险、建站施工的疲劳。新春的钟声即将敲起,演员李国华不失时机地扯开嗓门,吼起了“川江号子”,顿时,大家随声呼应。“嘿吆嗬,嘿吆嗬……”,节奏感强劲、高亢激越的号声调催人奋进,那也许足以成为唤醒整个时代的最强音。
许多年过去,物是人非,《长城,向南延伸》这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也早被如今家长里短、铁血杀敌的荧屏所淡忘,但当年艺术家们凝聚心血甚至牺牲生命缔造出那种艺术的真实,却注定成为这个时代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图片顺序自上而下) 1.《长城向南延伸》中饰考察队长的郑在石; 2.科学家江之荣(左一,金乃千饰)在向祖国慰问团汇报工作。慰问团秘书(左二,张继民饰)在作听取汇报的记录。在场的有考察队长(右一,郑在石饰)等; 3.1989年1月,张继民(执锹者)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典礼上; 4.1989年1月,张国立(左二)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典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