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小区外环境使用状况评价研究

2013-01-18刘丽微

山西建筑 2013年27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使用者景观

李 文 刘丽微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影响下,我国居住小区住户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使得以往过于依赖经验的设计决策和传统的设计模式已很难满足未来不同类型的住户对景观环境多元化的价值需求,过去单凭专业知识对物质环境的技术改造已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如何在易于变化的社会发展中,把握未来的居住者对景观环境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单凭简单的项目总结,借鉴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是远不够的,则需要更为科学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作支撑。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以下简称POE)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是一种与设计过程相结合的,基于使用者的角度,对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的建筑及环境的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建筑—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人与环境的价值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分析,既能掌握使用者对目标环境的使用评价,又能发现使用者潜在使用需求,从而得出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为以后同类项目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

POE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历经5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西方国家建设程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思想和理论方法对我国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其实践应用研究价值对研究设计出与新时代人们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和活动模式相匹配的景观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

1.2 目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部分学者对城市公共环境、校园环境、医院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评价有过相关的尝试性应用,但针对居住区环境评价的应用还比较少。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部分学者借鉴国外理论成果,开始了对使用后评价从方法、内容、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如90年代初,由吴硕贤教授主持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项目,将使用后评价的基本方法(问卷调查法)运用于住宅区研究中,并采用模糊集理论的科学分析方法,使主观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得以量化,更加趋于客观和理性。1990年~1993年,中日两国合作项目“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对全国九个大城市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居住实态调查研究,采用了包括问卷调查法、专业人员现场记录法、摄像法等方法取得了有价值的第一手评价资料,为发展小康住宅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等学者在吸收国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居住区环境综合质量模型,利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对上海和深圳的541户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同济大学徐磊青在《场所评价理论和实践》(1995)一文中,集中介绍了国外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评价理论、使用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建立了上海居住环境评价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弗朗西斯卡托(G.FranceSCat,1979)、坎特和里斯(D.Canter&K.ReeS,1983)、吉福德(R.Gifford,1987)的环境满意度模型,其特征是强调体验到的环境变量(包括社会、空间、设施三方面)。徐先生还以该评价方法研究了高层居住心理的评价问题。

目前,POE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居住小区景观环境涉及内容较多,景观要素分布较广,如何精准的调查收集使用者对众多景观要素的主观评价,初步建立适用于房地产企业使用的评价操作模式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概述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是指小区内所有建筑外部空间的集合体,是一切服务于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把居民行为活动作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的总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物质环境又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吴良镛教授的《广义建筑学》认为“人类的居住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居住环境’”。精神要素则包括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和感受两个部分。

2.2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构成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的内容: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季节更替、太阳辐射、空气、水分、土壤、地下水、地下矿物、自然生物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工环境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狭义的人工环境,是指由人为设置边界面围合成的空间环境。居住小区人工景观环境是指经过人类创造和改造的景观物质要素,包括地形、山石、水体、植物、景观建筑与小品、园路与场地、景观照明与给排水等。

3)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专业法规、生活方式、习俗、文化、经济环境、法律、社团、单位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在潜移默化中其作用是巨大的。对于社会要素又可以分为两类,即环境心理层次方面的因素(如私密性、领域性、公共性、拥挤感等)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如管理、习俗、文化、法律等)。

2.3 使用后评价理论概述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英文全称是:Post-Occupancy Evaluation。关于POE的定义有很多,Friedman在其POE著作中是这样定义的:“POE是一个度的评价: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确表达或暗含的需求。”1988年,美国Preiser等人在其著作《使用后评价》中定义:POE是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POE主要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所有这些都会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

目前,POE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场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以及室外景观设计等方面。

2.4 使用后评价的核心思想

使用后评价(POE)的核心思想是将“人—建筑—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人与环境的价值关系的研究方向,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综合评估建筑环境的综合绩效,即在建筑环境建成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以一种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程式,收集使用者对建筑环境的评价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得出相关的数据,借此来反映他们对目标环境的评判。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对环境的使用者进行连续的和动态的验证,全面地评估建筑环境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通过大量可靠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并与原始设计意图和目标进行比较,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为以后同类型建筑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建筑的综合效益。

3 实例的选择与研究

3.1 实例项目的选择

本论文研究选取哈尔滨哈西辰能溪树庭院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项目的投入使用时间:该项目自2010年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一期已交付,二期尚未推出。

2)使用群体的数量:小区设计住宅总数为3 000户,规划总居住人数约12 000人,据物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入住户数2 999,入住率99.01%。

3)该小区居民国籍和籍贯多样:据统计数据显示,小区内本地户籍居民占64%,外地户籍居民占35%,外籍居民占约1%。

4)景观环境丰富多样:该项目绿化面积17万 m2,绿化率48.91%。小区内景观环境内容丰富,空间多样,功能较齐全。

5)应用推广:该项目地处哈尔滨西站开发区,其结果对同处哈西开发区的大部分新型居住小区开发带的项目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2 实例项目概况

辰能溪树庭院建筑风格:采用新古典“摩尔”建筑风格,充分表现工业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融合,通过深红、砖红以及浅黄色三段式设计,既使立面风格现代中不失高雅,又为复古的外立面植入了现代的明快与生动。

辰能溪树庭院园林布局:根据原有地形地貌,保留大量多年原生树木,形成的建筑规划格局,以“溪水贯穿树木的庭院”为主题,打造5重园林绿化,5 000 m2水系,引进90余种珍稀植物,建设2万余平方米的带状广场及6 200 m2的溪树庭院广场。

3.3 评价工作整体思路

评价工作整体思路见图1。

图1 评价工作总体思路

3.4 观察表设计

1)设计目标:通过对使用者行为方式、活动类型的观察和记录,掌握景观环境被使用的情况,了解使用者的景观偏好。

2)设计观察、记录内容。a.观察时间。b.来园形式。c.来园人数。d.性别。e.年龄段。f.活动类型。g.备注。

3)观察时间。a.每个景观空间观察周期为一周。b.每天分为:清晨(6:00~9:00)、上午(9:00~12:00)、中午(12:00~14:00)、下午(14:00~17:00)、傍晚(17:00~19:00)、晚上(19:00~21:00)等6个时间段。

4)记录方式:表格手写记录。

5)被观察者年龄分段参照我国人口年龄划分标准。a.儿童:0岁~6岁。b.少年:7岁~17岁。c.青年:18岁~40岁。d.中年:41岁~65岁。e.老年:65岁以后。

4 结论与展望

4.1 辰能溪树庭院使用后评价结论

观察和记录,了解了居民在景观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类型,初步掌握了使用者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情况;通过现场访谈,逐步摸清了使用者的一些潜在使用需求,具体结论归纳如下:

1)小区内周边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道路交通的处理过于单调,制约了使用性,具体为:缺少集中的活动空间,小区环境过于私密,阻碍了邻里交流。

2)缺少户外运动广场,以户外健身运动为主体的活动空间,使居民在小区内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引起不便。

3)儿童乐园内的游戏器材和沙坑深受孩子的喜爱,缺少休息座椅,也给陪护的大人造成一定的不便。

4)各景观空间的景观小品都不同程度上与使用需求尚有较大距离。如休憩性、游憩健身性、服务性小品数量不足;装饰性小品形式不够新颖简洁,细节粗糙;展示性小品内容简单,指示模糊;夜景灯光的照明亮度较暗,照明的形式和色彩单调。

5)使用者的潜在需求已突破了各景观空间赋予的常规功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一部分的室内活动已具备在室外开展的可能,网络和媒体视频在户外景观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新的设计内容。

6)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的提高,使用者不仅对绿化美化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植物作用的潜在需求已上升到追求具有保健功能性的植物对体质改善的功效。

4.2 建成项目整改意见

1)根据使用需要,增加健身设施、休憩设施和卫生设施,为居民户外活动创造便利条件。2)视各景观空间情况,适当增加植物群落,加强空间围合感,降低外界干扰。3)增加夜间灯光照度,延长照明时间,方便居民夜间游园活动。4)视情况适当增加小区道路标识标牌数量,提高景观道路的引导性。

4.3 后续项目设计建议

1)重视地形的营造设计,强化地形的功能和作用。2)景观建筑与小品设计紧扣项目设计主题,不仅符合实用、美观、经济原则,在风格、用材、色彩、体量上还需与周边环境相融。3)景观照明在充分满足夜间照明和装饰的基础上,再考虑节能设计。4)景观空间色彩应在统一的色调基础上,进行明度和彩度的变化,有利于景观空间气氛的统一和协调。5)提高花卉的数量比例,既可丰富景观空间色彩,也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情操陶冶有着积极的作用。6)优选具有保健功效的植物,提升绿化植物的功能性。7)可对无线网络和媒体视频在景观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

5 展望

由于时间、条件限制以及笔者学识和精力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次研究尚有许多实际的问题未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居住小区,其评价体系和选用的评价方法研究将是长期的课题和任务,这给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探索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傅 哲.基于“使用后评价”方法的居住区户外环境研究——以北京五个居住区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 王中锋.居住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估的理论研究及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使用者景观
景观别墅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抓拍神器
基于生态观念的城市居住小区水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