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谷歌遭遇朝鲜

2013-01-17

南方周末 2013-01-17
关键词:理查森施密特代表团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实习生 夏以华

当地时间2013年1月10日,朝鲜平壤,谷歌执行董事长结束了4天的访问,前往北京。

东方IC❘图

◤“邀请谷歌高管访问朝鲜,目的依然是让人们忘记核问题。”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

在2012年小心翼翼地触碰迪斯尼与可口可乐之后,作为全球印象中最封闭国家——朝鲜再一次品尝到资本主义的味道。这一次,他们迎来的是全球IT巨擘谷歌(Google)。

受美国前朝核谈判代表、前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森的邀请,2013年1月10日,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完成了一次对朝鲜的“人道主义私人访问”。

此次访问的始作俑者理查森称历时四天的访问“十分成功”。但恐怕不会有太多人对此表示认同。这个成员复杂的代表团没能见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没有就核试验或卫星等敏感问题获得朝方任何承诺,就连看望被扣押的韩裔美国人裴俊浩的愿望也未实现。2012年底,朝鲜试射卫星导致美朝关系紧张。早在代表团出发前,美国国务院就说这次访问“并非特别有益”。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谷歌一意孤行的访问毕竟代表了资本主义和美国价值观的又一次成功输出。

施密特在从平壤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对媒体说:“朝鲜事实上与外界隔绝。要跟上世界的发展,政府首先要开放网络,从现在就要开始。”

美国“同志们”来了

绝大部分朝鲜人从来都没有使用过互联网。对于严格限制访问互联网的朝鲜而言,网上冲浪只是极少数人的特权。

2013年1月8日,到达朝鲜第二天,“美国”代表团参观了位于平壤的金日成综合大学的一间计算机实验室。一名大学生向谷歌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展示了在线阅读康奈尔大学资料的过程。驻平壤的美联社记者注意到,“他所使用的惠普台式电脑上有一个红色标记,说明这台计算机是金正日送的礼物。”

为了欢迎美国客人,“掌握特权”的大学生向谷歌的IT精英们展示了他们的网上搜索能力:他们选择“Google一下”。

一名叫做金秀香的图书管理员说,自2010年4月该实验室开放时起,就接入了互联网。学校负责人说,这个图书馆从早上8时一直开放到午夜。

但其他朝鲜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和平壤科技大学的学生也能上网,但大多数时候是根据指令,浏览些教育资料。

这个代表团其他成员还包括:谷歌智库(Google Ideas)负责人贾里德·科恩、韩国延世大学助理教授鲁乐汉、施密特的女儿索菲亚等人。虽然被外界解读为一次“政治访问”,但代表团的行程基本围绕计算机网络。

“我们的主题是网络的自由开放。”施密特事后对记者表示:“我了解到朝鲜网络科技十分有限,朝鲜方面认真倾听了我们的意见。”

在为期4天的行程中,除了参观金日成综合大学电子图书馆、人民大学习堂、朝鲜电脑中心以外,施密特和理查森还同朝鲜外务省官员举行了会谈,前往锦绣山拜谒了金日成和金正日遗体。

美国代表团访朝的消息在世界各个媒体上的密集出现的同时,美国国内却是抨击不断。

参议员麦凯恩在Twitter上称这个自发组织的代表团是“白痴”;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R·博尔顿则在《纽约每日新闻》中写道,代表团在不知不觉中为朝鲜的宣传机器提供了材料,朝鲜为了帮助其领导人金正恩提升威信,“利用了天真的美国人。”

同时代表团还为评论人士和搞怪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美国时尚杂志《名利场》为了嘲讽“理查森同志”,称他是“朝鲜劳动党伟大的支持者和最亲密的朋友”。《名利场》甚至编排了一份“绝密行程”:

第一天:理查森和施密特同志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抵达朝鲜,在有“暖气的”的房子里与朝鲜人民共进午餐;第二天,参观经济上很有活力的村庄,会见热情的民众,放映朝鲜领导人导演的电影“阿凡达”;第三天,当理查森和施密特两位同志表达对朝鲜人民热爱和尊敬时,朝鲜人民报以欢快地歌唱……

谷歌要改变世界?

将谷歌与朝鲜的“碰撞”视作一场外交角力似乎有些荒诞:前者用15年时间打造成为全球最为著名的IT帝国,致力于信息分享;后者则多次被国际组织列入“互联网敌人”。谷歌“富可敌国”,其2012年市值达2490亿美元,而根据韩国央行估算,朝鲜2011年的GDP仅为约285亿美元。谷歌凭借搜索引擎、云计算和网络服务入侵全球,而朝鲜搅动这个世界靠的是导弹和核武器。

但跨国公司正在当代外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指出,对跨国公司的理解应该超越民族国家的范畴,因为它们对公司的认同甚至超过了对国家的认同,“它们在推动全球化,包括影响美国外交政策方面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一个案例是在2001年,中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问题出现以后,美国波音公司通过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商业组织对国会议员和政府高层人士进行游说,同时通过公司的民间组织对民众喊话,最终使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得以顺利通过。

“为什么谷歌会访问朝鲜?”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电视采访时,理查森只是说道:施密特是我的朋友,他对外交政策特别感兴趣。

但无论如何人们也不能排除这次“私人访问”的政治色彩。作为谷歌主要的政府关系代表,施密特一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坚定支持者。奥巴马连任后甚至曾邀请施密特入阁,担任财政部长或者商务部长,但被施密特拒绝。

一位不愿具名的谷歌前高管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称:“(此次访问)很可能是他个人的意愿……我们可以理解成,他想去了解这样一个闭塞的国家,思考未来怎样让世界更畅通。这既符合谷歌的长期利益,也与公司坚持的价值观一致。”

施密特一向认同谷歌“不作恶”的信条,他经常说,“谷歌的首要目标不是赚钱、卖广告,而是要改变世界”。

在上述谷歌前高管眼里,谷歌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天真。“谷歌公司的理想主义色彩比微软、苹果公司浓厚了至少100倍。施密特更像是一个‘世界科技信息大使,他认为对世界有价值的事,自己就去做。”

施密特访朝是为了帮谷歌公司赚钱吗?上述谷歌前高管认为,特别不了解谷歌的人才会这么想。“你想想看,谷歌离开中国去开辟朝鲜市场,这合理吗?”

朝鲜:制造新议题,转移视线

另一面,即使再大胆的想象,也不敢妄言朝鲜会很快拥抱自由的互联网世界。

据外界估计,朝鲜的互联网只有1000多个IP地址,为了避免国内民众受到“不良资讯”的“精神污染”,朝鲜官方为普通民众设立了“独立运作”的内网——光明网。

叛逃至韩国的朝鲜电脑工程师金恒光告诉媒体,据他判断,大约10万朝鲜人可以使用“内网”。内网上主要是宣传报纸的数字版内容,比如执政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以及一些小游戏。

然而外部世界也并不遥远。

2012年7月,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金正恩观看牡丹峰乐团表演的消息,画面里的乐手们穿着米老鼠、白雪公主等西方漫画形象演出,这位年轻领导人也是笑容满面。

一个月后,Youtube里一段视频显示,象征美国资本主义的可口可乐竟然出现在平壤的餐厅里公开出售。不过,餐厅服务员却否认可乐来自美国,坚称这是“意大利可乐”。

朝鲜一直试图把金正恩塑造成一位亲民、有活力、比他的父亲更了解西方的现代派人物。金正恩任何细微的政治举措都被广泛解读,在新年贺词中,他甚至将发展经济说成朝鲜最重要的任务,并希望朝韩解除对决状态,主动释放出和缓半岛局势的意愿。

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却认为,“这都是朝鲜做的宣传”。张琏瑰指出,过去一年里,朝鲜的变化都是枝节性的,在大的方针政策上没有根本变化:造神运动、“先军政治”依旧,推进核武器更加雄心勃勃,挑衅性的行为也更加大胆。“他们就是故意制造新的议题转移视线……包括邀请谷歌高管访问朝鲜,目的依然是让人们忘记核问题。”

对既能恪守理想又不至于迂腐的施密特而言,这些信息并非不明确。然而这次访朝却仍然是一次推销美国价值观的绝佳时机。2012年6月,施密特曾在波士顿大学做过一场颇受好评的演讲。他勉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害怕成功”,或许,最终做出访问朝鲜的决定时,施密特也是这么对自己说的。

猜你喜欢

理查森施密特代表团
布莱恩·理查森叙事理论研究综论
帕梅拉还是莎梅拉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带着GPS去流浪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
带着gps去流浪
奥巴马没上台先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