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耐迁移色牢度检测方法的改进
2013-01-11李锐彬张卫卫
李锐彬,张卫卫
(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广东 广州510220)
色牢度是指材料在加工、检验、贮存或使用过程中在可能经受的环境条件下,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染料转移到其他贴衬材料或两种情况都有发生,材料抵抗这种变化的能力。迁移是指纺织品的加工、测试、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化学剂、染料或涂料在一个层面之内或层面之间的纤维间运动。深浅色泽的两块布或者多块料拼接成的服装,在贮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深色面料上的染料迁移到相对浅色的面料上。一般情况下,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染料迁移现象会加剧,对于海运和仓库贮存的情况来说,深浅色拼接服装出现染料迁移现象的机率尤其大。现今针对这类现象的纠纷数量不断增加,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来加以监督,通过检测织物色迁移牢度来推测拼接服装出现染料迁移现象的可能性格外重要。
现行关于耐迁移色牢度测试方法记录的只有两个标准,分别是AATCC 163-2007《色牢度:存储中的染料转移,织物到织物》,GB/T 22700-2008《水洗整理服装》附录C[1-2]。但两个标准实验条件都比较缓和,实验温度分别是24℃和25℃,并不贴切实际的贮存环境温度,也难以有效的反映染料迁移的潜在性;且测试周期比较长,两个标准的测试时间都为48h。本文基于这两个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试验温度、试验时间、含水率等设定一系列实验,旨在找出一个更快速有效反映染料迁移潜在性的检测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和仪器
仪器:mermert UFE 500恒温烘箱,汗渍色牢度测试仪(符合GB/T 3922-1995中4.1的要求)。
材料:聚乙烯塑料袋(尺寸足够大,能装下耐汗渍色牢度仪),三级水(符合GB/T 6151-1997中条例8.1的要求),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符合GB/T 251-2008标准要求),DW多纤维贴衬,三块纤维含量相同的涤/棉红色针织面料(用三种不一样的染料染成相同颜色,样品编号编为 A、B、C)。
1.2 试验原理和条件
1.2.1 试验原理
将针织面料的正面与一块润湿的DW多纤维贴衬相贴合,夹在两块树脂板中间,放在汗渍牢度测试仪里承受规定的压力,在设定的测试温度条件下完成相应的测试时间后,将样品取出,在60℃以下干燥,然后用沾色灰卡评定多纤维贴衬沾色程度。
1.2.2 试验条件
通过改变测试温度、测试时间及贴衬含水率,设定以下试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测试温度和时间对耐迁移色牢度的影响
通过提高测试温度和缩短测试时间,得到样品A、B、C的耐迁移色牢度测试结果,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由表2可知,A样品本身具有染料迁移的潜在性,但在 GB/T 22700-2008的条件下,即25℃/48h(90%~100%),并未能得到有效的反映。通过提高实验温度,贴衬的沾色程度更为严重,更能反映样品染料迁移的潜在性。
表2 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样品A的测试结果 单位:级
表3 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样品B的测试结果 单位:级
表4 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样品C的测试结果 单位:级
由表2、表3和表4可知,在贴衬布含水率相同的情况下,即使将测试时间降为GB/T 22700-2008测试时间的一半(24h),随着温度的提高,贴衬的沾色程度也会加剧,更能反映出染料的耐迁移性能。所以测试温度设定为50℃或者70℃更为合适。
2.2 试样含水率对耐迁移色牢度的影响
测试时间设定为24h,通过改变测试样品含水率得出50℃和70℃下的样品的检测数据,如表5、表6和表7所示。
由表5、表6和表7测试数据可知,在测试时间、含水率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贴衬布的沾色严重程度有所增加;在含水率为90%~120%,测试时间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含水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
表6 不同含水率下样品B测试结果 单位:级
表7 不同含水率下样品C测试结果 单位:级
3 结论
基于现行的两个织物耐迁移色牢度检测标准AATCC 163-2007《色牢度:存储中的染料转移,织物到织物》和GB/T 22700-2008《水洗整理服装》附录C,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建议可以提高耐迁移色牢的测试温度和缩短测试时间;试验条件可设为测试温度50℃,测试时间24h,含水率100%±5%或者测试温度70℃,测试时间24h,含水率100%±5%。
[1]AATCC 163-2007,色牢度 存储中的染料转移,织物到织物[S].
[2]GB/T 22700-2008,水洗整理服装[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