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男篮小前锋投篮得分能力对比分析
——以第30届奥运会为例

2013-01-10陈振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国男篮前锋命中率

陈振东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第30届奥运会圆满落幕,中国男篮5战全败,排名垫底.纵观队员们本届比赛中的表现,内线队员王治郅、易建联的稳定发挥和拼搏精神依然抢眼,后卫队员陈江华的成长和王仕鹏的神勇表现相对是亮点,但与欧美强队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反观,锋线队员朱芳雨、易立、周鹏的表现则差强人意,在与对手的攻守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因此,本文从第30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和对手队5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入手,分别对中国队和对手队小前锋队员的身高、体重、年龄指标及个人投篮得分能力的技术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中国队与对手队的差距,为今后我国小前锋队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

将参加第30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的中国队和对手队的小前锋队员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书籍及各期刊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并通过伦敦奥运会官网收集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的个人资料及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

录像观察法.反复观看中国队和对手队5场比赛的电视录像,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2003 对中国队和对手队小前锋队员进攻中投篮得分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然后通过SPSS17.0对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对比分析法.将参加第30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的中国队和对手队小前锋队员的得分能力、投篮能力、投篮方式运用能力、不同区域投篮得分能力、不同环境下的投篮能力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在投篮得分能力上的差距.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身高、体重、年龄特征的比较分析

研究将中国队及对手队小前锋队员的身高、体重、年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用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作为衡量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指标.

表1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身高体重年龄比较分析表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篮球国手钱澄海先生曾指出:篮球是巨人的运动,高大队员的天下,身高、体重与所获得的成绩成正比.”[1]可见身高已成为选拔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先决条件.从表1可知,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5cm,对手队为201cm,相差4cm,说明我国男篮小前锋队员的身高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强队小前锋队员的水平.在体重方面,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的平均体重为95.3kg,对手队为99.6kg,相差4.3kg,说明我国男篮小前锋队员的体重相对不足.篮球运动员的年龄与竞技水平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处于鼎盛的时期是在25~30岁.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5.3岁,对手队为29.26岁,相差3.96岁,可见中国队和对手队的小前锋队员均处于当打之年,但我国男篮小前锋队员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小.在克托莱指数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平均克托莱指数为466,对手队为494.8.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在平均身高比对手队小前锋队员高的情况下,克托莱指数比对手低,说明中国队小前锋队员体重普遍偏轻.

3.2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投篮得分能力比较分析

(1)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得分能力比较分析.一支球队里球员得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

表2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得分能力比较(场均)

从表2可知: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场均得分是11.8分,比对手队少12.4分,表明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得分能力远不如对手队小前锋队员,主要表现为总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少于对手.小前锋个人得分占全队得分比例方面,对手是27.56%,而中国队是18.85%,相差8.71个百分点.可见作为主要得分手之一的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对球队的贡献十分有限.

(2)中国队与对手队前锋投篮能力比较分析.投篮是篮球比赛中得分的唯一手段.优秀的小前锋队员不但能够依靠超强的个人能力摆脱对手的防守,尽可能多的获得投篮得分的机会,而且还能保证较高的投篮命中率.

从表3可知,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场均投篮次数为9次, 比对手队少12.2次, 说明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的总投篮次数不如对手队小前锋队员,攻击欲望弱.在投篮命中率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篮命中率为33.2%,对手队为41.8%,相差8.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主力小前锋朱芳雨竞技状态下滑,上场时间缩短,年轻小将易立和周鹏取而代之,但他们身体对抗能力差,大赛经验不足,在比赛中时常表现出不自信、不敢投篮等,从而导致投篮次数和投篮命中率的下降.

表3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投篮能力比较(场均、不含罚球)

(3)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不同区域投篮得分能力比较分析.球队能否取得比赛的胜利取决于场上球员能否较好贯彻和执行教练的战术部署,能否在场上不同区域进行有效的攻击.“为了研究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不同区域投篮得分的能力,将投篮区域分为近区(三秒限制区),中区(三秒区到三分线之间的区域),远区(三分线以外区域).”[2]

表4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不同区域投篮能力比较(场均)

表4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区投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出手3.4次,投中1.4次,投篮命中率为30.2%;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场均出手11.4次,投中5.4次,投篮命中率为48.2%.中区投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出手1.8次,投中1.2次,命中率为56.6%.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场均出手1.8次,投中0.8次,命中率为30%.可见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在近区、中区的投篮得分能力同对手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在面对对手的严密防守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的摆脱对手,为投篮创造空间,只能选择勉强出手或传球,从而导致投篮次数和投篮命中率下降.远区投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3.8次,命中1次,成功率为19.8%;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8次,命中2.8次,成功率为41%.可见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远区投篮次数和投篮命中率都明显低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队小前锋队员没有远投能力,究其原因是:①本届比赛中国男篮的进攻战术是以内线队员易建联和王治郅为主,外线队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球跑动为内线队员创造空间;②内线队员易建联、王治郅等人的传球意识不强,在遭到对手包夹时,无法及时将球传给处于进攻有利位子的外线队员;③我国小前锋队员自身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较差,在对手的严密防守下,无法为自身的投篮创造空间.

(4)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不同环境下的投篮能力比较分析.“队员在场上进攻投篮时往往会受到防守队员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干扰分为有身体接触的干扰即强干扰和无身体接触的干扰,无身体接触的干扰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防守动作,而且防守队员离进攻队员只有一步以内即有干扰;另一种是有动作,但是防守队员离进攻队员较远,在防守脚步一步以外,即无干扰.”[3]现代篮球运动身体对抗越来越多,强度越来越大,就要求运动员在不同环境下都要有较强的投篮能力.

表5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不同环境下投篮能力比较(场均)

从表5可知,在强干扰的情况下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2.6次,中1次,命中率为26.4;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5.4次,中1.2次,命中率为19.8%.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5次,中1.8次,命中率为23.6%;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9.2次,中3.4次,命中率为48.8%.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1.4次,中1.2次,命中率为85.71%;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场均投6.6次,中4.4次,命中率为70%.可见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在不同环境下的投篮次数及投中次数均不如对手队小前锋队员.通过比较发现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同对手队小前锋队员一样,在有干扰的情况下的出手次数最多,紧接着是无干扰和强干扰.在罚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罚篮次数及投中次数分别比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少0.6次和0.2次,但我国小前锋的罚篮命中率高于对手小前锋队员,可见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在罚篮方面有所提升.

(5)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投篮方式运用能力比较分析.投篮是小前锋队员主要的进攻技术之一,小前锋队员一切进攻技战术的应用都是为了寻求良好的投篮机会,力争投中得分.

表6 中国队与对手队小前锋投篮方式应用能力比较(场均)

从表6可知,在原地跳投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为2.8次,对手为8.2次,相差5.4次,通过差异性检验,P<0.05,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地跳投是中国队和对手队小前锋队员使用最多的一种投篮方式,究其原因是:原地跳投投篮的稳定性强且难度低.在急停跳投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为2.6次,比对手少0.8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停跳投投篮在比赛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主要原因是:现代篮球比赛中防守的强度越来越大,进攻队员被迫必须在移动中完成投篮.扣篮是篮球比赛中最精彩的,但要求进攻队员要有较好对抗性、弹跳力和足够的身高.在扣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为0.2次,比对手队少1.2次,原因是中国队小前锋队员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相比,身高略占优势但身体对抗性和弹跳力明显不如对手.补篮是投篮不中,进攻队员跳起将球补进篮筐.它要求运动员要有拼抢前场篮板的良好意识和身体素质.在补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场均0.4次补篮,比对手队少0.2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贴身投篮在比赛中容易造成防守队员犯规,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贴身投篮方面,中国队小前锋队员为1次,比对手队少0.2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行进间投篮和突破投篮方面,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分别比对手队少5次和2.6次,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的突破技术和移动中攻击篮筐的能力与对手队小前锋队员存在一定的差距.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年龄较小,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比赛经验等均与对手小前锋队员存在一定差距;平均身高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水平;体重方面中国男篮小前锋队员普遍偏轻,在激烈的攻守对抗中处于下风.

(2)中国队小前锋队员的得分能力有所下降,远不如手队小前锋队员,主要表现为近区、中区、远区的投篮次数及投中数明显少于对手小前锋队员.

(3)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在不同环境下的投篮次数及命中率与对手相比都处于劣势.

(4)中国队小前锋队员在比赛中的投篮是以原地跳投、急停跳投为主,其中原地跳投最多;对手也是原地跳投为主,其次是突破投篮和贴身投篮.

4.2 建议

(1)我国男篮在小前锋队员的选材和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运动员的身高,还应注重运动员的体重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性.

(2)增加比赛,特别是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丰富小前锋队员的比赛意识和经验.

(3)加强小前锋队员在场上不同位置、不同区域投篮能力的训练,建立自信心,提高投篮命中率.

(4)加强小前锋队员在不同环境下投篮能力的训练,特别是有干扰和强干扰下投篮能力的训练,提高抗干扰能力,保证投篮的成功率.

(5)丰富小前锋队员的投篮手段,不仅在原地跳投、急停跳投及贴身投篮方面给予对手压力,在行进间投篮、突破投篮方面也要给予对手足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传义,李卫东.对CBA与NBA篮球队员身高、体重、年龄问题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4):39.

[2]周爱青.中美优秀前锋投篮技术运用和进攻范围比较[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17-19.

[3]傅志文.中外男篮阵地进攻中前锋个人投篮得分能力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442-446.

猜你喜欢

中国男篮前锋命中率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夜夜“奋战”会提高“命中率”吗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篮球的由来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
没有弱点的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