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化学认知水平过程性评价系统建构*

2013-01-10黄志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机题目化学

汪 伟,黄志云

(通化师范学院 化学学院,吉林 通化134001)

1 引言

新课程重视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就要考虑人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实行个别化评价.然而传统的纸笔测试不能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等级问题;同时测试结束后,教师只能根据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这就使得个性化测试和个性化学习的策略无法有效的实施.

传统评价中,特别是一些客观性试题,往往只关注问题答案,而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等,这些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却被摒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对于一道客观性试题仅根据学生答对的题目数记分,不考虑其作答题目的具体心理过程.(1)同一道答错题目,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有的学生一知半解,有的却一无所知.将这两种情况所造成的答错题目一概不予记分是不公平的,更是不科学的.(2)对于同一道答对的化学题无法将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加以区分,更无法测知学生是否为猜中答案得分.并且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将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和疏忽.

2 系统在评价功能上的设计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等.该系统在以上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其评价功能.

2.1 人机互动下的个性化评价

在传统评价中,所有学生无论水平高低都使用相同的题目进行测试,学生的得分取决于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道测试题目对不同的考生而言,可能过于简单也可能过难.答对一道题目可以在得分上有所体现,答错一道题目时,该题以零分记.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向我们提供关于该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的信息.

图1 “人机互动”测评流程图

为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在作答题目时的具体心理过程.事实上学生做题时遇到困难得不出结果,并不意味着他对这道题中包含的知识点一无所知,可能只是一点小的障碍没能逾越.据此,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方法设计

出化学认知水平评价程序.针对每一道题目预先设置了几个权重值不同的求助关键项目(包含解题的知识点和思维关键过程).由计算机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所需的提示项目,由计算机来充当“成人指导者或有能力的合作同伴”的角色,通过这种“人机互动的方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逾越障碍,最终成功的解决化学问题.系统的核心部分见图1.

该评价系统中每一道题目自动地适应被试的具体情况,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被试都能接受一组跟自己特质水平相适应的试题.并且每一道题目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自动给出了合理的分数,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发展,提高了评价的效度与信度.

2.2 重视学生得出结论过程的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中,特别是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缺少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这不仅有可能养成学生知识探究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而且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时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而本评价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人机互动”的答题方式,并由计算机动态的跟踪学生的答题过程.充分展现学生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能做些什么,思维的障碍在哪里等等,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在计分方法上,学生每一道题目得分的多少取决于他自身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区分学生完全了解、一知半解、一无所知等不同情况.避免了传统测试那种仅“以结论对错论成败”做法, 这必然推动学生逐渐养成面对问题积极探索的良好思维品质.

2.3 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的评价

评价不仅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更应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但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让学生面对试题孤军奋战.这不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不符合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而且,学生面对解题障碍时是束手无策的,或者只能采取猜答案的做法.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传统评价方法往往只能使学生在认知发展的原有水平徘徊,因为学生只有接受帮助才可能完成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最近发展区的提高,只靠学生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然而, “人机互动”的测评模式,由计算机来充当“成人指导者或有能力的合作同伴”的角色,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遇到困难时通过点击“帮助”键,求助具体的“提示项目”和“提示内容”.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所知所能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思维障碍,逐步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另外,学生通过使用求助关键项目解决了化学问题,可以使其了解到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并且通常说来学生对考场情境下的内容会记忆比较深刻,下次遇到同类的问题,就会想到当初的提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这种全新的评价过程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培养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向着认知水平的可能发展区拓展,见图2.

图2 点击某“提示项目”后的界面

2.4 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是对人的知识、能力的一种抽样测量,作为教育测量的手段在选样本、选测量工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偶然性和误差,再加上学生临场发挥的不正常、传统考试评分的不客观、方法的不完善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导致分数无法全面描述学生知识和能力.化学认知水平评价系统动态跟踪学生答题的全过程,系统针对每个学生自动生成一个“record”文件,该文件详细记录考生所用的考试时间、较合理的量化分数、错误的答案、每道题所使用过的求助项目等.教师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学生解决哪类问题有困难、是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解题能力有欠缺等.这样教师在给出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可根据每个学生的“record”文件对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给予更全面、更确切的质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相对前期的进步量,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学生的长处和不足,用丰富的语言提供明确的学习导向,帮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和方向.教师不但从繁杂的评卷、统计、分析工作中解脱出来,更获得了因材施教的宝贵信息,必将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3 结论

该评价系统设计了适应个性差异的“人机互动——评定”法,着重避免传统考试中仅以结果对错记分的弊端,实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所提倡的过程性评价;每个测试项目能进一步区分学生完全了解、一知半解和一无所知等不同情况,通过提高测量的区分度来提高测量的效度,并可推广到各个学科的各类考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鈡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德俊,雷雳.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刘知新.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机题目化学
人机“翻译员”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人机大战”人类智慧遭遇强敌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