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抗日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
2013-01-04李军
李 军
(盐城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盐城 224051)
1 坚持从战略高度认识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战略意义与作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积极而艰苦努力,国民党迫于全国政治舆论的强大压力,蒋介石于9月23日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的讲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形成。经过与国民党代表多次会谈、磋商后最终达成了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指挥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正式展开。
图1 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
此时,陈毅在江南率领红军游击队作战,在得知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国民党开始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后,凭借政治上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深刻认识到这将是我党在战略决策上的一次大转变、大调整。陈毅明白此时摆在江南红军游击队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指战员在思想上端正和提高对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开展与国民党军的谈判活动,落实党中央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与工作部署。陈毅坚持“在全体军人中加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教育”,[1]广泛宣传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组织红军游击队指战员认真学习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做好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向指战员们说明:随着日寇的大举侵犯,中国革命斗争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为国内主要矛盾的阶级矛盾已因日寇入侵而退居次要地位,并被现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民族矛盾所取代,因此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武装斗争是中华民族现阶段最主要、最重要的斗争。大敌当前,应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团结一切中国人对日军作战,使日寇、汉奸、卖国贼陷于孤立”,“抗日的纪律最主要的原则,是部分利益服从总的利益,阶级利益服从总的民族利益,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抗日的胜利,就是救自己救国家的胜利。我党的基本路线在此,本军的基本纪律也在此。这是战胜日寇的革命动力的泉源。”[2]他还从分析抗日战争初始阶段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出发,指出只有国共合作、一致抗日,集中一切力量全力对付日本侵略者,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舍此别无他途。通过艰辛细致的宣传与教育工作,终使游击队指战员明白:没有红军游击队的改编,红色区域的改制,就不能完成全国的抗日战争。最终带领游击队下山接受整编,组建抗日队伍,进而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另一方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商定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有2条不同的抗战指导思想与抗敌之正面、敌后2个不同战场;所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中始终存在着“既合作又斗争”的矛盾情况,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针对一些同志以为“国共合作”就是“国共一家”,甚至提出“合作到底”的错误说法,陈毅提醒大家:“我们不能麻痹,搞不好‘合作’就会变成‘活捉’。……不能提‘合作到底’,只能提‘长期合作’。3年5年是‘长期’,3个月5个月也叫‘长期’。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合作是为了集中力量打倒当前主要的敌人。现在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的,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合作抗日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壮大自己的力量。如果没有力量,就无所谓合作”。[3]这表明了陈毅在政治上的非凡洞察力与远见卓识。
图2 中共新四军第1次代表会议主席团合影(前排左1为陈毅)
1938年4月,经历过3年游击战争腥风血雨洗礼和残酷斗争严峻考验的江南各地红军游击队先后在安徽县岩寺等地集中,组建成一支强大的抗日革命队伍——新四军。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陈毅等领导和指挥新四军深入江南敌后,发动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以协助和配合新四军在江南与苏北地区的对敌作战行动,实现了战略上的大转变、大调整。
2 充分认识抗日统一战线“既统一又独立”的性质,坚持我党、我军的相对独立性
抗日统一战线只是国共间暂时性的合作,因为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我党、我军如果不能坚持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就有可能被削弱或消灭。国民党虽然接受共产党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但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一直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眼中钉”、“肉中刺”。国民党接受抗日统一战线只是迫于当时日益高涨的政治舆论压力,是掩人耳目的政治工具,并希望借此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陈毅对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统一战线,既有“统一”的一面,但更有“独立”的一面,对坚持我党、我军的相对独立性的认识要全面,理解要准确,贯彻要彻底。陈毅领导与指挥新四军以抗战大局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与抗日友军友党建立抗敌合作关系……我们决心与各抗敌友军保持这种抗敌的亲密合作,来共同维护苏北抗战的大局”,“且给他们以各种帮助”,[4]38-39同时又要时刻注意防范与迎击反共派的突然袭击。陈毅指出:“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政策,他本质是中国无产阶级代表——共产党领导千百万武装农民对国民党资产阶级的一种联合抗日政策,形式是联合的,立场和界限是分明的。没有这个坚定的立场,不足以搞统一战线。”[5]因此,既要坚持在抗日统一战线领导下的统一性要求,更要坚持共产党和其领导指挥的人民军队的相对独立性原则,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为则应予以坚决的打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因此坚持打击一切反共派,这乃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神圣举动,绝非自私自利,彰彰明甚”;“凡属抗战的军民一定要坚持这个真理,站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来打击日寇,打击反共派,乃是天经地义的神圣职责。一切不判别是非,一切不主张真正的公理,仅仅站在调和内争的中立立场,其危险必将断送抗战断送自己是可断言的!”[4]26这是陈毅从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和新四军“皖南事变”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教训,也显示了陈毅在政治上的敏锐与成熟。
3 坚持抗日统一战线“既合作又斗争”的方针策略
图3 陈毅(中)与丹阳县长合影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来之不易,应该坚定不移地维护其团结与统一,唯此才能做到真正联合抗日、一致对外。但是,在坚持统一、团结的方针前提下,还要坚持共产党及其军队在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在面临严重反共摩擦的必要时候采取自卫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力量不被消灭,进而维护抗战的大局。即在抗日统一战线中采取“既合作又斗争”、“既团结又斗争”的正确策略。新四军在经历了皖南事变的巨大创痛之后,仍然坚持以抗战大局为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一方面,“对于日寇扫荡,予以坚决的击破,对亲日派的反共政策及其对我军之进攻,则坚决抵抗,以达到坚持抗战镇压投降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友军中不明大义受人煽惑的挑衅行为,则采取一再退让的办法来促进对方觉悟,只在退让无效而危及自己根本生存的时候,才采取严肃的自卫手段;一待对方退去,本军又继续待以友好态度,力求再度实现抗战的团结”。[6]229-230这不是新四军软弱的表现,而是反映了“新四军对于抗战团结曾尽了最大努力和最大赤诚。”[6]230应该指出,因国民党的反共本性所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国共合作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而国共间的斗争则是绝对的、长期的和无条件的,故我们应力求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求团结。应该说,斗争只是团结的一种方式、手段,团结才是斗争的目的指向所在。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只有正确掌握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原则,才能避免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犯“左”、“右”倾两方面的错误。
新四军坚决地贯彻、执行了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既团结又斗争”的正确策略。“于最紧急的关头,能以自己的坚持团结的精神回答对方分裂行为,绝不因为别人的反共分裂行为,动摇了自己对外抗战对内团结的方针。同时为了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则大义所在,自难忍让,绝不偷安苟且,同流合污,因此对一切破坏抗战的行为,均采取坚决的自卫斗争手段。我们实际的经验指出,必要的让步与适当的自卫斗争,均是达到坚持抗战,达到巩固团结的不可或缺的措施;过度容忍让步,只能助长投降势力的发展,必致使抗战失败。同时我们又绝不过分苛求,宁委曲以求全,隐恶而扬善,责己也重,责人也轻。这是我们皖变中的经验。”[6]230-231在陈毅的领导和指挥下,新四军北上挺进苏中地区,在正确分析了敌寇、顽军、伪军等各方面的情况后,迅速地制定了“灭寇、拉伪(李长江)、打顽(韩德勤)”的正确方针,在地方民主乡绅与广大民众的一致支持下,歼灭了顽军主力韩德勤部队的主要力量,后来还生擒了韩德勤本人,狠狠地打击了反动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革命斗志,由此迅速地打开了苏北抗战的新局面。
陈毅在《苏北统战工作的经验》中关于新四军和苏北根据地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灵活运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与策略,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评价。1940年11月4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在批示转发《陈毅关于苏北统战工作的经过与主要经验》中指出:“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称英雄而其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7]要求在全国各地加以推广和实施。
4 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运用一切方式,来壮大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
抗日统一战线成员的构成极其广泛,包括除汉奸以外的一切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民族爱国团体、爱国侨胞,甚至还有地方上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显然,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就是为了集中全国的抗日力量,开展对敌斗争。由此说明,抗日统一战线起到了宣传、发动、鼓舞、组织群众进行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重要作用。广大民众是形成抗日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因此,陈毅每到一处,都是首先展开调查工作,发动最广大的群众投身到抗战的伟大斗争中来,或者积极支援、配合新四军的对敌作战行动。陈毅率领新四军挺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总是充分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普遍的人民参政运动,建立县区参政会议,邀请地方乡绅或知名人士出任临时参议长;实施了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肃清匪患等民生改革运动,由此开始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各种抗日团体皆蓬勃发展,如工救、农救、妇救、青救、文化教育抗敌学会、儿童抗日团体,皆在各地普遍成立。”[4]34在发动群众的工作中,陈毅还根据苏南、苏北到处是平原水网,人口稠密的具体特点,指出在苏南、苏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新四军依靠的不是利于游击作战的丘陵与山地,而是要比其更加重要得多的“人山”——广大人民群众。在陈毅领导和指挥下,新四军大力宣传和发动广大群众,组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积极支持新四军和游击队的作战行动,使新四军在苏南、苏北生存、发展和壮大。在这种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方针指引下,苏南、苏北人民不仅同情新四军,而且积极支援新四军对敌作战。
图4 1943年3月陈毅(左)释放韩德勤(右)
为了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陈毅反复强调,即使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反对过、攻打过新四军的顽军或伪军,只要现在愿意实行真正的联合抗日,就可以联手合作而既往不咎。陈毅在率兵攻打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队的时候,曾活捉了屡次撕毁协议,对新四军率先发难攻击的江苏省代理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韩德勤,为了维护苏北抗战的大局,陈毅建议中央释放韩德勤,由此赢得了抗日民众的广泛支持。
5 结语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坚决地、创造性地运用和贯彻党中央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并结合新四军抗战与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具体实际,在理论与实践上既充实、丰富又发展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也是陈毅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新四军精神、传统与文化财富之一,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光大。
[1]陈毅.论建军工作[M]//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136.
[2]陈毅.茅山一年[M]//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68.
[3]胡石言,吴克斌.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185.
[4]陈毅.现在的苏北应该做些什么[M]//计高成.新四军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
[5]陈毅.建军报告[M]//陈毅.陈毅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321.
[6]陈毅.思念抗战与新四军现状[M]//计高成.新四军在盐城.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38-39.
[7]刘树发.陈毅年谱[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