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务实战规范化训练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3-01-04张银福

关键词:公安民警教官警务

张银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战术系,北京 100038)

0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警务实战训练活动已经逐步建立起训练规范体系,使警务实战训练活动做到了有据可依。但是,各地在开展警务实战训练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未能落实训练规范的要求,这些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民警实战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长远发展[1]。警务实战训练的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综合影响警务实战训练的各相关因素,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推进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发展,使其符合训练规范的要求[2]。基于此,本研究以当前的训练规范为依据,通过分析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相关影响因素,确定调查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国多个地区开展的警务实战训练活动进行调查研究,获得关于警务实战训练的相关信息,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针对当前影响警务实战训练规范化建设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这对我国警务实战规范化训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4期全国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战术教官培训班的受训学员和首届国际警务论坛暨警务技战术观摩交流会中的国内外专家,他们来自全国(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三个部属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均属于各地区警务实战训练单位的实战教官和院校警务实战训练教学和研究系部的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来源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相关专著、期刊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和分析探讨,从中提取精华作文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首届国际警务论坛暨警务技战术观摩交流会的机会对国内外的教官进行访谈,共访谈了15人。

1.2.3 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主题设计《警务实战训练现状调查问卷》,对参加公安部第14期警务技战术教官培训班的受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等于0.948,P值小于0.01,说明两次填表信息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另外,请15位警务实战训练方面的专家,按照“很有效”、“有效”、“一般”、“较差”、“无效”的五级评价标准进行三轮打分,所有调查问题得到专家的认可,评价均为“很有效”。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82份,有效问卷76份,回收有效率93%,满足了调查与研究的要求。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警务实战训练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警务实战训练活动是在训练规范的指导下,由训练教官对公安民警进行训练,使得民警的执法水平和实战能力满足执法行动以及警务实战的需求。训练规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公安民警经过训练能够获得执行任务所要的实战能力[3]。影响警务实战训练规范化的因素可以分成不同纬度和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前我国警务实战训练现状,总结出当前警务实战训练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警务实战训练影响因素模型

从图1可以看出,公安民警是接受警务实战训练的主要对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合格警察,这种训练是以警务实战中执法行动的需要而设计的,这是警务实战训练系统的主线。在这一系统中,执法规范和训练规范起到重要的反馈和影响作用,另外,领导和实战教官也是警务实战训练的关键因素。概括起来,警务实战训练影响因素模型中,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警务实战训练内部因素,是指训练过程中涉及到的规范依据,主要包括了与训练活动直接相关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安民警、实战教官以及公安机关的相关领导等因素。

2.2 警务实战训练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在对警务实战训练的相关因素分析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各地区开展警务实战训练的总体情况,以便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各地开展警务实战训练情况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民警所在地区警务实战训练开展情况

通过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警务实战训练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水平一般。由此也可以看出,警务实战训练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阻碍了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开展。因此,更有必要分析影响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相关因素,以便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发展。

2.3 警务实战规范化训练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警务实战训练规范化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警务实战训练的外部因素,进行警务实战训练的规范化建设研究就是要分析解决影响警务实战训练的内部因素,使警务实战训练到达训练规范的要求[4]。根据本研究掌握的资料,总结出影响警务实战训练规范化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民警的个体能力、接受训练的态度状况、教官、领导和训练教材等方面的因素,前两者属于内部因素,后三者属于外部因素。

2.3.1 警务实战规范化训练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民警实战能力状况

基层公安民警是警务实战训练的主要对象,也是整个警务实战训练过程的核心,所有警务实战训练相关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民警实战能力的提高来开展和进行的,民警实战能力的高低是警务实战训练工作开展是否有效的重要评价标准[5]。对公安部第14期警务技战术教官培训班中针对公安民警实战能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民警当前警务实战能力分析

从表2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我国公安民警的实战能力并不乐观,受调查的民警和教官有超过90%的人认为民警的实战能力一般与较差,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大练兵”以来,虽然我们的训练制度已经确立,训练规范也已建立,但民警的实战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进一步表明警务实战训练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2)公安民警对警务实战训练的接受程度

民警实战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民警自身的主观倾向性是警务实战训练能否顺利开展和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6]。通过对民警是否愿意接受警务实战训练的调查后,发现公安民警对警务实战训练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民警是否愿意接受警务实战训练

从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受调查民警和教官表示,民警在主观上愿意接受警务实战训练的比例超过了六成,表明多数公安民警是能够认识到警务实战训练对于提高其自身实战能力和执法水平的重要性的。但同时也要看出,受调查民警和教官表示,对实战训练持无所谓甚至不愿意进行实战的训练的民警也是大有人在的。民警自身对警务实战训练不认同,不愿意接受警务实战训练,再好的训练制度、训练规范也难以保证警务实战训练的开展,也不可能提高民警的实战能力,推进警务实战训练的规范化建设也无意义可言。

2.3.2 警务实战规范化训练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实战教官因素

警务实战训练教官是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重要组织与实施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警务实战训练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7]。经过多年的培养,实战教官的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经过公安部警务技战术教官培训班的培养,已经储存了一批优秀的实战教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如表4),无论是教官队伍的人数,还是教官的综合素质都还有待于提高。

从表4的统计数据来看,教官的总体水平处于一般以上,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很高,表明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我国教官在总体水平上已经有了较大提升。

表4 实战教官总体水平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对教官综合素质认识上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民警对教官的评价标准也存在着差异。为了保证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教官队伍的选拔培养工作也十分重要。

(2)公安机关的相关领导因素

公安机关的相关领导对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影响警务实战训练开展的重要因素[8]。针对各地区公安机关领导对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视程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民警所在单位领导对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视程度

从表5的统计结果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警务实战训练工作已经受到了地区公安机关领导的重视,这也是近年来警务实战训练工作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之一。同时也必须看到,非常重视民警警务实战训练的单位并不多,只占一成左右,多数地区的领导只是比较重视和一般重视。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公安机关机关领导在警务理念和训练理念上的总体水平,也可以看出各地在训练设施、训练保障等方面会存在诸多的问题。

(3)训练教材因素

训练教材是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及训练程序的载体,是指导民警进行警务实战训练的依据和规范民警强制手段使用的重要标准[9]。目前来看,公安民警开展警务实战训练主要依据的教材是2006年版的“三个必训”统编教材《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针对民警对《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民警对《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的内容掌握情况

从表6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多数民警对教材的内容掌握情况处于较好或一般的水平,说明训练教材内容得到了基本落实。

3 分析与讨论

3.1 现代警务实战训练的标准化诉求

警务实战训练的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即训练规范本身,也包括外部因素。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要想推进警务实战训练的规范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化体系,即训练规范。目前来讲,这个训练规范本身正在受到执法规范和执法反馈的冲击和影响,训练教材因素对于警务实战训练活动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也是当前训练规范体系中最容易调整的[10]。因此,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训练规范,是进行警务实战规范化建设的前提。

3.2 警务实战训练标准化的法制化前提

警务实战训练是为了提高民警的实战能力,是满足公安机关各业务部门执行自身工作需要的辅助手段,只有当民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有被执法对象出现抗法行为时才能体现出其作用和价值。从目前来看,与公安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已经相对固定,公安民警对执法实践的反馈以及执法规范的改变也会对训练规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来看,训练规范在一定时期内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现行的训练规范仍然是我国公安机关开展警务实战训练的依据,这一训练的规范体系,将显得尤为重要。

3.3 警务实战训练标准化机制的保障

目前来看,各地在开展警务实战训练时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培训模式[11]。各地进行“运动式”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我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训练活动开展的时间还相对较短,经验的积累较少,加上各地区在训练经费上的投入较少等原因有关系,导致现有条件还很难支持长效训练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有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来实现警务实战训练的标准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警务实战训练理论模型包括:训练对象、训练方式和执法训练效果的一个有机整体内容,并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2)警务实战训练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总体水平一般。

(3)民警的实战能力落后于警务实战训练标准化的发展;多数公安民警能够认识到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性,但缺乏从事训练的动机。

(4)警务实战训练工作普遍受到地区公安机关领导的重视,但不同地区、不同民警对教官的评价标准仍存在差距。

4.2 建议

4.2.1 明确警务实战训练的定位

对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定位,是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其目的就是要限定研究的范围,确定自身工作的地位,可以避免出现盲目的研究,浪费时间精力,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行之有效的研究。对于警务实战训练来说,也必须首先找到其合理的定位,才能开展相关研究和进行警务实战训练工作。

4.2.2 建立长效的训练机制

建立长效的训练机制是保证公安民警定期更新和完善自身实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可以避免“运动性”训练活动的产生,使民警实战能力的提高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使训练经费的投入更加稳定,组织保障工作更有成效。避免民警产生领导重视就好好训练,不重视就消极怠工的情况,避免影响到民警的日常工作。

4.2.3 完善警务实战训练的层次体系

推进公安民警分层次进行警务实战训练必须首先分清楚不同警种的公安民警所面对的执法工作任务,民警对于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需求,同时在训练大纲的规定范围内,对警务实战训练工作进行层次划分。根据训练条令的规定,结合现实情况,对民警进行分层次、分警种组织进行训练,这样开展训练活动对于提高不同警种和不同训练层次民警的实战能力,满足不同民警对训练活动的不同需求,提高警务实战训练的规范化程度都至关重要。

4.2.4 打造高素质的教官团队

教官是警务实战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实战训练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警务实战训练效果的重要保证。培养实战教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到公安院校进行专业知识、警务技战术以及教学训练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培养,充分发挥公安院校的教学训练设施、师资优势、教学经验的作用。

[1] 康展兰.警务技能战术训练教学中模拟实战训练初探[J].警官文苑,2008(4):16-18.

[2] 王莹.对建立警务实战训练体系的思考[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8(2):81.

[3] 公安部政治部.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76.

[4] 毛利达.警察城区特种执法实战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60-61.

[5] 石斌.对警务实战训练工作的再思考[J].公安教育,2009(1):36-39.

[6] 张兵,陈小明.人民警察警务实战能力与训练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21(2):167-170.

[7] 李光.警务实战训练实践与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3):23-27.

[8] 刘才利.警务技能实战训练模式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3):121-124.

[9] 李松.警务实战教官基地化训练的若干实践与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2):98-100.

[10] 尹伟,陈晓明.警务实战基础训练五要素[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8(1):56-57.

[11] 余强生.警务实战一体化训练模式探讨[J].政法学刊,2009,26(5):112-115.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教官警务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动物入学也军训
教官之吼
尴尬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务专用手机ZD-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