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浅析

2013-01-01佟元琪王晓光

科技资讯 2013年3期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为了更好的响应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就要农村金融系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农村的传统金融系统只有有限的能力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由此要在农村金融系统进行完善,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鼓励农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发展,以适应吉林省“三农”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吉林省 农村金融 村镇银行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40-01

吉林省2007年相继成立5家村镇银行、l家贷款公司和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截止到2012年4月,吉林省由吉林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11家银行作为发起行,设立的村镇银行约有22家,分布在吉林省的各个县市。众多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不仅给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广泛设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体现出吉林省农村金融的需求巨大,办村镇银行有着良好的盈利预期,同时也暴露出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1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来源难以满足

试点中的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金不足。目前,吉林省注册资本额比较大的村镇银行要数辽源市的东丰诚信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以及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农安北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3000万元。二是存款吸储能力有限。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等因素限制,再加上村镇银行刚刚成立,客观上面临网点少,汇兑、结算业务无法正常办理,征信系统无法开通,无法开展对公业务等难题,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只能寄希望于扩大对公业务的存款。

1.2 信用风险难以防范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与非农产业不同,农业生产风险较大,自然条件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影响和制约。所以如果借贷者没有收入预期的钱款,将会使村镇银行存在贷款信用的风险。此时,我国关于信用风险防范方面只有一些暂行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并且进行有效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来规范村镇银行信贷。

1.3 村镇银行贷款利率不合理

理论上,村镇银行作为商业性银行,存贷利率差是其盈利主要来源,而村镇银行建立初期由于公信力不高以及结算系统不畅,必然要求制定较高的存款利率才能争取到个人与企业存款,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村镇银行实现盈利,也就必须制定较高的贷款利率。目前虽然监管部门并没有设定贷款利率上限,但村镇银行和信用社(农商行)执行的是不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比信用社小。如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70%~75%,而当地的农村信用社是上浮130%。

1.4 相关扶持政策不足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破解农村金融瓶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虽然中国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村镇银行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已经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相关政策的不一致,使村镇银行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同时,由于监管部门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这就给大力发展村镇银行造成了主发起人瓶颈。

2 推进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拓展资金来源以提升综合实力

当前吉林省村镇银行拓展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全力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让村镇银行为民所熟,为民所依;二是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三是村镇银行职工应深入“三农”的各个区域,融入生活和生产,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四是加快村镇银行软硬件建设,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的加盟。与此同时,应极大扩充村镇银行自有资本规模,说服股东增资扩股,壮大资本,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2.2 提升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村镇银行需要借鉴国内国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准确地预测和防范;对村镇银行贷款客户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适时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彻底纠正授信管理机制僵化、客户信用等级管理滞后的问题;采用联保制度或其他担保制度控制对无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农户进行风险规避。例如融丰村镇银行就对无法提供抵押品的农户要求5联保;对于需要担保的企业贷款,要审核担保品和担保资格,做到操作规范化。

2.3 创新自身运行机制

村镇银行应利用吉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结合当地实际,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应该加强人力资源创新,建立起适合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相对分散的实际的员工管理工作体制。

2.4 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对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和有关费用,对其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与必要的风险补偿,支持其发展壮大。把财政资金、支农资金更多的地向村镇银行倾斜,在村镇银行申请建立财政账户,结合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同时,银监会应该科学合理的放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为吉林省村镇银行广泛设立创造前提保障,从而实现村镇银行对“三农”的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爱琳,彭玉镏.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6).

[2]王文静,辛立秋.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5)(下).

[3]孙少岩.论吉林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J].东北亚论坛,2008,17(16).

[4]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58-60.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293。

作者简介:佟元琪(1981—),女,讲师,第一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金融理论与实践等领域。

王晓光(1967—),女,教授,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践、财政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