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拖沓心理及应对策略

2013-01-01周小梅

科技资讯 2013年3期

摘 要:大学生的学业拖沓一种自我监管的失败,它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与个体的认知、归因及人格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内因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学业拖沓的形成,针对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拖沓 心理健康 认知 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02-01

学业拖沓,是指学生将本该完成的学业任务延后做的一种非理性的偏差行为,是一种普遍而有害的自我监管的失败(Steel,2007)。长期处于拖延状态的学生会陷入功能失调的状态,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近年来,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学业拖沓给大学生造成的身心影响显而易见:Marano发现那些有高拖沓行为的学生的免疫系统比其他学生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他们更易感冒、高烧和失眠。因而对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问题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1 内部成因及影响因素

1.1 非理性信念和错误归因

学业拖延的大学生多抱有一种非理性的信念,如自我贬损和对失败的过分担心。他们在面对学业任务时,更容易产生一种以自我为导向的完美主义,对自身设置更高的要求,更倾向于认为他人的完成任务的情况要优于自身。这种自我贬损导致学生不能对任务难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一旦如此,他们更容易出于自我保护而回避、拖延任务。很多学业拖延的大学生认为拖沓是一种有效的回避策略和自我保护的手段,这样不仅使他们免于承担任务失败后的风险,还可以规避由失败而带来的他人和社会的批评。

此外,Solomon等认为,造成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失败的害怕和担心。例如,学生在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报告时,部分学生因为对课程报告产生恐惧,担心糟糕的表现会引起他人的嘲笑,过低的分数会影响成绩绩点,而迟迟不敢开始对报告的准备。因为这样可以暂时避免面对自身能力不足的尴尬,而把失败归结为时间不足等原因。

1.2 时间管理的缺乏

糟糕的自我管理是导致拖沓出现的重要原因(樊晓光,2002)。对学业任务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拥有高效的学习策略,清晰的学习规划。而消极应对的个体往往形成被动的态度,对任务的解决缺乏系统的规划。他们不擅长时间管理,不清楚哪些任务重要且紧急,哪些任务要优先解决,哪些任务要持续追踪,不断改进。他们完成任务不是从任务的轻重缓急入手,而是采用随意方便的原则。难度低而有趣的任务往往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对于难度高而又缺乏趣味性的任务他们常会延迟。即便已经开始,也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

1.3 情绪因素与拖沓

研究者指出学业拖延严重的学生在焦虑、抑郁和自尊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学生。情绪因素与学生的拖沓行为互为影响,学生的拖沓行为一方面使学生陷入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消极的情绪也是诱发学生不断延迟学业任务的诱因。因学习惰性和拖延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有失落、惭愧内疚和焦虑等(樊琪&程佳莉,2008)。有研究者发现任务期限越近,拖沓者体验到的负面情绪越强,这种负面情绪会导致他们选择逃避甚至放弃任务来缓解焦虑。

1.4 不良的人格特质

拖沓行为严重的学生往往具有抑郁依赖等不良人格特征(魏源,2006)。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自控能力、在目标导向行为上的组织能力和坚持能力都比较差。大部分具有严重拖沓心理和行为的大学生思维较为散漫且效率较为低下,因为缺乏自律,他们对任务的坚持很难持久,使得学业任务一拖再拖。

2 大学生学业拖沓的应对策略

学者James Manktelow认为克服拖沓首先需要正视拖沓,一旦意识到自身的拖沓行为,需要了分析造成拖沓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2.1 正视拖沓,改变非理性观念

心理学家推荐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拖沓者树立合理的信念,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有Ellies的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要求拖沓者找出自身拖沓事件A和引起情绪困扰后果C之间的B(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强调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如过分要求完美,对失败的过分担心,对任务成功与否的错误归因等)逐一进行分析,思考这些非理性观念是如何影响任务的执行,用贴合实际的合理信念加以替代。

2.2 强化时间观念

对时间观念的准确认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任务完成的紧迫感,增加学习效率。接到任务后,规划和记录下具体完成的时间和进度,对未能及时完成的任务要及时补救赶工,针对任务灵活地调整计划。可找到一个监督者,提醒自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未完成时施加惩罚,提前完成的加以奖励。

2.3 设定具体的目标

如果设定的目标过于笼统(如:我要完成毕业论文),那么目标完成的可能性就更低。但是如果把笼统的目标切割成具体的小目标,如2个月内完成文献阅读和整理,1个月完成数据收集分析,1~2月撰写和完善论文则更为合理。因为在面对不清晰的目标时,人更有可能高估目标的难度,产生挫败感。对各个小目标逐一攻破,循序渐进有利于增强效能感。

2.4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那些因为懒惰和依赖习惯而造成学业拖沓的人,有意识地培养独立、勤奋的行为习惯是首要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优先等级的排序,把今天、本星期、本月甚至几年内要完成的事情,根据重要等级和紧迫程度绘制一张优先列表,规定每个任务完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逐一开始准备完善每项任务,确保今日事今日毕。

参考文献

[1]Steel,P.(2007).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Psychological bulletin,133(1):65.

[2]樊琪,程佳莉.学习惰性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8,31(6):1458-1460.

[3]樊晓光.优秀师范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71-872.

[4]魏源.大学生拖沓行为与不良人格倾向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