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完井测试技术
2013-01-01张立群
摘 要:川东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且具有高产(天然气无阻流量最高达100×104m3/d及以上)、高压(50~120 MPa)、高含H2S(5%~40%)和井深(5000~7500 m)的“三高、一深”特点,试气测试施工难度大,对试气测试工艺技术要求高,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和完善,逐渐配套完善了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井下测试工具和地面试气流程。本文通过介绍常用的测试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和提高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测试的一次成功率。
关键词:APR测试 HP阀 OMNI阀 气举
中图分类号:TE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47-02
川东北油气田以产天然气为主,普遍具有压力高、温度高、H2S高、产量高等特点,给试气测试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过多年了摸索,逐步形成多项完井测试联作技术。四川常把井深4000~6000 m的井叫做深井,而把超过井深6000 m以上的井叫做超深井。相应来讲,超深井试气就是指井深超过6000 m井的试气。超深井具有地层压力大,地层温度高的特点。目前国际上把超深井试油叫做高温高压井测试。高温高压井测试(国外简称HTHP)指在恶劣条件下井的测试,一般规定了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界线。比如哈里伯顿公司HTHP指:压力70 MPa以上,温度150 ℃以上,含H2S、CO2。而斯伦贝谢公司HTHP指:压力105 MPa以上,温度210 ℃以上。我国目前规定:当地层压力大于或等于100 MPa或地层温度大于或等于150 ℃,含H2S大于或等于3%,含CO2大于或等于3%的油气井测试叫做高温高压井测试。
1 裸眼测试技术
1.1 采用带OMNI阀(带球阀)APR测试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自上而下):悬挂器+防硫油管+断销式反循环阀+防硫油管+OMNI阀(带球阀)+RD安全循环阀+电子压力计托筒+VR安全接头+RD循环阀+RTTS封隔器+防硫油管+接箍。
工艺流程:管柱中的OMNI阀在下井的时候循环孔出于开启位置,球阀关闭。当封隔器坐封后,采用CMC稠化水将OMNI阀循环孔以上井筒泥浆全部替出,然后油管正注液氮,通过套管返出液量计算油管掏空深度,之后通过操作环空压力关闭OMNI阀循环孔,即可进行测试。
工艺特点:利用一趟管柱,实现了替浆、气举、测试联合作业。
1.2 采用带HP阀APR测试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自上而下):悬挂器+防硫油管+断销式反循环阀+RD安全循环阀+HP测试阀+液压旁通+RD循环阀+RTTS安全接头+RTTS封隔器+压力计托筒+筛管+防硫油管+丝堵。
工艺流程:管柱中的HP阀处于关闭状态,下钻过程中油管内加液垫,设计合理的掏空深度,当封隔器坐封后,油管打压打开HP测试阀,即可进行测试。
工艺特点:该工艺适宜于清水压井测试的井,也可以进行注液氮进行吞吐排液。
1.3 采用带OMNI阀(不带球阀)APR测试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悬挂器+防硫油管+OMNI阀(不带球阀)+RD安全循环阀+压力计托筒+RD循环阀+震击器+RTTS安全接头+ST旁通+RTTS封隔器+防硫油管+接箍。
工艺流程:OMNI阀的循环孔以开启的状态入井,并且球阀部分被去掉。当管柱坐封以后,先采用CMC稠化水替出OMNI阀循环孔以上井筒内的泥浆,对于地层压力高的井通过操作环空压力关闭OMNI阀,即可进行测试;对于地层压力低,排液困难的井,油管正注液氮,根据套管返出液量,计算油管掏空合理的深度,再操作环空压力关闭OMNI循环孔,随后测试作业。
工艺特点:利用一趟管柱,实现了替浆、气举、测试的联合作业。在替浆控制好泵压和回压,使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防止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在注液氮不能将液氮替至环空。
1.4 采用带OMNI阀(不带球阀)+HP阀的APR测试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悬挂器+防硫油管+OMNI阀(不带球阀)+RD安全循环阀+电子压力计托筒+HP开关阀+RD循环阀+震击器+RTTS安全接头+ST旁通阀+RTTS封隔器+防硫油管+筛管+防硫油管+丝堵。
工艺流程:OMNI阀的循环孔以开启的状态入井,并且球阀部分被去掉,HP开关阀以关闭的状态入井。当封隔器坐封以后,先采用CMC稠化水替出OMNI阀循环孔以上井筒内的泥浆,关闭OMNI阀循环孔,油管加压打开HP开关阀,即可进行测试。
工艺特点:利用一趟管柱,实现了替浆、气举、测试的联合作业。管柱结构有OMNI阀(不带球阀)+HP阀,在替泥浆的过程中,地层流体不会因为液柱压力的下降侵入井筒,若后期排液困难可以操作OMNI阀进行气举排液。
2 多项APR测试联作工艺技术
2.1 射孔测试联作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悬挂器+防硫油管+定位短节+防硫油管+定位短节+防硫油管+RD安全循环阀+防硫油管1根+LPR-N阀+压力计托筒+液压旁通阀+RD循环阀+RTTS安全接头+射孔传压旁通+RTTS封隔器+射孔筛管+射孔旁通+防硫油管+纵向减震器+防硫油管+压力起爆器+射孔枪+下部压力起爆器。
工艺流程:下钻过程中,LPR-N阀处于关闭状态,向油管内加部分清水液垫,在油管、测试工具抗外挤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掏空,形成负压,通过环空打压,引爆射孔弹射孔和打开LPR-N测试阀,开井后诱使地层的流体进入井筒,进而喷出井口,实现诱喷的目的。通过放掉环空压力来关闭LPR-N阀实现地下关井,测地层压力恢复。
工艺特点:通过环空打、放压实现LRR-N阀的开启和关闭,试气测试过程中不用动管柱,井口安装采气树,确保了井口的安全,操作方便。
2.2 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悬挂器+防硫油管+伸缩节+防硫油管+伸缩节+防硫油管+定位短节+防硫油管+定位短节+防硫油管+OMNI阀(不带球阀)+RD安全循环阀+压力计托筒+液压旁通阀+液压震击器+RD循环阀+RTTS安全接头+RTTS封隔器+防硫油管+纵向减震器+防硫油管+射孔筛管+压力起爆器+射孔枪+下部压力起爆器。
工艺流程:OMNI阀的循环孔以开启的状态入井,并且球阀部分被去掉。当管柱坐封以后,上面的一组伸缩节处于拉伸状态,下面的一组伸缩节处于压缩状态,油管替酸至OMNI阀上方500 m,然后操作环空压力关闭其循环孔,环空打压对封隔器进行验封,保持环空压力,油管加压射孔,随后进行酸化(酸压)、排液、测试作业。求产结束后,考虑到测试工具及管柱的承受压差,先进行地面关井,等井口压力恢复到一定值时打开RD安全循环阀破裂盘,清水洗井脱气后井口蹩压地下关井测压力恢复。测压力恢复结束后,采用合适密度的压井液打开RD循环阀进行堵漏压井、解封、起出测试管柱。
工艺特点:利用一趟管柱,直接实现了射孔、酸化(酸压)、测试三联合作业,减少了起下工具次数和压井次数,减小了地层污染,节约了测试时间和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采用酸液压井,油管加压引爆射孔弹,并将此压力维持一段时间,克服了射孔对地层造成的压实污染,利用射孔弹引爆时产生的聚能将地层压开,改善射孔井段周围的渗流条件,从而达到改善完井效果,提高油气井产能的目的。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酸液的低替量要计算准确,不能将酸液替至环空;在向地层挤酸的过程中,套管打好平衡压力,防止套管压力过高打开RD安全循环阀,控制封隔器承受压差在耐压差的80%之内,防止封隔器发生刺漏;在排酸液和求产的过程中,井筒温度会发生变化,导致环空压力的上升和下降,在施工作业期间要密切注意环空压力,随时补充和释放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要防止OMNI阀换位及打开RD循环阀。该工艺技术针对性强,管柱结构简单适用,在川东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酸压测试联作工艺
测试管柱结构:悬挂器+防硫油管+OMNI阀+安全循环阀+压力计托筒+液压旁通阀+液压震击器+循环阀+RTTS安全接头+RTTS封隔器+防硫油管+筛管+防硫油管1柱+筛管+丝堵。
工艺流程:OMNI阀的循环孔以开启的状态入井,并且球阀部分被去掉。当管柱坐封以后,先采用CMC稠化水替出OMNI阀循环孔以上井筒内的泥浆,然后油管低替酸至OMNI阀以上500 m,再操作环空压力关闭OMNI循环孔,环空打压对封隔器进行验封,随后进行酸化(酸压)、排液、气举、测试作业。
工艺特点:利用一趟管柱,实现了替浆、酸化(酸压)、气举、测试的联合作业。在替浆和替酸的过程中,控制好泵压和回压,使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防止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在酸液的低替量要计算准确,不能将酸液替至环空;在排酸液和求产的过程中,井筒温度会发生变化,导致环空压力的上升和下降,在施工作业期间要密切注意环空压力,随时补充和释放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3 结论及建议
(1)对于川东北地区“三高、一深”特殊的地质条件,要优化测试管柱结构和施工程序。
(2)测试工具运送至井场,按照标准进行试压合格,调试正常后方可入井。
(3)增加RTTS封隔器水力锚的有效长度和水力锚锚爪的数量,并根据相应材料试验结果适当降低水力锚锚爪钢材的硬度,这样既能保证水力锚锚爪在高压时能抓得牢套管防止管串上窜,又能保证在测试后期便于解封,防止因封隔器原因造成的卡钻事故。
(4)在测试工具上部300 m采用外径89 mm×壁厚9.52 mm防硫油管,防止在酸压、排液、求产过程中产生压力波动使下部油管发生弯曲变形。
(5)采用射孔酸压测试三联作工艺时,套管先打平衡压力,然后进行油管加压射孔,防止射孔时瞬间产生的聚能压力使封隔器胶筒刺漏。
(6)由于OMNI阀的不同的功能状态能够通过对环空的反复加、泄压操作而循环呈现,因此,除了在测试之前利用OMNI阀进行替酸作业以外,在测试期间也可以利用OMNI阀进行注液氮气举助排,但是要尽量减少OMNI的循环周。
(7)常规的APR测试管柱中加入了OMNI阀,可以利用一趟管柱完成射孔、测试、酸化、气举排液等多项功能,形成了功能齐全完井测试技术,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
(8)对于压力系数低的井,测试期间需要进行气举时,在操作OMNI至循环位后,油管正注液氮掏空后,在操作关闭OMNI阀的过程,可能出现地层漏失严重,套管打压时升压缓慢,难以达到操作OMNI阀的操作,使工具失效。对于这样的层位最好采用注液氮进行吞吐排液。
(9)尽量缩短测试时间,从测试管柱下入到起出时间控制在15天内为宜,防止时间过长测试工具失去其性能。
(10)在5-3/4″的套管内测试,连接工具间油管采用2-7/8″防硫油管及短节,在在7″或7-1/2″的套管内测试,连接工具间油管采用3-1/2″防硫油管及短节,以防万一发生测试工具卡钻,便于后期复杂情况处理。
参考文献
[1]吴运刚,李勇,范连锐.高压高含硫裸眼低承压井筒气井测试工艺-以毛坝1加深井试气测试为例[J].油气井测试,2008,17(3).
[2]潘登,许峰,黄船,等.使用OMNI阀的几种特殊的APR测试工艺[J].石油钻采工艺,2008(1).
[3]李四江,于广辉.在测试管柱中使用OMNI循环阀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油气井测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