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兰和老牛仔们

2012-12-31韩斌

音乐爱好者 2012年7期


  当节目单传到我手上的时候,因为在我的知识范围里并不晓得有一支叫做“罗马水牛”的乐队,所以,对一份穿插了科普兰和流行歌曲的材料感到有些茫然。细细研究了一番,才明白,人家是混搭,是跨界,是“美国乡村之音”。
  虽然这个标题让人产生有些歧义的遐想,因为乡村之音似乎更多地是指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那可是流行音乐历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科普兰写的那几首名曲,牧场也罢,山区也罢,草原也罢,还不能完全套到乡村这个概念中去。不过,也别较真,余隆这样做,大概就是要让听众体会一下真正的美国音乐,其实就是一盆“什锦菜”。
  科普兰是整场音乐会的灵魂,选取了他创作的四套和美国特别是西部牛仔、广袤的大草原相关的作品。
  《阿帕拉契亚之春》(Appalachian Spring)挑选了四段(完整的组曲是八段),分别是“非常慢的慢板”“很快的急板”“快板”和“中板”,都是《阿帕拉契亚之春》里经典的片段。其中“非常慢的慢板”是整部舞剧的开始,而“中板”则是尾声,从宁静中开始,返归寂静之中。“很快的急板”是很考验管乐组的一段,一共是五段变奏,分别是①双簧管、大管;②长号、圆号;③小号、长号;④木管组;⑤乐队,开头的主题由单簧管演奏,可见科普兰对木管乐器音色的偏爱。
  《小伙子比利》(Billy The Kid)是科普兰的另一部代表作,同样也是舞剧,后来也改编成了组曲。从年代上算,《小伙子比利》要比《阿帕拉契亚之春》更早一些。比利是一个类似于唐璜、培尔·金特或者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浪荡子,基本是无恶不作,但又很吸引人,结果难逃一死。这次音乐会挑选的是芭蕾舞剧中的两段——《比利之死》和《辽阔的大平原》(尾声),没选那段色彩斑斓的《边境市镇的大街》稍微有些遗憾。
  《牧场竞技》(Rodeo)是科普兰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属于那种通俗易懂且极具表现力的音乐。原先是一部芭蕾舞剧,也无所谓情节,大致是说了一段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爱情故事。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牛仔的假日》——这次音乐会挑选的组曲中最后一首《土风舞》(Hoedown),或也可以翻译成方阵舞,是牛仔们跳的活泼洒脱的集体舞,音乐奔放而喧闹,有铜管乐器、弦乐器、钢琴、木鱼等等。
  对于《普通人的号角花彩》(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这个名字观众或许有些陌生,但只要一听到旋律就会马上认出来,因为太多的美国电影里都有这段音乐出现。1942年科普兰完成了这首只有二分多钟的管弦乐曲,同年由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演即引起轰动。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的一次名为“普通人的世纪”的演讲,这首短小却气势宏大的合奏曲已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最经典的音乐之一。
  说完了古典,再来说说跨界的部分,余隆这次是把一支老字号组合“罗马水牛”请到了中国。让这个三人组合在科普兰古典音乐的中间演唱,以美国流行音乐配美国创作音乐,果然是好主意。
  凯文·道格拉斯(Kevin Douglas)、米歇尔·维斯康蒂(Michael Visconti)和马克·沙菲尔(Mark Schaffel),三个志同道合的音乐家在1970年代组建了“罗马水牛”乐队,他们的风格一直是纯正的西海岸乡村摇滚,即便是如今数码时代,仍然不改初衷。米歇尔·维斯康蒂是罗马水牛的主唱,是一位歌曲作曲家,也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罗马水牛”乐队共有十首歌曲,风格上比较统一,多是乡村歌曲的类型,间或有一些摇滚的元素在内。全部是翻唱著名的歌曲,而且和乐队的成立年代相匹配,很多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名曲,比如《水钻牛仔》(Rhinestone Cowboy)是著名乡村歌手格伦·坎贝尔(Glen Campbell)的名作,《忍耐到极点》(Take It To The Limit)是老鹰乐队(Eagles)在1975年红得发紫的作品,《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则是约翰·丹佛(John Denver)1973年的作品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晚的歌曲,比如约翰·米歇尔·蒙哥马利(John Michael Montgomery)的《我发誓》(I Swear)就是1994年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走乡村路线而是比较摇滚的歌曲,比如理查·马克斯的《此情可待》(Right Here Waiting),这也是理查·马克斯第二张专辑的主打歌,1989年唱红了各大排行榜。
  虽然还没有机会现场聆听罗马水牛的演唱,但从网络上下载的歌曲里,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份纯正的乡村歌曲范儿。8月上海的炎炎夏日,在高楼耸立热岛效应泛滥的陆家嘴中央绿地,听一听不算太吵闹的乡村风,或许也是个好主意。
  最后发现节目单上还写着一句:“The Paradise (in Chinese):Teng Ge’er”,他们还要用汉语演唱腾格尔的《天堂》啊!
  牛仔们,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