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012-12-31张立宏

考试周刊 2012年67期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取地理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新课程内容。由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研究的对象复杂,其空间的多维性,地域的广阔性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困难。而多媒体以其超越时空、高效便捷的优越性渗透于各个领域,给我们的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师生视野更为开阔。多媒体的运用将对地理教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积极的实践和摸索中,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和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参与实践和探索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其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缩短了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黄土高原》课件的片头加入“黄土高坡”等视频影像歌曲,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又如,当讲到《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风光的画面展示在眼前,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犹如亲临其境,乐而忘返。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穿始终的基本技能。多媒体地理课件架起了现实生活与地理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再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最后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及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目标,诱发学生思考,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困难,敢于求异的良好心理,学生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2NmBV7BfLr2WDZUWxlbBBA==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不同的地理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易犯的错误和纠正的方法等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看,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根据冷暖气团所处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并制作课件进行比较,从图形、符合、降水的位置、气压的变化,锋面前后,降水强度,以及在我国的典型的锋面天气及其分布的区域、发生的季节,让学生进行分析对比,在脑海中形成正确概念,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对当今热点问题一般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把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例如:教师在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这一单元时,教师利用视频资料,针对黄岩岛问题、钓鱼岛事件,一些国家无视中国领土完整,无辜挑起事端,影响局部稳定。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知识,让学生讨论,学生定会争相表达,以此增强其深刻的资源意识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多媒体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度”,避免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