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情感教育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2-12-31李香兰

考试周刊 2012年67期

  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卢家楣教授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提到了情感的九大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一系列功能表明情感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还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间接地促进或阻碍人们的行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总是交织在一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即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习潜力的发挥。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情感目标达成认知目标,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农村情感教育的现状很不容乐观,尽管《新课标》已着重强调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中去,但由于老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老师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热衷于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放在灌输系统化而不是学习者身上,忽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只是一味地讲解,填鸭式地教学,导致学生七年级时对英语还有些兴趣,八年级时认为英语无聊、无趣,九年级时畏惧、讨厌英语。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特别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情感因素,因为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都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兴趣,从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和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卢家楣教授认为情感教学应该遵循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师生情感交融等原则。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是快乐的,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也就是用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那么如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育当中去呢?首先,挖掘教材内涵,巧施情感教育。当前英语教材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大多数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到乐趣。其次,凸显教师积极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掌控好自身的情感,使自己的主导情绪是快乐的,始终保持饱满、积极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主动调节教学中的情绪,排除不良情绪。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应注意“情感”安排。最后,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是实施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例如:①运用直观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实物、图片、幻灯、模型、简笔画等是常见的直观道具,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携带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时,我先让学生准备些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学有所物,印象深刻。②运用生活情景,结合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答记者问、购物、生日party等情景活动。如在教学“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我设置了一个商店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甲、顾客乙等不同身份角色,看着商品及商品上的价格标价反复操练有关句型,从而既体验到购物乐趣,又掌握相关英语知识。③课余的“交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好方式,可谈兴趣爱好、谈家人、朋友等,如:“Do you like basketball?”“Your clothes looks beautiful.”等等。
  总之,既然选择了英语教师这个艰苦而富有挑战的工作,就要为职业理想、目标努力拼搏,用丰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把情感教学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成功地表现自我,让他们既得到情感熏陶,又潜移默化地从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得到提高,最终为将来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说:“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