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教学中无效、低效行为的排查与对策

2012-12-31全琴

考试周刊 2012年67期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强弱。著名数学专家裘宗沪认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熟练和准确。”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了收集与排查,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泛泛地讲解例题和计算法则,内容空洞抽象,算理讲不透彻。
  对策: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以及为什么这样算,也就是加强对法则和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必要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如教学“分数除法”时,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数除以几,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这个转化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转折点。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熟悉各册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设计教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一味追求算法多样,认为算法越多越好,忽视在多种多样的算法中提炼最优化的算法,导致一部分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思路紊乱,计算出错。
  对策: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模仿,计算方法单一刻板而提出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而实践证明,计算方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如9加几的口算,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算法中我们就要适当优化,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逐渐感悟,提炼出最优的算法。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比较理想的算法,并不是像某些老师口中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最后什么方法都没有学会。
  3.练习单一、重复,目标不清,重点不突出,缺少练习的层次性与适当的提升,导致学生反感厌恶,产生逆反心理。
  对策:让学生对计算练习不反感,乐于练,要注重这样几点:课堂练习做到突出法则重点练,练习题要能反应当堂课的法则重点;复习课中的练习将容易混淆的对比练,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经常出错的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种类型进行综合练,可以把相似类型的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地练,设计练习时,除一般计算题外,还可以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等多种形式。这样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与计算好胜心。
  4.担心学生计算出现问题,有些计算技巧不敢教给学生。
  对策:站在学生的立场,结合自己的计算心得,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让一些烦琐的计算变得简便。如求比例中的未知项,遇到类似()﹕48=9﹕3.6时,学生通常是用48×9÷3.6,计算烦琐又容易出错。这时就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分数形式48×9/3.6进行约分计算,这样计算快捷而且正确率高。
  5.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包办代替,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自查能力下降,检验不出自己的错误。
  对策:波利亚说:“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的包办代替只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坏习惯。批改作业时,只给学生的计算题作出对与错的判断,然后让学生自查,要求学生自己圈出错误之处,再进行订正,印象深刻,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学生方面
  1.认为计算是一项单纯的作业,不像解决问题需要细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认为计算题不要审题,只要计算即可。
  对策: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分析。
  2.书写马虎、不认真,认为计算不需要规范的格式,竖式想列哪就列哪,课本上、书桌上甚至手心里随处可见草稿的身影。由于写得潦草,导致计算错误多。
  对策:教师自身要树立规范的形象,教师格式规范、一丝不苟的板书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影响很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身作则,无论看书、说话,还是板书、批改作业,都应注重其中的习惯熏陶,努力为学生作出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发放统一的草稿本,要求学生用到哪一页就折到哪一页,放在课桌上,随时可拿可用,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3.忽视验算,多数学生计算完毕后就不再验算,也不习惯用估算来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对策:首先,让学生看到计算题,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确定结果的范围;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帮助学生确立“凡做题必验算”的思想,教会学生验算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验算习惯。计算题要做到“四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顺序是否正确,四查结果是否写上。
  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教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计算本领,让学生在数学领域里学得自信,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