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2012-12-31肖志美
考试周刊 2012年67期
摘 要: 本文立足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以数学学习为例,从情境设置引人入胜、讲授过程授人以渔、巩固提高再创高潮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关键词: 快乐数学课堂 情境设置 讲授过程 巩固提高
在一次数学教研组的评课活动上,某位老师在听完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的老师到底是要干什么?课堂上是要一味地把知识塞给学生,告诉学生哪是易错点,让学生注意这里别弄错,那里不要犯错,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有意思吗?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吗?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在下面盲目地听?”这段点评让我记忆深刻。
的确,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主动地投入课堂,积极地探究问题,达到乐学的境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我结合《概率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设置,引人入胜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恰到好处的引入,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概率的应用”的引入部分,我从学生喜爱的两位老师的照片入手,把这两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照片沿着中间都一分为二,分成四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图片,然后请学生上来做试验:先从这四张图片中随机地抽取一张,接着随机地抽取一张,问抽到的这两张图片可以合成一张完整的照片的概率。结果一学生做了五次这个试验,只有一次拼成功了。教师马上提问:“那是否就是抽到的两张图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张完整照片的概率呢?”“不是,是频率。”学生能够通过试验充分了解到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接着问:“既然课堂没那么多时间做,那是否这概率就求不出来呢?”由此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来解决这个概率问题。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讲授过程,授人以渔
开讲生趣仅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引入部分,我又将条件改为:先从这四张图片中随机地抽取一张,放回弄匀,接着随机抽取一张,看看图片恰好可以拼成一张完整照片的概率又是多少呢?还一样吗?请同学上台演示一遍,发现太不一样了,发生的可能性结果由开始的12种变成了16种,引导学生分析不放回与放回问题用列表法与树形图法的异同点。最后把抽图片这一模型引到摸球问题上,用同一模型解决多种类型的概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许多学生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提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姐弟俩分别想看不同频道的电视节目,争执不下,正巧父亲下班,为他们调解说:我拿两个骰子,各掷一次,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点数和为5的倍数时,听姐姐的,点数和为4的倍数时,听弟弟的。请问父亲的调解公平吗?他更偏袒谁呢?”这一问题更深层次地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原来还可以利用概率来解决家庭纷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还是非常有用的,应该要好好学习。同时为了发散学生思维,再提出让学生修改游戏规则。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学生从两次点数的奇偶性、和、积、积分等方面来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还有学生提出如果是一个骰子每人掷一次,再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的点数大小,商、差等问题。甚至还有同学提出根据骰子的颜色来修改规则。可以说,这一修改规则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引导作用。
三、巩固提高,再推高潮
在知识点全面理清的基础上,适当给学生加点难度,能够再次让课堂升温,让学生提起更大的兴趣,并更积极地投入课堂。
这一阶段把概率问题拉回到古代,来一个概率问题的穿越剧展示——“田忌赛马”,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在笑声中学习知识。通过故事,得出如果齐王的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场,田忌的马随机出场比赛,那么他赢的概率就只有,而田忌很聪明,他并不是让马随机出场,而是动了脑筋,让自己的马以下、上、中的顺序出场,结果把赢的概率变成了1,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有效地运用概率知识还可以赢得比赛,再次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现在电视剧中的穿越剧越来越多了,最后主角一定还会穿回到现代的。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与本课时相结合,我再次把问题拉回到现代:“假设齐王和田忌回到了现代同一地方,两人想去井冈山游玩,每天同一时刻开往该景区有三辆汽车(票价相同),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车的舒适程度,也不知道汽车开过来的顺序,两人采用了不同的乘车方案:齐王:无论如何总是上开来的第一辆车,田忌:先观察后上车,当第一辆车开来时,他不上车,而是仔细观察车的舒适状况,如果第二辆车的舒适程度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二辆车;如果第二辆车不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三辆车;如果把这三辆车的舒适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你认为甲、乙采用的方案,哪一种方案使自己乘上等车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兴趣再次得到提升。现代生活中的汽车其实就相当于古代问题中的马,使现代、古代问题相结合,同时这两个例子的模型是同一个,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概率的用处之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环境和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的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理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就会“乐学”,数学课堂就会成为真正的快乐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叶亚美.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M].数学教学通讯,2002(2).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书田.概率统计学习辅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3-196.
[4]李俊.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