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宁波帮”精神,重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012-12-31周方怡陈丹燕徐一昕陈吉露杨悦
摘 要: “宁波帮”精神上承浙东学派,又成长在现实的土壤之上,同时,它还面向无限广阔的未来,在当今看来,“宁波帮”精神仍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它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内容和素材。本文通过“宁波帮”精神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豁达开明的博大胸怀和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四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宁波帮”精神 责任感 诚实守信 开明 砺志
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阶段。巨大的竞争压力使人们只注重追求个人利益,在此社会形势下,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们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却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社会对于自己的影响,从而导致社会主人翁意识的淡化,人生奋斗目标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而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培养当代大学生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树立诚信为本的道德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宁波帮”文化以浙东学派为摇篮,秉承着社会实践与思想的共同发展,成长在现实的土壤上。而“宁波帮”精神作为宁波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内涵和表现形式,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克勤克俭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以德兴业、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注重团体强调联合的互助合作精神①,同时还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面向无限广阔的未来。因而,在当今看来,“宁波帮”精神仍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它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内容和素材。
一、担回馈社会之责
“宁波帮”有别于其他的商帮,它最鲜明的特质是“四海为家,爱国爱乡”。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地处沿海的宁波人似乎感受到海洋气息的召唤,积极下海经商,前赴后继,创办实业。他们通过实业救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外闯荡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他们本可以悠然自得,安享成果,但是他们的内心始终深怀造福桑梓之情,并且积极担起回馈社会的责任。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84年8月发出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散居世界各地的“宁波帮”积极响应,捐赠款项达十几亿元人民币。邵逸夫每年捐资2亿港币,支持内地教育事业;陈廷骅一次性捐建了200所希望小学;王宽诚拿出2亿美金建立基金会支持祖国的科教事业;包玉刚率先捐资5000万倡议成立宁波大学。“宁波帮”倾其所能支持家乡建设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始终固守着那份落叶归根、造福桑梓的浙东文化传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第一要义在于不忘本,不能只注重一己私利。人是社会中的人,我们都是社会中的动物,理所当然地享受社会提供的物质生产资料与精神财富。社会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我们要想成就自我,必须细心耕耘土地,一步步完善自我,从而得到最大的收益。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校园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实践机会,认真对待微不足道的事情。社会给了我们许多福利,大学生更应该回报社会,到社会需要我们的地方去,锻炼自己,也为社会倾献。社会给我们的超过滴水之恩,我们涌泉相报理所当然。不能一味迷恋城市,我们要到落后的乡村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尊重每一份工作,把社会分配给我们的工作尽力完成;正视社会文化的缺口,呼吁身边的人乃至社会大众遵守道德规范。弘扬“宁波帮”精神,担回馈社会之责,大学生义不容辞。
二、立诚实守信之道
“宁波帮”出外打拼,靠的是诚信与务实,“宁波帮”精神及“以德兴业,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不仅仅是商业要求,当代大学生也要牢记诚实守信之道。近代银行家宋汉章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申新四厂因为一场火灾事故,保险公司需要支付一笔数目巨大的赔偿金,宋汉章在巨大的压力下不但没有延缓赔偿、讨价还价,反而是快赔快足。对于如此守信的良心商人,如此负责的公司,申新四厂事后在报纸上专门表示了衷心感谢。宁波人不仅在金融行业获得信用,还在药材行业叱咤风云。81家中华百年老药铺中,宁波人占了13家。宁波乐氏家族的北京同仁堂始终秉承货真价实的原则,方法有出处,有理可据,“有法皆法古,无物不藏真”。当时在北京的四大钱庄均为甬商所经营,对于金钱这一利益的事情,稍缺定力,稍有别的心眼,就会起坏心,但在商场的“战争”中,宁波商人以他们的“信”让社会肯定了他们,相信了他们。
人无信而不立,有信,别人总会看到他们的诚恳。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诚信是必须大力倡导的。宁波帮文化是一种“信”的文化,当代大学生也要讲究个人诚信。诚信缺失,是比物质贫乏更可怕的缺失。物质贫乏,尚且有志气可嘉,若是诚信缺失,拥有多丰富的物资也不会被人真正看重。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诚信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大学生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立身之道,面对名利的诱惑,要取之有道,以诚待人,使社会形成人人讲究诚信的道德氛围。对别人的承诺,一定要记得履行,不能以忘记或不方便为借口推托。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慢慢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立诚实守信之道,是当代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诚信对待事与人,扛起社会责任之大旗,大学生一定可以开拓未来并且成就自我。
三、融西方开明之学
宁波商人在文化上不仅根植于本土文化,还充分运用浙江商人的理性思维,并融入西方开明的经商之道。在19世纪后期,中国在同西方经济领域上的不断接触中,迎来了中国近代新式工业产生的一个全盛时期。一些具有近代商贸思想的企业家率先接触并接受了西方近代的经营理念,带来了中国商业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大发展。他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近代化建设中,采用近代的经营方式创办工厂企业,“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与开明的经商之道,使得中国摆脱传统的产业资本与土地相结合的状况,加速中国经济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催生如铁道、海运、保险、电信、邮政等新兴企业。与此同时,“宁波帮”商人先“晋帮”一步,率先对中国旧式“钱庄”行业进行改革,建立了一批具有近代经营方式的银行,使得旧式“钱庄”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充分适应时局,在资金上得以对“宁波帮”们所投资的新兴产业给予有力支持,从而增强宁波商帮的经济实力与生产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宁波帮”在中国近代化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推动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商业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只有拥有开明的思想、海纳百川的胸襟,才能在激流勇进的现代社会培育出高素质、全方位的、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才。一支具备现代商贸经营理念的团队,要有熟悉运用各种商业经营理念,掌握商业游戏中的不同规则的能力,这就必须有立足于国际的战略性思维,融中西商学于一体,不断提升更新自己的从商之道,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以永葆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发扬“宁波帮”的开明思想,将理性与开明结合起来,将个人和企业精神融入社会的发展大潮中,发展宁波商贸教育,培养更多的从商人才。开明的从商之道,是当代大学走向成功的一项重要辅助,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前提,是适应社会的必经之路。
四、壮砥砺自强之志
宁波商人最突出的精神是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即“敢为天下先”的创业之志。当年年仅十五岁的张济民独自一人下南洋闯世界。凭借惊人毅力在日本经营药品,获取丰厚的利润之后,晚年闯入美国,开始第三次创业旅程。对他来说,难点有二:一是英语水平较差,二是对这个陌生的国度税法难以掌握,年过半百的他硬是通过手抄税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宁波商人身上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他们血液里有着不知疲倦的开拓、创新精神,并将想象付诸实践,不断地在他们的创业之路上勇闯,这就是甬商走向成功并得以立足世界的重要因素。
创新作为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具体要求,在当今的大学生创业中仍是一项永不过时的考验,无论是创业的内容和创业的途径,都必须容纳宁波帮文化的创新精神。而后将理念付诸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理念更好地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服务,推行可持续发展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说创业是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变化带来的理念更新,那么实践就是将这种理念进行推广并得到现实意义的支持。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一步步地摸索,发现现实与理念间的差别,探索出一条最为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但实践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理论的创新必然要在实践中摸索,实践本质上亦是一个学习进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素质,增强自我的动手能力,树立责任意识,讲求实际。创业的过程是艰辛漫长的,虽然时代变迁,生活水平提高,但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宁波帮”的品质体现。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传承与发扬这种品质,树立勤俭意识,培养自强精神,在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让当代大学生可以真正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在风云变幻的今天走得更远。
五、结语
“宁波帮”精神渊源于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植根于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其精神主要可以概括为: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不甘居人后的开拓精神。作为当代社会中一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该单单看到个人的成长,更要面向社会的实践,融入真正的社会大潮之中,树立起承担社会未来的伟大志向,并且结合“宁波帮”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宁波帮”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同时运用“宁波帮”精神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砥砺自我,真正把文化精髓理论运用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中,与世界发展相适应,把握新的发展契机,以走出发展瓶颈。
注释:
①崔雨,张宏洪.以“宁波帮”精神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途径探索[J].三江论坛(社会文化),2008(10).
参考文献:
[1]崔雨,张宏洪.以“宁波帮”精神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途径探索[J].三江论坛(社会文化),2008(10).
[2]张道理,阚乃虎.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化[J].高校理论战线,1995(08).
[3]陶云飞.宁波帮的成功之道对当代宁波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J].宁波党校学报,2002(5).
[4]孙善根.宁波帮与宁波的早期现代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6).
[5]孙琪.试论宁波帮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1).
[6]陈厥祥.宁波帮与20世纪中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赵永富.嬗变与导向:全球化与中国青年价值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8]戴光中.宁波帮精神[J].商周刊,2012(5).
[9]应金萍.“宁波帮”精神传承与宁波商贸教育发展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