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推动社会扶贫
2012-12-31冯世民熊少华
老区建设 2012年11期
湖南省发改委帮扶单位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自2007年开始——2010年深入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重点贫困村——桃林村,与县镇、村干部一道,结合实际,以高度的责任感,竭所能、尽其力,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定点帮扶村解难事,办实事落到实处,做出了富有成效工作,桃林村的村级班子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桃林村已形成以旅游、延季蔬菜、古文化等协调发展,构进“大扶贫”新格局,农民收入年年递增,幸福指数大大提高,使桃林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赢得了苗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桃林村位于城步县南山脚下。该村有6个自然村落,有苗、汉两族共152户,总人口628人,其中91%为苗族,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该村有耕地面积410亩,林木面积26000亩,生态林封禁区7914亩。在省发改委驻桃林村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村找到了发展旅游的路子,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2009年,桃林村的人平纯收入达到2800元,比2008年增加了500元。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如今,走进城步县丹口镇桃林村,但见一条条平坦如砥的水泥路婉蜒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楼掩映在绿荫丛中,一辆辆前来旅游休闲的小车络绎不绝,一处处新建的风景亭台,古色古香,别有风致,与古老的苗寨村落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曾经贫困落后、偏僻闭塞的村落,如今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大山不会忘记,山区的人们更是永生难忘。四年来,扶贫工作组人员风里来,雨里去,为桃林村的发展费尽了心血,他们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常年驻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听取村民意见,他们走访千家万户;为了实地调查,他们翻山越岭,踏遍了桃林村的山山水水,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省委领导、省发改委领导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多次到桃林村研究扶贫规划、项目和工作方案。蒋作斌主任多次驱车千里,风尘仆仆到村现场考察,指导扶贫工作,全委上下全面支持,通力配合……。一幕幕嘘寒问暖、亲民爱民的场面,一个个情系百姓、为民谋利的故事,感动了大山的情怀,温暖了百姓的心田。致富梦想刚刚放飞,休闲旅游还仅仅开始,桃林村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让省发改委的领导牵挂于心,难以释怀、于是,山区人民深情的呼唤又把他们留下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也让他们自愿留下来。2009年3月省发改委决定继续由上一轮的郭建业和周经武两位同志组成驻扶贫工作组,再度进村扶贫。
二、主要做法
1、确定发展规划。到2006年,桃林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2007年,省发改委工作组进驻桃林村后,工作组成员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该村境内著名的奇山寨珍稀植物密布,奇山异石叠翠;桃林河由西向东流过该村,两岸风景秀丽,极其适合漂流。特别不可多得的是,桃林人一直保留着“讲苗话、唱苗歌、着苗服、演苗戏”的传统习俗,对山歌、演傩戏,老少参与,苗族文化底蕴丰厚。该村地理位置处于县城至南山之间,与南山、新宁莨山、永州舜皇山等形成生态旅游圈,并能与广西龙胜、桂林等形成旅游的黄金通道。工作组决定将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上,以旅游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并根据该村实际,得到批准并实施与旅游建设项目相关的16个建设项目。
2、加快项目建设。省发改委累计安排2000多万元,市县乡安排配套资金160万元,村民千方百计自筹资金250多万元,桃林村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一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硬化了9条主水渠共4380米,新建改建防护河堤4处约650米,彻底解决了全村水田的灌溉问题。实施人畜饮水消防工程,建水池23个、接水管3800多米,建消防栓6个,使全体村民特别是居住分散、距离偏远的村民饮水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消防安全有了保障。改造电源线路500米,保证村民用电安全。6个村民小组道路全部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村支两委办公综合楼。综合楼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为全框架结构、全杉木建造,与苗寨建筑风格相协调,成为桃林村的新景观。综合楼设立村小学(两个班)、医疗室、阅览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小商店等,收集、征集和购买了一批图书,大大改善了全村基本公共服务条件。三是开发旅游资源。1、奇山寨开发。由县交通局设计,修建了4.5米宽、1.53公里长高标准进山水泥公路和2座桥梁、1个停车坪、1400米长河堤工程等,成为全镇最好的道路。游步道项目由旅游部门组织多次查勘和路线测量,并赴桂林考察学习后由建设局专业人员设计,全长近2公里,包括游道(含栈道)、桥梁、歇息亭、厕所等。2、桃林河漂流。引进广西客商进行漂流项目建设。各项设施建设已经完成,配套服务工作就绪,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丰水季节即可接待游客。3、建设风景桃树林。从桂林引进优质桃树苗近700株,实行成片栽种和村民房前屋后栽种相结合。在主道路边全部栽种桃树,成为桃林村休闲旅游的靓丽风景。
3、挖掘特色文化。桃林人苗族文化底蕴丰厚。省发改委驻桃林村扶贫工作组联系市、县文化部门进村组织苗族传统傩戏和苗族歌舞排练,经过近半年的排练,已经形成以傩戏为核心、比较成熟的整套苗族歌舞节目,并成立了20多人的“演出团”,节目内容丰富,演员游客互动,演出受到游客普遍欢迎,并多次到外地演出。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桃林村党支部还组织自编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苗歌,得到了省、市、县多家媒体的关注,并在其他县、市争相传唱。
4、提升村民素质。一是调班子。省发改委工作组配合丹口镇党委政府配齐配强桃林村班子队伍。推荐在外务工多年、有见识、懂管理的阳昌利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送现任和后备村干部2人到湖南农业大学参加15天的全脱产培训学习,向组织部门争取1名大学毕业生来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同时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和党员的结构有了显著改善,党员的致富能力明显增强,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为提高。二是强思想。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党员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讨论,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骨干30多人到本市隆回县、新宁县等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村支两委还聘请桂林旅游学校教授给全体村民讲授接待游客的常识和技巧。三是订制度。在县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桃林村新建、修改和完善村各项规章制度和适应发展旅游要求的村规民约共13类56项,让全村干部群众遵守。四是促合作。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村民互助组织。成立村“苗家乐”协会,把已开办23家“苗家乐”组织起来,规范服务理念,改善卫生条件。
三、主要成效
1、科学扶贫、精心制订发展规划。为帮助桃林村做大旅游产业,根据桃林村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省发改委主要领导提出“把桃林村打造成苗寨古村落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专门委托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制定《桃林村保护与发展建设规划》,在保护原貌、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的前提下,制订了“驻城步县丹口镇桃林村建设扶贫工作规划(2007~2010)”,规划既突出旅游资源开发,又坚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充分体现了扶贫工作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又要着力促进长远的科学发展的思路。
2、智力扶贫,努力加强组织建设。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针对桃林村村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基层力量薄弱的情况,扶贫工作组把提高村民的致富技能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智力扶贫的重要内容。
首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适应桃林村发展的需要,工作组经过争取,将桃林村纳入首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村。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休闲旅游得到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其次深刻领会今年中央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继续培养发展党员,吸收新的力量,仅2009年发展新党员5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名,明确村级后备干部2名,党员接受培训120人次。同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以村干部、党员代表、各村民小组代表为主,成立桃林村村民理财小组(村民议事小组),做到遇事集体商议,决议大家执行,民主管理机制逐渐形成。为提高村民的增收本领,结合发展休闲旅游的特点,工作组积极在长沙、株洲等地联系有关学校对村民进行旅游服务、餐饮等专业培训,并邀请桂林旅游专科学校的老师到村,就发展农家乐和休闲旅游对村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
3、产业扶贫,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发展靠产业,产业靠项目。为加快扶贫工作进展,抢抓机遇,工作组多方协商,想方设法推进工作规划项目的实施,安排建设项目16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个,旅游资源开发项目11个,已完成9个,其余项目在春节前后即可竣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第四组、第五组道路硬化工程;水圳新建、维修工程以及32口新建沼气池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旅游资源开发分为村寨改造提升和河边景观建设两部分:其中村寨改造包括:新建古牛图山风景亭,新修木结构寨门,完成村寨主干道的改造和古牛图腾广场的建设;河边景观包括:新建风雨西桥,新建村东桥及风雨桥、石拱桥,新建河对岸游道,新建河岸报春亭,河堤的美化亮化、三角古戏台的搭建、主干道边桃林坪的美化(含停车坪)、主干道苗家乐沿河护坡工程已基本完成。
此外,工作组还积极将桃林村申报全省及全国风景名胜村(镇)。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四年省发改委驻村扶贫工作组的成绩可圈可点,令人敬佩。
四、主要体会
1、社会扶贫必须领导重视。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足以说明领导重视是前提,只有领导重视,把扶贫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份内事来抓,才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帮助,扶贫才能见成效。
2、社会扶贫必须措施得力。四年的社会扶贫帮扶能够扎实深入有序开展,正是由于措施得力。桃林村要求结对干部与贫困户签订帮扶目标,制定帮扶措施,并把其纳入年终个人考核的主要内容;制定奖罚措施,平时定期或不定期对帮扶情况进行检查,对帮扶力度不够、措施不得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对做得好的进行表扬。
3、社会扶贫还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参与。要做好扶贫工作还应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扶贫。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来宣扬企业个人关心扶贫、参与扶贫的事例,树立榜样,同时营造氛围,激励更多的人关心扶贫,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4、加强工作沟通、感情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社会扶贫工作、确保帮扶效果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帮扶单位、参与帮扶人员的帮扶感情真正调动起来并真情投入,并加强和受助对象的密切联系,才能产生社会扶贫的“共鸣”作用,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社会帮扶效果。
5、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减少贫困、缩小差距、构建和谐是扶贫工作的基本定位。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帮助贫困村发展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怀着热情,带着激情,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着眼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驻村帮扶要深入细致,帮扶政策要到见户、见人。积极做好引导示范,在示范点上发力,工作在户上见成效,要对贫困人口高看一眼、多尽一份心、多一点关爱。帮穷人致富,才无愧于良心、无愧于扶贫工作者的职责。
[作者简介]
冯世民,熊少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