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雍正及其兄弟的性格为何多凶残

2012-12-31赖晨

档案天地 2012年9期

  康熙生了35个儿子,11个早夭,其中成年的有24个,这些阿哥们的性格中大多都有凶残暴戾的一面,缺少起码的人性,这是为何?
  阴毒险狠的雍正
  正在热播的《后宫甄嬛传》的主角雍正皇帝是个性格很复杂的人物,其性格中固然有勤政刻苦、雷厉风行、当机立断、朴素严肃的一面,但也是一个暴躁歹毒、刻薄残酷的凶神恶煞。
  他登基后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人,他还实行特务统治,与“黑恶势力”发明了一种暗杀利器,称为“血滴子”。暗杀时,把“血滴子”往被害者头上一罩,拨动机关,头颅就被割落于囊中,再用化骨药水化成血水。
  有一次,因为几个演员表现好,雍正赐食。其中一个演员多嘴问了某地方官的名字,雍正勃然大怒,说:“你不过是个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下令将他杖毙。雍正初,两个浙江文人冒犯了雍正,一是汪景祺讥讽他杀功臣年羹尧,二是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雷霆大怒,把两人迫害致死,而且不定期地停止浙江的科举考试,并在浙江设立观风整俗使,监控浙江人的思想言论。钱名世曾赋诗赞颂过年羹尧,雍正帝送给他一块“名教罪人”的匾,挂在其家中大厅里,以世代丑化羞辱他。他还觉得不解恨,令385名举人、进士写诗谩骂丑化他。
  他对外人凶恶,对亲人也残忍。他继承大统之后,对年满20岁的十几个兄弟,刻薄寡恩,进行残酷地迫害,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共4个兄弟被他下令圈禁,其中老三、老八、老九三人在圈禁中丢了性命。
  三阿哥胤祉是个学者,《康熙字典》据说就是他主持编纂的,只因为与太子胤礽走得近,雍正便把他发配到直隶遵化为康熙守陵,并且派“信息员”监控他的思想言论,郁闷的胤祉发了几句牢骚,雍正干脆将他夺爵,软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三阿哥胤祉稀里糊涂地死了,估计是被雍正毒杀。
  八弟胤禩,是康熙儿子中最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因为他曾企图继承皇位,所以雍正把他及其党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雍正继位后,玩弄权术,实行缓兵之计,优崇待之,先封他为亲王,借此稳定其情绪,麻痹其反抗意志。胤禩夫人对来贺者说:“有什么值得祝贺的?恐怕脑袋都要保不住!”“信息员”马上报告给雍正,雍正将她休回娘家。不久,找个借口让胤禩在太庙前跪了一昼夜。后削除其爵位,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猪”或“不要脸”的意思)。胤禩受尽折磨,终被雍正害死。
  九弟胤禟,因同胤禩关系好,也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他出家!他借故下命将胤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为“塞思黑”(“狗”或“不要脸”的意思)。还给他定了28条罪状,送往直隶省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估计是被雍正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为和胤禩关系好,雍正也恨他。雍正对他采取了调虎离山之计,派他护送哲布尊丹巴活佛的灵龛到喀尔喀蒙古,这叫做明使暗罚。胤誐心知其毒计,先是声称无资预备马匹行装为由,推辞出使蒙古。后来,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他才悻悻上路。但刚行至张家口,便托病不前。为保身安命,胤誐请宣府沙门做祷文,请一切诸佛菩萨庇佑其“消灾延寿,人口安宁,早还本乡,万事亨通,皇恩浩荡,国泰民安”。 雍正得知消息后,心里暗骂胤誐不识时务,但又问罪无显名,遂出奇招,命与其友善的胤禩主持议罪。胤禩虽心里叫苦,但为了自保,不得不请革除胤誐爵位。但胤誐却毫不在乎,仍留住张家口,既不前行,也不打发人赴京请罪。这自然使雍正大怒。胤誐做祈祷疏文,不幸的是,两件祈祷疏文都落到雍正手中,胤誐因此遭灾惹大祸。于是,雍正借口胤誐疏文中有“雍正新君”为由,加其“大不敬”罪名,将他从张家口押回北京,囚禁于宗仁府狱中。一禁锢就是十多年,直到雍正死后,才被乾隆帝放出。
  十四弟胤禵是雍正同母胞弟,也被雍正迫害。雍正不许他入城给康熙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皇帝继位后,才将其开释。
  十二弟胤祹、十五弟胤禑也受到雍正的打击迫害,前者被贬斥,后者被赶到遵化给康熙守陵(变相无期徒刑)。
  雍正性格残暴歹毒,他的兄弟们其实也好不到哪里。
  其他阿哥也残忍
  康熙的二子废太子胤礽, 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舍里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所以在胤礽2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48年)。胤礽的性格也很不可爱,他生性暴戾,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1690年七月,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走到河北隆化的博洛河屯时,康熙突然发起了高烧,此时大战在即,心烦意乱的康熙思念儿子,令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前来探望。不料面对疾病缠身,精神憔悴的父皇,太子竟满不在乎,既无伤心忧戚之色,也无关切问候之语。康熙算是领教了这个冷漠的儿子的“绝无忠爱君父之意”,一怒之下,把他赶回了京城。
  6年后的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令太子留京处理政务。重任在肩,太子却不以为然,才干本来平庸,加上办事懈怠,骄纵蛮横,交接肖小,为所欲为,导致政务雍积,待康熙班师回朝,面对的是一副烂摊子。
  1697年,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依然让太子留守京城,主持国家大事。有鉴于太子上一年的恶劣表现,康熙除了叮嘱他外,还特别严饬朝中负有监察之责的言官们,要破除情面,不惧权贵,对不良举动要大胆弹劾指正,即使是太子也不要例外。但这次康熙还是失望了,太子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根本把康熙的话当做耳边风。康熙回京后,处置了太子身边的小人,后来又严厉处理了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太子党头目索额图一伙。但利令智昏的太子不仅毫不警醒,反而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其疯狂暴戾更甚于前,对身边的大臣、官员、士兵,稍微不顺眼,动辄用鞭子狠抽、用板子毒打。就是诸王、贝勒也不在其话下,平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都曾遭受了他的凌辱殴打。
  更为恶劣的是,太子连康熙也不放在眼里,竟然公然顶撞他。1708年,康熙带着7个皇子去围场打猎,他们是太子胤礽、长子胤禔、十三子胤祥、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禄、十七子胤礼、十八子胤衸。途中,7岁的皇十八子胤衸突然得病,而且病情迅速恶化,康熙忧心忡忡,坐卧不安。而太子与其他皇子面对要死亡的弟弟,竟然无动于衷。如此绝情,康熙自然非常不满,对他们加以斥责。不料,太子竟然忿然发怒,冲着康熙咆哮起来,而且发疯般地抽打身边随行的大臣、侍卫。这个不可救药的太子,简直是混账到家了。
  这个无父无君的太子胤礽,最出格的举动发生在去打猎的路上。每到夜晚,他就偷偷地潜伏到康熙的帐篷前,把布幔掀开一条小缝,向里偷窥。弄得康熙惊恐不安,心惊肉跳,昼夜不宁,不知道这个逆子什么时候会下毒手害死他。最后不得不下令废掉太子。
  太子被废,极大地刺激伤害了康熙的身心,颁发圣旨之时,康熙痛哭在地,此后一连6天都不停地流泪,寝食难安,导致中风,右手无法书写,从此不得不用左手批阅奏章。半年多后,太子复立,康熙倾注心血,百般训诫,但太子恶习难改,故态复萌,性情凶残,行事乖张。太子背对着康熙,用手指着自己的老师徐元梦破口大骂,骂老师不解气,竟然骂起老师的父母来,骂得性起,又将老师推进河里,接着又从河里揪出来,继续毒打。亲眼目睹了太子丑态恶行的康熙,气愤地斥责他“举动乖张”,再次把他废了,幽禁在京城附近的郑家庄的禁宫里,一直到死都没再见过他。
  皇长子胤褆的凶恶残暴,和太子胤礽相比则是有过之无不及。他负责康熙的安全保卫工作,发现太子偷窥父皇,如获至宝,马上把太子的“把柄”无限上纲上线,和十三子报告给康熙。太子被废,他竟然向父皇表示,要杀胤礽不必出自父皇之手。康熙闻言,大吃一惊,深感这个儿子“凶顽愚昧、不知礼义”。胤褆不仅对兄弟心伏杀机,口出狂言,还找来三位蒙古喇嘛,叫他们用巫术诅咒废太子。在奉命看守被拘禁的太子时,对太子家中的匠人滥施酷刑,其中有人竟然被逼上吊自杀。其母上奏康熙,请求处置这个不孝的儿子。他甚至私底下唆使康熙身边的太监去为他打探信息,胆大包天地责打康熙身边的亲信警卫员。种种劣行,导致康熙震怒,为了防止这个气质暴戾的家伙放肆杀人,猖狂盲动,最后康熙下令将他幽禁在家里。
  康熙的其他儿子,为了继位,全无亲情可言。他们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攻讦,尽管康熙再三训诫,却根本不起作用,同胞兄弟成了你死我活的冤家仇敌。
  其实,康熙的儿子之所以形成这样残忍凶恶的性格,这和他重教不尊师、忽视品德教育有关系。
  喝“狼奶”长大的
  1687年六月,康熙亲自为太子选定了三位老师:汤斌(詹事府詹事)、耿介(詹事府少詹事)、达哈塔(吏部尚书)。三位均为博学鸿儒,能被皇帝钦点为太子老师,自然荣耀无比,且一旦太子登基,作为太子老师,前程更是不可限量。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
  三位老师第一天上课,就遭到康熙羞辱。没等他们开口,康熙故意当着太子的面拷问汤斌、耿介书中典故,又叫他们背诗,二人当众在学生跟前颜面扫地,典故答不出,诗又背不全。康熙觉得,这些老师不过是自己的奴才,不需顾忌其尊严。所以,太子胤礽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每日上课前,老师要先给学生下跪,行君臣之礼。上课过程中,老师每当与学生说话,都必须先下跪。学生背书,老师要一直跪着,学生背诵完毕,老师方可起来。
  上课时,年轻的太子坐着读书习之,年迈的老师从早晨到黄昏,每天十几个小时,只能在书房东侧站立。作为太子,他完全可以让老师们坐下授课,即使贵为皇帝的康熙,在听大臣们上奏事情的时候,都要赐座。而太子却对老师们的站姿视而不见。夏天,酷热难当,老师们体力不支,几乎站不住了,这位太子确实曾开恩叫老师小坐,但不过是偶尔为之,绝大多数时候,老师只能站立,哪怕是精疲力尽,也不得不强撑硬挺。他们常常昏倦歪斜,差点倒下。但他们知道,一旦跌倒,肯定会被斥责为失礼而获重罪,只好苦苦支撑,简直如受刑一般。
  精神上的压力,人格上的羞辱,体力上的透支,导致老师们实在难以承受,讲课的第三天早上,太子练字时,一旁站立的耿介突然昏倒,摔在地上。康熙对胤礽毫无尊师的行为没有一丝指责,相反还申斥这些老师说,历来讲课,老师都是坐着,我把太子托付给你们,应坐应立,你们应该自己说话,你们不说,我怎么知道。接着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是我不发话,太子岂敢自作主张。如此,反倒弄得老师们一身是错。达哈塔忍辱说,臣等学识疏浅,不敢当辅导重任,所以是臣等自行侍立。如此一来,是站是立,不了了之。
  此后,又坚持了两天,汤斌等人先后病倒。随后,汤斌受到降级处分,耿介干脆被砸了饭碗。
  老师当中,遭遇最惨的是徐元梦(1655—1741)。徐元梦是正白旗满洲人,姓舒穆禄氏,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和纳兰性德是同届同榜。他学养深厚,且精通满、蒙、汉文,为一代名儒,是康熙钦点的皇子们的老师。1687年四月,在西苑瀛台,康熙教皇子们射箭,徐元梦也同往。徐元梦自幼读书,是一位文人,对骑马射箭不在行。而国语骑射是康熙极力提倡的满洲传统,徐元梦是皇子们的老师,却不能射箭,当着皇子的面,康熙便责骂他不配做旗人。徐元梦虽然是奴才,却也有文人的清高和骨气,就为自己辩解了几句。不料,康熙勃然大怒,叫人把他按在地上,当着皇子们的面,鲜血淋漓地毒打成重伤。这还不算,康熙下令抄其家,而且要把徐元梦父母发配到黑龙江为奴。康熙的残酷无情,似乎发泄到极点,当夜又派两名御医给徐元梦疗伤,为的是不耽误皇子们的学业,命令他不许在家疗伤,第二天必须照常给皇子们上课。
  康熙的专横残忍仿佛震动了老天爷,大雨倾盆而下,可怜的徐元梦裹着满身伤痕,跪在宫门口的泥水里嚎啕大哭,苦苦哀求宫门前的御前侍卫转奏皇上,哭诉自己有罪当死,但老父母年老多病,且父亲为官多年,始终廉洁自守,抄家的全部财产还不过500两银子,求皇上开恩,让自己代替父母去黑龙江。此时,两位老人已经被装入囚车凄惨地上路了,沿街观看的百姓无不掩面而泣。而御前侍卫们却不为所动,对徐元梦的哭诉掩耳不闻。最终,后来的一位叫关保的御前侍卫动了恻隐之心,将徐元梦的悲情转告给康熙。
  也许教育皇子还要用徐元梦,也许是他的哭诉起了作用,康熙总算赦免了徐元梦的父母,恢复了徐元梦的官职,继续教皇子们教书。
  20年后的1707年,康熙在第六次南巡途中,御舟停泊在山东临清州堂邑县。康熙令随行的3个小皇子读书,来检查其学期情况,却发现他们书念得不清晰而且非常生疏,认为徐元梦玩忽职守,而小皇子在自己身边读书则大见成效。康熙非常生气,写信给在京的皇子胤祉等人,命令将徐元梦革职,并要当着全体阿哥的面,杖笞30大板。于是,在紫禁城内,乾清宫西侧,皇子读书的懋勤殿前,一群身强力壮、衣装光鲜的侍卫们,在胤祉等人的监督下,将53岁的徐元梦按倒在地,抡起竹板,左右开弓,轮换上阵,结结实实地打了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师30大板,老人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痛苦得无语呻吟了。
  作为老师,昨天还倾心力给皇子们讲授儒家经典,教诲他们尊敬师长、友爱亲朋的道理,今天却在自己的学生的指挥、监督下遭受毒打,皮肉的痛苦之外,心灵上的屈辱更,让人羞愧难当。崇尚儒学与师道尊严的康熙亲自导演了这一幕酷刑剧,给皇子们喝了一次“狼奶”。
  人的性格是童年的回忆,有什么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性格。徐元梦的这一幕幕惨剧过去了,但是,老师毫无道理地遭受暴打、抄家,老父母被株连发配,这些无不深深地刺激着皇子们幼小稚嫩的心灵。震惊和恐惧之后,他们被眼前残酷的事实证明了师生间身份地位的悬殊,把人性中不可缺少的仁慈温情踩到了脚底下,把残酷无情的毒液注入了性格之中。
  有道是: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儒家文化的理论精髓之一,重教必先尊师,但急功近利、乾纲独断的康熙却百般羞辱作践老师,导演一次次丑剧,他种下的恶之花,最终使他品尝到皇子们残酷无情的苦涩恶果。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