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涿州守城彰大义
2012-12-31马岚
档案天地 2012年9期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临猗人。原为国民党中的抗日爱国将领。1949年1月,他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条件,率部起义,立下大功,被毛泽东称为“深明大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他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傅作义是著名的“守城将军”,他的成名是从涿州开始的,他的涿州大义之举一直延续至今。
1927年9月,阎锡山誓师“北伐”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他亲率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出井陉、获鹿、元氏、平山,沿京汉铁路北进;派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出大同、天镇、阳高,沿京绥铁路东进,计划最后会师于北京。
傅作义的第四师,作为阎锡山别动队,到京汉、京绥两铁路间执行横断奉军联络的任务,以配合主力作战,相机进据京、津。9月下旬,傅作义第四师从太原、忻州等地集结到蔚县后,经九宫口、大河南沿拒马河穿过荒无人烟的深山,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兰家营一带。通过化装成商旅等手段智取于十月十四日拂晓,进入涿州城。
傅作义所帅晋军入城后,立即绕城视察,召集官佐会议,商讨守城方略,进行部防。指令旅长白濡青为涿州卫戍;司令团长袁庆曾为城防司令。并提出,兵民相处最难,客兵初至尤其难,对部队必须实行严格的法纪约束。师司令部布告涿州民众,严申纪律:“凡我民众,各安生业,勿相惊疑。公平交易,勿抬市价。倘官兵或有不法行为,准予来部控告,定行尽法惩治,决不姑宽。其各凛遵。”
奉系军阀与阎锡山晋军经过激战后,使晋军各主力军退回山西。使晋军傅作义第四师虽深入到奉军腹地,占据了涿州,但失去了外援,陷入孤军守城境地。傅作义率部凭借涿州城垣高厚,又居高临下,顽强抵抗。使张学良所帅奉军屡攻受挫,伤亡惨重。张学良急调第十五师、第二十三师、炮兵旅、工兵旅等聚集了近五万人投入战斗,晋军则不满万人。整个战役从1927年10月中旬开始,延续到同年年底,长达两个多月。
奉军动用飞机轰炸、三十六门重炮攻击,先后对涿州城发动了七次大规模总攻击。奉军为配合第四次总攻,向城内挖掘地道,甚至在第五次总攻时调来六辆法式坦克,第六次总攻时使用了不少燃烧弹,可惜用这些武器装备未能攻克傅部的严密防守。奉军曾以为晋军指挥部设在城内双塔上,于是一发炮弹击中南塔顶部东侧,第二发却在炮膛内爆炸了。奉军官兵认为触犯了塔上的神灵,不敢再轰双塔。所以,这次战事,奉军攻城时炮弹如蝗飞,城内繁华街市尽成焦土,双塔却被保存下来。因涿州城久攻不下,张作霖大为恼火,他亲自指挥第七次总攻击,命令万福麟向城内发射了五百发毒瓦斯弹,满以为这回可以如入无人之境了,谁知步兵一攻城,城上依然枪炮齐发,奉军攻势顿挫。原来这些毒瓦斯弹已失时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剩余品,这次总攻击又告失败。
奉军攻城乏术、智穷力竭,奉军开始实施围城困守方法。此时傅作义身处绝境,日子并不好过。晋军初入城时,傅作义就责令对城内军民全部实行计口授粮。无奈双方战事持久不罢,城中粮源断绝,不久存粮殆尽。把造酒“烧锅”所存杂粮和糕点铺的存粮全部征收以供食用,不日又尽。遂食酒糟、树皮。晋军九月间离晋,十月入涿,当时穿的是单衣,时值隆冬,守城之兵此时可谓饥寒交迫。何况又处于奉军重重围困之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士兵因食酒糟大都病倒,难以任战;商民百姓,病饿而死者日多,城中妇孺环绕晋军司令部伏地泣告,请速罢战。傅作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