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云变幻

2012-12-31贺伟

档案天地 2012年9期


  庐山,不仅以秀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闻名中外,那遍布山峦千姿百态的别墅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成为庐山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庐山享有别墅胜地之誉。庐山别墅始建于1895年,现存近千栋,大多是西式风格,分别代表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特征。由众多别墅构成的牯岭山城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长达2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又在庐山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牯岭山城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上实在是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在现存的近千栋别墅中,有一栋别墅是游人必至的参观点,它就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的原蒋介石、宋美龄的庐山旧居——美庐。同时,它又是中国唯一一栋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别墅。1996年,美庐别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美庐别墅,见过、听说过的人太多了。它那精美典雅、端庄宁静的建筑风采,它那匠心独运、丰韵多姿的庭园,以及一次次翻卷在这里的历史风云,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江青都喜欢美庐别墅
  美庐别墅位于长冲河中段,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面积为906平方米,庭园面积为4928平方米。“美庐”这个名字是1948年8月中旬蒋介石在别墅庭园中的一块卧石上题刻“美庐”两字后,人们才慢慢这样称呼它,这之前人们一直用“12B”来称呼它。
  美庐别墅建于1903年,最早的主人是英国女传教士巴莉。1933年,巴莉将它以象征性的价格转让给好友宋美龄。1933年8月8日,蒋介石、宋美龄入住美庐别墅,美庐从此开始了它不同凡响的历史。
  蒋介石、宋美龄以及后来的毛泽东、江青都十分喜欢美庐。它鲜明的西式建筑风格、中西文化交融的庭园布局,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情调,在给人以居住十分舒适、自在的同时,又给人以极愉悦的精神享受。
  美庐别墅在设计时,充分运用了美国建筑学家路易斯·沙利文开创的“以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新理念,力争使别墅洋溢着温馨的家庭生活气氛。美庐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用封闭式走廊连通。主楼正面有台阶拾级而上,进口处布置一宽大通透式凉台。凉台有两扇门,一扇进入餐厅和二楼,一扇进入主人的会客室,会客室内侧是卧室。由楼梯踏上二楼,是配房和另一套会客室、卧室。男、女主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活动、生活空间,互不相扰,非常自在。二楼拥有一个凉台和一个大平台,可容纳不同的客人各自交谈娱乐。这种设计,使居住者感到特别舒适,充满人情味。
  美庐的庭园布置也很有特色。设计者主要依照英国自然式庭园设计,尽量保持大自然的风貌,又认真汲取中国古代“造园”的优点。庭园依山就势,园内引入一道清泉,贯穿东西,既增添了生机,又反衬出庭园的幽静。庭园右侧有庐山最大的金钱松,高十余丈,枝繁叶茂,十分壮观。别墅平台的左侧,种植有玉兰树,洁白的花朵可伸至平台上,与人亲昵。宋美龄还在附楼的墙根种了她喜欢的美国凌霄花,凌霄藤爬满石墙,夏日里开着红色的花朵,将别墅装饰得格外有诗意。别墅的后面还特意引种了浙江奉化的毛竹,挺拔苍翠,雨打竹叶时,也许会勾起蒋介石的思乡之情吧。
  蒋介石喜欢这栋别墅还有另一层意思,颇重风水的他认为美庐的位置极好:它背倚的大月山如同是巨大的藤椅靠背,美庐恰恰座落在靠背之中,这就叫有“靠山”;美庐前面的长冲河,由北向南而去,这在风水上来说也是“大吉”。因此,当有人提及美庐当初的门牌号“13”似乎有些不祥时,蒋介石却并不在意。而在美国生活多年、又信奉基督教的宋美龄却十分在意。虽然宋美龄贵为中国“第一夫人”,她却无权改变庐山房号的排列次序。后来经过努力,采取变通的办法,将原牌号“13”改为了“12B”,原来的12号变成了“12A”,这才算免除了宋美龄的一块心病。
  从1933年8月8日入住美庐别墅,到1948年8月18日最后离开庐山,除去抗战的8年,蒋介石、宋美龄几乎每年都要来庐山,都是入住美庐别墅。这栋别墅里发生了多少足堪入史的大事,使这栋别墅在中国近代、当代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国共二度合作,共同抗日,决策美庐
  1933年至1936年,蒋介石在美庐别墅处心积虑谋划的要务之一,无疑是剿灭苏区红军。但是到1937年6月4日,红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当年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却谈笑风生地走进美庐,与当年的黄埔军校校长再次握手。打了十年内战的国共两党又坐到了一起,进行第二次合作谈判。
  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信国民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赴西安,做了大量极为艰苦的调解、斡旋工作,终于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2月24日,蒋介石在西安与周恩来会晤,口头接受了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担保不再发生内战等条件。1937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在西安正式举行;1937年3月下旬,国共合作第二轮谈判在杭州举行;1937年6月4日,周恩来登上庐山,与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的第三轮谈判。
  6月6日上午,周恩来在张冲的陪同下,来到美庐别墅。正在一楼凉台迎候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连忙步下台阶迎接。初上庐山的周恩来笑着说:“久闻庐山大名,果然是避暑办公的好地方啊!”周恩来仔细打量了一下美庐别墅,不由点头赞道:“好漂亮的别墅。”宋美龄笑容满面地说:“谢谢周先生夸奖。”
  蒋介石、宋子文、张冲与周恩来在美庐一楼的会客厅举行正式谈判。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经过中共中央反复斟酌、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作了让步的《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纲领》中重申了中共以前提出的关于实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有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延安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等内容。
  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三点意见:一是全国多党合作,关键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了确保两党能真正团结合作,国民党建议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同等干部数量组成,蒋介石为主席,有最后决定权;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红军改编为三个师、4万5千人左右,三个师上设政治训练处加以指挥,由国民政府指派国民党人任训练处正职,朱德、毛泽东必须离开红军,出洋考察;三是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方面的人任正职,中共自行推荐副职。
  周恩来仔细听完蒋介石的提议,心里很清楚,这三点意见都是设法限制、削弱、化解共产党和所属军队的影响和力量。他平静地说道:关于成立同盟会及同盟会最后决定权的问题,事属重大,需回延安后向我党中央汇报,经中央讨论后再做决定。有关红军改编的问题,是国共合作谈判的焦点。此前我党已明确表示,在服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调遣的前提下,一定要确保红军改编后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必须由共产党独立指挥,即不能由国民党指挥,也不能由国共两党共同指挥,因此,在三个师上设政训处、并由国民党人任政训处正职,这有悖我党同意改编红军的先决条件,是我党所不能接受的。至于朱德、毛泽东是否离开军队,是否出洋考察,纯属我党内部问题,只能由我党自行决断。
  6月16日,蒋介石、宋子文、张冲和周恩来在周恩来下榻的仙岩旅馆举行了第二次谈判。
  周恩来于6月20日返回延安。
  1937年7月14日,周恩来偕同博古、林伯渠再上庐山,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的第四轮谈判。
  7月17日上午,蒋介石在由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他郑重宣布:“……我们不能不应战!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徬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7月17日下午,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走进美庐别墅,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举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第四轮谈判。周恩来首先高度评价蒋介石上午发表的《抗战宣言》,认为这个宣言表达了全国民众的心愿。蒋介石也微笑着说:贵党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我也仔细看了,很好,我已安排尽快正式发表。贵党既然承认三民主义,取消苏维埃政府,服从国民政府,那我们的合作就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了,一些其它问题都好解决。
  张冲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方案,念道:“根据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研究决定,同意将延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颁布三个师的番号,十二个团的编制,共计四万五千人,归属西北行营管辖。师、团两级设政训处,直接指挥部队,由国民党委派李秉中、丁维汾等人任政训处主任。另由国民党委派刘伯龙、龚建勋、梁固任三个师的参谋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
  听完红军改编方案,周恩来谈了两点意见:一是红军改编后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应由军委会直接统辖,不宜归属西北行营;二是红军改编是中共内部的事,各级干部的配备,全由中共自行安排,因此,不能接受国民党提出的委派政训处主任和各师参谋长的提议。周恩来特别强调能不能保证红军改编后的整体性和独立性,能不能保证我党对改编后的红军的独立指挥权,这是我党提出红军改编的先决条件,缺一不可,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如果贵党想削弱甚至取消我党对改编后的红军的独立指挥权,我党是不能接受的。
  蒋介石沉吟了一下,点点头说:“既然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大政方针已基本确定,这些具体问题也就不难解决。我们再研究研究,尽量满足中共方面的要求。当前局势严峻,军机刻不容缓,我们会尽快拿出一个令双方满意的方案。”
  7月19日,周恩来一行返回延安。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该社发表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国共第二次合作共进行了五轮谈判,其中最重要的第三轮、第四轮谈判均在庐山举行,美庐别墅是主要谈判地点之一。
  三、重燃战火,自食恶果,美庐作证
  1946年7月14日,刚刚还都南京二十四天的蒋介石就兴致勃勃地上了庐山,入住美庐。一别八年,今又归来,他的心情是非常喜悦的。与他一起上庐山的有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美国特使马歇尔。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国共两党会谈纪要》,宣布“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坚决不承认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的合法性,坚决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这些关键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国共两党继续进行谈判。
  1946年7月15日,蒋介石与马歇尔在美庐别墅举行第一次会谈,讨论关于共产党所属军队的问题。蒋介石请马歇尔转告在南京的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要中共接受参加联合政府的条件并邀请周恩来上庐山。7月16日,马歇尔由九江飞抵南京,向周恩来及中共代表团转述了蒋介石的意见。周恩来坚决不同意国民党要求中共接受参加联合政府的条件,他严正指出:国民党破坏《停火协定》,不断向解放区进攻,已经抢占了解放区40座城市,2千多个村镇,并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下关惨案”、“南通惨案”等流血事件,希望蒋介石尊重人民的意愿,不要再将饱经创伤的国家推入战争的灾难之中。
  7月22日,蒋介石与马歇尔在美庐别墅举行第二次会谈。蒋介石走近挂着巨大的军事地图的墙壁前,说道:“特使先生请看,在贵国的大力援助下,我们的兵力部署已大致完成。我们已将193个旅,160万人调集到各共区的前线:在华东共区有58个旅,46万人;在中原共区有25个旅,21万人;在晋察鲁豫共区有28个旅,24万人……”
  在会谈中,马歇尔表示美国政府已决定再给国民党政府96架B-29型轰炸机,371艘军用舰艇,外加13亿5千万元的常规武器,可以装备20个军。
  从7月18日至8月9日,蒋介石在美庐别墅与马歇尔会谈8次,然后由马歇尔去南京向周恩来转述,马歇尔在庐山和南京两地之间来回穿梭,传递双方的观点、提议和意见。马歇尔在1946年夏天共上下庐山8次(一说9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歇尔八上庐山”。蒋介石还在美庐别墅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会谈多次。在此期间,周恩来预感到国共和谈有可能破裂,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于8月5日重上庐山,在美庐别墅当面向蒋介石阐明中共的立场、观点。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已不像1937年民族矛盾压倒一切时那样,能听进各党各派尤其是老对手共产党的意见,他对共产党的再三克制和退让漠然无视,强令要求共产党无条件服从国民政府的安排。当周恩来走出美庐别墅时,心情十分沉重,他婉言谢绝了蒋介石、宋美龄要他在庐山多住几天的邀请,当天即下山返回南京。
  8月10日,马歇尔宣布美国政府“调停”无效,不再“过问”中国内政。蒋介石随即在美庐别墅向国民党各战区发布全面进攻解放区的命令,并且扬言要在年内消灭共产党的军队,统一全国。9月21日,蒋介石离开庐山回到南京。
  以为稳操胜券的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就被消灭了120万;47年7月至1948年6月,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152万;而解放军由战时的120万增至280万,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2月,心情沉重的蒋介石特意上庐山渡春节,堪称“江南一绝”的雪景也无法消除心头的阴影。
  1948年8月9日至18日,蒋介石在美庐别墅渡过了最后十天,这是他夏天在“夏都”庐山待的时间最短的一年。当时,军事重镇济南已处于解放军的猛攻之下。王耀武告急的电报一封接一封飞来;东北战场形势更为严峻,解放军70万大军已将国民党48万部队紧紧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城市,准备进行战略决战。8月16日,时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的郑洞国,奉命专程上庐山向蒋介石汇报东北战事。蒋介石要黄埔一期毕业的优秀生郑洞国保持冷静,不要惧怕黄埔四期毕业的师弟林彪,共产党在东北的军队虽然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但国民党的军队主要由战斗力极强的嫡系部队组成,共产党还缺乏攻打大城市的经验,不可能一口吃掉几十万大军。
  蒋介石要郑洞国保持冷静,他自己却无法保持冷静,在美庐别墅坐卧不安,深感他的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8月14日,蒋介石在别墅庭园的一块卧石上刻下了“美庐”二字。为什么居住了这么多年而在最终离去的日子里题写?莫非他已有了一去难再复返的预感?自1926年12月4日初上庐山到1948年8月19日最后离开庐山,不喜题字的蒋介石仅在庐山留下“美庐”二字。后人猜测“美庐”二字可能蕴含的三种涵义:“美丽的别墅”(“庐”即房舍)、“宋美龄的别墅”、“美丽的庐山”,究竟哪种更符合蒋的本意?这一切恐怕只有蒋自已心里最清楚了。但从石刻中透出的蒋对庐山、对美庐别墅的深深依恋以及难再长相厮守的伤感,却是后人可以揣摩到的。
  秋风萧瑟,落叶纷披,在一阵阵大雁的鸣叫声中,蒋介石离开了庐山,永远地离开了……
  1998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前来庐山,拍摄长篇电视连续剧《中国命运的决战》中有关庐山1946年国共和平谈判的镜头。庐山政府在美庐别墅的小餐厅内举行欢迎宴会,扮演蒋介石的演员许道林,举杯向扮演马歇尔的演员弗朗西斯·杜马荷野说道:“祝我们合作愉快”。弗朗西斯耸耸肩,幽默地说:“我们的合作并不愉快,你过于自信和性急,不听我的忠告,要不然,你怎么会失掉这么好的庐山、这么美丽的别墅呢?”
  四、毛泽东与美庐别墅
  蒋介石走了,美庐别墅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1959年6月29日上午,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走进了美庐别墅。他一进庭园大门,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说道:“蒋委员长,我来了!”1933年5月,江西苏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红军政治宣传部编演了一出话剧《庐山雪》,描写红军杀上庐山,活捉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像庐山的残雪一般瓦解消融。当年毛泽东看了由罗瑞卿扮演的蒋介石被活捉的狼狈像,不由哈哈大笑。几十年后,毛泽东又走进了蒋介石住了十几年的庐山别墅,自然是兴致勃勃。
  毛泽东显然很喜欢美庐。他有一句名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他知道蒋介石、宋美龄都很喜欢这栋别墅,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这栋别墅的好感。毛泽东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各城市,从来没有下榻过蒋介石官邸和曾住过的地方,但在庐山,他却欣然在美庐别墅住下,美庐别墅因而成了中国惟一的一栋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别墅。即使有关部门1960年专门在庐山为毛泽东盖了一栋别墅,毛泽东也还是主要在美庐下榻,由此可见,他对美庐别墅的真正喜欢。
  住进美庐的第二天,毛泽东一起床,便兴致勃勃地凭窗挥笔,写下《七律·登庐山》。诗前有小序:“1959年6月29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竟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写完诗后不久,听见庭园里有叮叮当当的凿石声,问是怎么回事。秘书一会儿来告诉他,是石匠在凿蒋介石手书的“美庐”二字,说是主席在这里住,还留着蒋介石的题字不好。毛泽东笑了,说这都是历史了,不要去破坏它,忙叫秘书出去制止,“美庐”二字因此保留至今,尚能看出被凿的痕迹。
  毛泽东在美庐别墅会见了很多昔日的老战友,谈笑风生,他甚至萌发旧情,在美庐别墅极秘密地会见了贺子珍。7月27日上午,应邀前来庐山的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走进美庐别墅。他一眼看见书房的桌子上放着一根极精致的透雕象牙。这根1米多长的整象牙被镂空透雕成缠枝花卉形状,工艺极精巧,更令人叹绝的是枝网花隙之中,雕有形态各异的猴、虎、狮、鹿、鸟等动物及观音像,不仔细辨析,很难看得出。这根牙雕是1946年夏“国社党”党魁张君劢送给蒋介石的。胡志明一看到这根牙雕,不由惊讶地说,花枝间居然还有猴、虎嬉戏。毛泽东大笑着说道,你一眼就看到了猴、虎,我这个人身上,猴气有一半,虎气也有一半,都让你给看透了。
  毛泽东很喜欢吃一位厨师做的湘味菜。一次厨师在炸小鱼时,误将碱当成了味精。毛泽东夹起一条鱼咬了一口,感到味道不对,便放在桌上,并未说什么,倒是引起了身边工作人员的注意。事后有关部门要追查此事,厨师惊恐万分。担任美庐别墅生活管理员的庐山接待处的余宝山(原名余三宝,毛泽东说庐山是宝山,给他改名“宝山”)将此事透露给主席,毛泽东当即对秘书说,偶有疏忽,何罪之有?既不要给处分,也不要调离,我还要吃这位厨师烧的菜。
  7月14日上午,毛泽东收到了彭德怀的长信。当天,毛泽东静静地待在房间里,饭都是叫余宝山送到房间,更没有会见任何客人。当天晚上,毛泽东在别墅后面的竹林里徘徊和独坐了通宵,时明时暗的烟火也亮了通宵。秘书和卫士谁也不敢去劝主席回屋,只有余宝山给主席送了一次衣服、一次香烟。
  毛泽东1959年在美庐别墅住了42天;1961年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在美庐别墅又住了23天;1970年中共庐山会议期间,也是安排毛泽东下榻美庐别墅,但其间毛泽东一度秘密改住175号别墅,对外仍称住美庐别墅,江青一直在美庐别墅居住。
  毛泽东三住美庐别墅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同样载入了史册,为美庐别墅再添了几笔浓厚的政治色彩。
  并非尾声
  1977年6月9日,一大批驻北京的外国记者经外交部新闻司的安排,走进了美庐别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庐别墅第一次接待外国记者。记者们围着蒋介石手书的“美庐”题刻不停拍照,他们对蒋介石的题词能保留至今甚感惊讶,一位当地官员向他们介绍了1959年毛泽东主席制止凿掉此二字的轶闻。记者们向海外发出的电稿中,大多提到“美庐”题刻。
  今天,美庐别墅已成为游人必至的参观点。白发苍苍的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黄维、郑洞国等重返庐山、走进这栋并不陌生的小楼时,都不禁感慨系之。1985年,中新社向海外发出电稿:庐山“美庐”别墅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膳一新。此消息在台、港、澳和美国等地原国民党党政军旧雨中引起一阵波动。1996年美庐别墅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近九旬的宋美龄得知她时常弹奏的钢琴仍然完好无损、置于原处时,也不禁老泪盈眶,追思悠悠。离别庐山近半个世纪了,宋美龄还念念不忘美庐别墅,可见美庐别墅在她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岁月荏苒,春去秋来。玉兰树每年仍然绽放着洁白的花朵,凌霄花每年仍高擎着火红的喇叭。金钱松更粗壮、苍郁了,竹林更繁茂、翠绿了。清清的山泉仍在庭园中不停地流淌,那脆脆的声音似在述说着往事,又似在吐露着憧憬;1937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在美庐别墅握手言笑的情景,什么时候,能够在庐山、在海峡两岸的任何一个地方重新再现啊!
  1996年5月6日至9日,联合国专家德·席尔瓦教授等人对庐山申报世界遗产进行考察。他对美庐别墅和庭园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他在世界各地所看到的最美、保护最好的别墅、庭园之一。有趣的是,席尔瓦给美庐别墅的题词却是:“懂得历史对实现未来规划有重要帮助。”看来,这位搞自然科学的老外对中国的历史倒颇为了解,这栋在中国享有独特地位的别墅所具有的政治色彩一定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