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积淀与当代趋势的有机结合
2012-12-31李嘉曾徐凌志
澳门月刊 2012年7期
2012年6月,結合《澳門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系統研究》的工作任務,我們有機會赴英國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考察。訪英期間,重點參觀考察了倫敦、愛丁堡、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地的文化產業與相關園區。其中,依託古老工業遺蹟改造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從中受到很大啓發:澳門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過程中,亦可將歷史積澱與當代趨勢有機結合作為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一條有效途徑。
英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
經典案例
爲了恰當地總結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這一成功經驗,首先讓我們介紹幾個經典園區的基本情況。
一、曼徹斯特科學與
工業博物館(MOSI)
曼徹斯特是英國中西部的重鎮,人口僅少於倫敦。雖然這座城市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在此建立的要塞,但它的真正崛起卻是同近代大工業的興起密切相關的。曼徹斯特是近代棉紡織業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工業門類幾乎都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1764年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以自己女兒名字命名的“珍妮紡紗機”,揭開了機器生產的序幕。18世紀80年代第一家棉紡織廠在曼徹斯特問世,替代水力的蒸汽機有力地推動了棉紡織業的迅速崛起。1830年曼徹斯特與利物浦之間開通火車,宣告了歷史上鐵路客運的誕生,當時興建的世界上第一座客運火車站,至今依然悄悄地堅守在曼徹斯特城西南角的路旁。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遭受德國法西斯的狂轟濫炸而受到重創,但曼徹斯特在近兩個世紀內不僅在英國工業城市中長執牛耳,而且一直引領著棉紡織等傳統產業的世界潮流。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逐漸走向衰落,曼徹斯特亦不能倖免。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是痛苦的。服務業的逐漸發展讓曼徹斯特人找到新的出路,旅遊業的興起則使這座老城煥發青春。曼徹斯特人追求新生,卻也不忘傳統。他們要在歷史沉澱的載體中注入時代的精華,打造一個全新的現代都會。科學與工業博物館便是他們的精心傑作。
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usemn of Science and Industry)堪稱曼徹斯特歷史濃縮與未來展望的結晶,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展覽與旅遊園區。博物館以世界上第一座客運火車站為起點,包羅了後來在附近陸續建造的幾座大型廠房、倉庫與附屬設施,組成了由5個展覽大廳組成的現代博物館。內設紡織博物館、曼徹斯特工業革命、曼徹斯特科學餐館、電氣博物館、4D電影的影院、1830年建成的客運火車站、反映曼城下水系統的“地底下的曼徹斯特”展覽、工場發動機與機車展覽、是航空航天館等。
科學工業博物館內設有4D電影院、畫廊、美術館和多處餐館、食品店、禮品店、書店等消費場所,不僅是瞭解歷史、學習知識的好地方,而且也是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外來的旅遊者都傾向於將科學工業博物館作為瞭解曼徹斯特歷史與現狀的首選之地,而每當節假日來臨之時,當地的許多父母、老師也會攜帶自己的子女和學生前來度假,謀求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收穫。
二、利物浦阿爾伯特船塢
(Albert Dock)
利物浦西距曼徹斯特40餘英里,高速公路M62將這兩座命運相似的工業城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從1699年開始,利物浦即開啟了前往非洲的奴隸貿易;1817年利物浦建成英國的第一個船塢,使船舶製造與修繕業得以迅速發展;至19世紀初,經過利物浦港口的海上貿易量已佔世界海上貿易總量的40%。
20世紀中期興盛的大噸位運輸船集裝箱貿易使傳統的老碼頭漸漸失勢,利物浦船塢也日漸衰落。20世紀90年代中期,旅遊業在利物浦這座18世紀晚期開始即注重城市建設的古城找到了用武之地,孕育了披頭士(Beatles)樂隊的這塊土壤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嶄露頭角提供了有利條件。利物浦人不愧是將傳統與時髦巧妙糅合起來的高手,他們憑藉古樸的船塢,典雅的樓宇,幽深的畫廊,經典的美食,加上流行音樂、現代足球和時尚消費,描繪著現代旅遊休閒城市的宏偉藍圖。2008年,利物浦擊敗一系列名城,當選當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阿爾伯特船塢是利物浦人將歷史遺蹟改造成當代文化產業園的成功典範。默西河出海口東岸古色古香的河濱區已於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從18世紀初期開始,爲了滿足海上貿易的需要,城市西緣便沿著河岸陸續建起一系列修船的專用設施——船塢。在一、二百年的時間內,默西河東岸由北向南出現了王子船塢、坎寧船塢、阿爾伯特船塢、國王船塢和王后船塢等組成的船塢系列,頗具特色而蔚為壯觀。
阿爾伯特船塢堪稱其中的代表。阿爾伯特船塢興建於利物浦海上貿易全盛時期的1846年,是英國一級登錄建築之一,其規模可想而知。在因產業結構調整而閒置了數十年後,利物浦人將其改造成為一個以博物館為主,集會展、住宿、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如今,古樸典雅的老船塢建築煥發出青春的光彩。反映利物浦歷史文化精髓的海事博物館、國際奴隸制博物館、利物浦泰特博物館、披頭士故事博物館等都已在此落戶,假日酒店、Premier inn等國際知名旅店亦已入住其中。臨水的底層是橘紅色圓柱撐起的騎樓,大多已開發成餐館、酒吧或咖啡座,星巴克、科斯塔等連鎖咖啡館隨處可見。每當華燈初上,祇見霓虹閃爍,旌旗飄展,遊人摩肩接踵,到處呈現出歡樂祥和的情景。在各具特色的博物館中,先進的展示手段、生動活潑的互動形式引人入勝。海事博物館中展出的《泰坦尼克號與利物浦——未曾講述的故事》特展,就揭示了泰坦尼克號是在利物浦製造的鮮為人知的往事,還設置了觀眾尋找船上特定乘客的命運、穿著船上人物衣飾模擬當年情景、聽麵包師講述難忘的故事等環節,對觀眾產生了強勁的吸引力。
三、愛丁堡織造工場與
威士忌體驗中心(Weaving Mill & Whisky Experience)
愛丁堡位於英國北部,是蘇格蘭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7世紀以前蘇格蘭一直是個獨立國家,18世紀初因與英格蘭聯姻而合併為聯合王國。由於歷史悠久,風光綺麗,文化與英格蘭有同有異,因此愛丁堡始終是世界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
愛丁堡的標誌性建築是始建於公元6世紀的愛丁古城堡(Edinburgh Castle)。
從愛丁古堡東端的唯一出口開始,由城堡山、勞恩市場、高街和坎農門四段街道組成的是“皇家一英里大道”(Royal Mile)。大道兩旁盡是18世紀以來陸續建造的經典建築,沿街的舖面都已開發成各種商店、餐館與咖啡館,琳琅滿目的特色小商品和細緻周到的服務對南來北往的遊客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
皇家一英里大道絕對是愛丁堡旅遊休閒產業的精華彙聚。但它不是簡單的商舖紮堆或餐館集中,而是依託歷史積澱,注重文化內涵,開發具有一定深度的文化產業。在大道兩旁,可以發現再現兒童時代的童年博物館,珍藏古老圖冊的地圖博物館,通過人物故事反映愛丁堡歷史的平民故事博物館,以及忠實記錄300年前不同職業人士居室風格的格雷斯坦之屋等等。
格子呢和威士忌是蘇格蘭的兩大特產,也是蘇格蘭文化的象徵。而最具有蘇格蘭特色的當屬格子呢織造工場與威士忌體驗中心。格子呢織造工場生動地再現了從剪羊毛到紡紗、紡線、織布、製衣的全部工序。還設有若干台機器正在工作,讓遊客們可以參與DIY項目,充分體驗格子呢編織的樂趣,探索格子呢設計的奧秘。蘇格蘭威士忌體驗中心(Scotch Whisky Experience)。這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來訪的觀眾將接受主題引導的方式,先觀看影片瞭解威士忌的由來、製作過程、類型等基本常識;然後乘坐電動遊樂車參觀實景與模型人物,體驗近300年來威士忌的發展歷史;最後還可以免費品嘗多種蘇格蘭威士忌的獨特口味,領略威士忌的純正品質。
像格子呢織造工場和威士忌體驗中心這樣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僅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而且帶來全身心的感受,堪稱魅力無窮。與此同時,它們又都是商品熱銷的購物中心,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價值也將就此得到充分的體現。
英國文創產業成功經驗
對澳門的啟示
上述幾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儘管個性鮮明,卻也體現了一定的共性,反映了英國文化產業建設的成功經驗,值得澳門參考借鑒。
第一, 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應當充分依託歷史積澱,發掘文化內涵,盡力增加深度,培養項目的綜合實力。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文化。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具有比較深刻的社會意義,比較強勁的吸引力,而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能夠比較持久地生存與發展。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歷史積澱,因為歷史積澱經受過歲月的考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凝聚力。曼徹斯特作為現代紡織業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作為客運火車最早的始發站,在世界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錄。當代曼徹斯特人將這段珍貴的歷史視為珍寶,不僅沒有讓它們封存在文獻之中,而且利用歷史遺存作為載體,系統地再現了這筆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並使它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利物浦人對待早期海上貿易和愛丁堡人對待傳統工藝格子呢製造與威士忌釀造的態度,與曼徹斯特人badf664de107592ecce73f117bbf118a一脈相承而殊途同歸。
澳門也有極其珍貴的歷史遺產。不說先民在此捕魚為生或進行海上交易的遺跡,不說道教佛教從內地傳來的早期印記,就說近五百年來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在這塊土地上接觸、碰撞、滲透、交融的獨特經歷,宗教、哲學、建築、藝術、文學、科技等領域經由此地而發生的西學東漸與東學西進的不凡歷程,就足以為文化創意產業奠定厚實的基礎。容閎、鄭觀應、孫中山等歷史人物探索變革求新、救國強國的道路上在澳門留下的足跡,同樣能為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提供有力的支撐。列入世界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僅僅作為旅遊景點是遠遠不夠的。澳門應當依託這筆豐厚的遺產,開發世界一流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第二,開發文化創意產業應當順應時代潮流,設法運用創意將未來與過去、時尚與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
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將文化轉換成產業固然不易,更難的則是創造性地實現這種轉換。並非一般性地將文化推向市場,能夠賺到錢就算達到了目的。關鍵在於別出心裁,在於與眾不同,在於創意。英國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引進時尚元素,運用先進手段,給歷史載體注入新時代的元氣,必定能使傳統煥發新生,催生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利物浦的阿爾伯特船塢已經有160多年歷史,曼徹斯特的火車站已經建成180餘年,蘇格蘭的格子呢和威士忌的起源更可追溯到三百至五百年以前。而在21世紀初,英國人將電子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音像合成、4D影院、電動遊覽車等先進科技手段用於歷史題材的展示,不僅體現時代精神,而且符合當代觀眾的習俗,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澳門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足以成為開發文化創意產業的寶貴資源。但是,如果祇是沿用傳統的做法,採用小生產、分散經營的形式,開發一些小商品;甚至祇是引進一些別人的成果來投放本地市場,肯定是不能成大氣候的。我們應當面向未來,將時尚元素引入傳統領域,催生當代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三,經營文化創意產業應當為消費者著想,引導消費者參與、體驗,全身心地感受,從被動接受逐步向主動獲取轉變。
文化創意產業既然是產業,就必須服從市場經濟的規律,要憑藉自己強大的生命來謀求發展壯大,力求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需要培育,關鍵在於爭取到更多的消費者,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我們常說“顧客是上帝”,文化創意產業能否取得成功,就看“上帝”的態度。因此,精明的文化創意產業經營者總是考慮消費者的感受,總是設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者就十分注意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文創產業園區都走上了綜合經營的道路,將博物館、會展、影視、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內容融為一體。幾乎所有的博物館、展覽會,都設有觀眾互動的環節。在曼徹斯特科學與工業博物館,乘坐當年的蒸汽機火車、在航空模擬倉體驗升空的感覺等項目,總是觀眾趨之若鶩的大熱門。在利物浦阿爾伯特船塢,年輕人喜歡在披頭士當年演唱的洞穴酒吧內一試歌喉,孩子們熱衷於穿上泰坦尼克號乘客的服裝模擬當年情景。在愛丁堡,威士忌體驗中心的品酒廳總是座無虛席,人滿為患;而織造工場DIY櫃檯前也總是擠滿了躍躍欲試的好奇者。祇有消費者承認了,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成其為真正的熱門產業。
由此聯想到澳門開發與經營文化創意產業的努力方向。我們切不可閉門造車,切不可將觀眾拒之門外。祇是銷售自己的創意成果還遠遠不夠,如何吸納消費者意見與需求?如何發動消費者參與設計、創作與生產一大批創意產品?祇是介紹歷史知識還有點可惜。如何再現歷史情境,引導觀眾身臨其境而親身體驗?如何動員市民獻計獻策,共同開發具備澳門特色、代表澳門形象與水平的文化創意產業?這些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李嘉曾是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管理課程主任,徐淩志是澳門城市大學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