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七年级历史教学
2012-12-31唐婵兰
考试周刊 2012年49期
摘 要: 七年级是初中生活的开端,也是一个学习的过渡期,这个学期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读史明智的好习惯尤为重要,作者试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阐述如何优化七年级历史教学。
关键词: 七年级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方法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也是生理、心理和思想的过渡期。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而且他们活泼好动、热情天真,虽然认知能力不强,判断力不高,但是记忆力不错,积极性很高,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特征,做好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总的来讲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做到润物细无声。首先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设置橱窗、在橱窗里和教学楼走廊及教室里张挂历史名人的头像和简介的挂图或者历史名人名言,让学生一进校园就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同时激发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可以通过学校板报、班级黑板报、手抄报设计等途径增加同学们接触历史、了解历史的机会。
二、融洽师生关系,移情激趣。
首因效应十分重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又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历史教师要明确这种移情效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尊重及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问、回答。甚至进行历史剧等方面的表演。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始终本着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原则因材施教。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可以以讲述法为主,先让学生看一下《封神榜》的一些视频片段,然后讲解王朝更替的经过,用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后用总结法小结这一节的主要内容。通过综合运用讲述法、观看视频、讨论法和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把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观往往把活动课当做是“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认为它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真正的人才培养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些甚至把课堂教学与活动课教学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人教版教材在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设计中就提醒广大历史教师要走出这一误区,每个单元都安排活动课。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这节课如果组织得好,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这种辩论式的历史活动课,在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是单一模式的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一改课堂教学单一化、程式化、标准化的现象,以学生为主体,拉近课堂教学与历史活动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