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验式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12-12-31于游
考试周刊 2012年75期
摘 要: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中职学生就业和获得职业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职业素养的培养单靠理论说教是无法完成的。文章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融入企业文化,促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中职学生 职业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昭示着职业教育必须把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教育重点,积极为学生成功获得职业和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更要全力承担起这一任务。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体验式教学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它的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三者相辅相成的结果,”①是从业者获得职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为为国家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每年大约要向社会输出五、六百万劳动者,同时还有大批的在校生,他们也是潜在的劳动大军。这些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小而言之,关系到其个人未来的发展;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的富裕、民族的振兴。他们大都是中、高考的落榜者,在初、高中时,普遍学习成绩差,往往被纳入落后学生行列。长期的被忽视,导致他们身上出现了自卑心理严重、盲目自大、组织纪律涣散、做事缺乏责任心等诸多弱点,这些严重制约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中职学生在初、高中时基本属于学习差的学生序列,他们不喜欢用记忆的方法学习。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帮助学生培养、提高职业素养,继续沿袭初、高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必须有一种能被学生接受的,更易让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的教学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有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八十。”②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通过亲身经历的方式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能够让学生将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亲身经历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只能采用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求知欲和创造欲,还能通过强调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更能够促进中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职业素养。
二、体验式教学在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因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更易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主动性。
1.体验职业环境,强化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中职学生因其学生身份的局限和自身弱点的影响,使其对自己为什么选择某一专业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工作方向和职业特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更无从谈起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及主动培养职业素养。体验式教学可有意识地创设优化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学生本身的自我运动。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环境可以通过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起到唤醒或启迪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理论,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如:可带领学生走入企业,走上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该岗位的一线劳动者,了解未来职业特点;还可使教室布置车间化,在教室布置上凸显企业特点,按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一种职业情境,以外养方式带动学生内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观,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进而增强学生培养、提高职业素养的主动性。
2.体验企业管理模式,训练良好职业习惯
企业反映,许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后至少半年以上才能适应职业岗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不能尽快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不能尽快完成由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缺乏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中职学生必须在校时,就要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养成教育。中职学生因其自身弱点,往往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训练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因此,在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习惯时,可以将企业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制度和规范融入学校制度之中。譬如:可以在学校推行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7S管理方法,即:“整理”(Seiri)——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定期区分和处置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做好取舍;“整顿”(Seiton)——标志、定位必需品,作出合理布局,省时省力;“清扫”(Seiso)——做到宿舍、教室、工作台用后自觉打扫,养成习惯;“清洁”(Seikeetsu)——将前3S进行到底,使之制度化、标准化;“素养”(Shitsuke)——培养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安全”(Safety)——清除各类事故隐患,保证规范操作,不出事故;“节约”(Save)——合理利用时间、空间、能源,做到物尽其用,提高效率。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可以让学生时时体验到身在企业的感觉,促进其主动完成由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3.走入实习场地,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
职业素养、实用技能、创新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中职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多安排在校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课程实习,为其安排工作任务,下达工作目标,促使其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融入生产和社会实践,通过生产实践检验职业素养。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才标准、竞争、职业精神、调节协作,通过对生产中发生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将在企业获得的工作经验反馈到课堂学习中,查找办法,弥补不足。经过反复锤炼,融会贯通,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得到提高。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摆在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必须完成且急需完成的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增强中职学生培养、提高职业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正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体验中,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向上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进而主动提高职业素养。因此,为了中职教育的明天,为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完全有必要将体验式教学进行到底。
注释:
①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师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
②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获奖论文.浅谈技工学校德育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改革”,2009,3.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南纪稳.探究体验式教学.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6).
[2]富阳市职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3]方勤舟.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思想理论教育,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