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12-31汪婷婷

考试周刊 2012年75期

  摘 要: 写作教学目前仍然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基础知识不牢固、教师批改方式有问题、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等等。本文积极探讨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作用应该是同等重要的,然而,在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听、说、读,对于写作的安排较少。目前写作仍然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效果费时低效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写作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值得我们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着薄弱的状况,只要看看每年中考毕业生的英语作文得分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
  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词汇的贫乏、语法错误等原因都造成写作水平低下的现象。由于写作能力的薄弱,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写作、害怕写作,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是应付了事。
  1.词汇贫乏。要写好一篇英语作文,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必要的前提。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的词汇更少,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育部教育司编写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学会使用1500-1600个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由此可见掌握词汇的重要性。
  2.语法错误普遍。语法规则和句型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要素。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多半是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单复数错误、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少介词等。例如:(1)Do you have any question?(单复数错误,应为questions);(2)I don’t agree him.(少介词,应为I don’t agree with him.)。
  (二)写作缺乏有效的批改方法。
  作文的批改和点评是写作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传统的作文批改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往往将批改的重点放在语法、单词拼写的正确与否上,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批改量太大,没有办法面面俱到,整个批改过程也只是单向灌输式的,难以调动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造成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批改置之不理,教师的批改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现教师反复批改、学生反复错的现象。
  (三)写作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学习者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及学习态度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作学习迁移。所谓母语的负迁移,就是指母语对第二语言起到了干扰和阻碍作用。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给中学生英语写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对英语的句式结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必然受母语的影响,表现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极易造成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典型语法错误。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所以文章中经常出现很多中国式的英语,例如:“I very like it very much.”I haven’t English name.”等。
  三、解决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夯实语言基础,为写作做好准备。
  针对中学生写作基础薄弱的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1.积累词汇,增加词汇量。单词是写作的基础,书面表达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容易忘记单词的用法,因此要求学生们坚持每天练习听写、默写、循环记忆单词,掌握巩固词汇。只有学生大脑中储存了足够多的词汇量,在写作中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2.巩固语法知识。由于语法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误用句型、语法不通的现象。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想写出完全没有错误的句子是很难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的概念并灵活应用,让学生们熟记固定搭配和重要句型,并指导他们进行练习。通过不断地积累,学生慢慢就可以写出正确的句子了。
  (二)采取有效的批改方式。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及时地指出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有效的批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互相批改与教师讲评相结合。作文完成后教师可以让生生之间互相批改、互相交流和探讨,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讲评、及时反馈信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让其在互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互相学习。
  2.教师精批细改。对于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写作的评改而言,精批细改的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启发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以及“如何改正这些错误”,并将一些常见的病句抄写在黑板上,在课堂上进行细致分析,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修改,降低学生们再犯同类错误的几率。在发现学生的习作中有闪光型的精彩语句时,应鼓励学生,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也让其他同学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应用,从而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批改方法,对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可直接划出错误,要求学生自己改正,重点放在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上;对于基本功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面批,使学生及时、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及掌握解决方法。
  (三)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要削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让学生们多阅读英文原著、培养语感,广泛深入的听、说、读训练都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显著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辨母语与外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写作中,当学生想表达的概念超出他目前所掌握的英语范围时,他们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一些表达习惯套在外语上,这样就会造成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从而产生很多中式英语。教师应多搜集有关母语负迁移影响的教学案例并深入研究,让学生们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结语
  英语写作是一种基础知识的输出,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受英语水平的严重制约,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量等都对它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语言输出的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背景知识,学会用英语思维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细平.二语写作教学设计与范式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孙玉芬.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