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探究
2012-12-31卢红卫黄晶杨玉梅
职业时空 2012年8期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大《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该课程特点和要求,阐述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中国石油管道学院非项目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考核形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工程项目管理》是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为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并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充分的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体系教学研究团队(以下简称“教学团队”)于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对管道局第一、第二工程公司、朗威监理公司、管道局防腐公司和管道局房地产公司进行了访谈,并对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调研。为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建设和学时分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一)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近10年和未来10年是石油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在建工程项目和将要建设的工程项目,需要既懂技术又懂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可是目前所有院校的毕业生,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又缺乏技术功底,都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学团队主要想通过一系列项目管理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注《工程项目管理》是其中的一门课程),解决如何实现我院所有专业的毕业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符合用人单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要求。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总目标的确定是从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的需求出发,以能力培养定学习目标,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与实务的传授,加强对非项目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这非常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借助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资料会编写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文件;了解工程项目合同实施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具有工程合同执行过程中索赔和反索赔的能力、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能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能力;具有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能力;熟悉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程序与相关实务;会写工程项目结束报告。
本课程面向非项目管理类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特点,我们选择了符合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知识框架,使其能很好地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能力目标、综合素质目标的培养服务。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范围和内容的研究
1.《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范围
教学团队根据2010年和2011年学院招生计划,对学院八系一部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分类,看哪些专业已经开设《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程,哪些专业需要补开《工程项目管理》及相关课程。确定了应该开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和不宜开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
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
教学团队对课程开设的时间、需要讲解的内容,各部分内容应该讲解到什么程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为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利依据,下面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以熟悉必备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使学生具备对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之间、不同子项目之间、不同专业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的衔接和对一般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
本门课程的学习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的能力体现为主体,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学习情境的前后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难,符合学生的消化吸收;学习情境尽量覆盖各种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覆盖面广;整体内容与时俱进,有利于知识的更新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
本门课程由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竣工管理七个学习项目组成,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每个学习情境下设不同的学习单元,每个情景的学习都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与铺垫、所学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实施体验、学习结果的总结、修正、讲评与修改。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一)课程介绍
该课程是非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此时学生已经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工程管理类课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项目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方面的教材,目前较难找到合适的。经过走访用人单位,摸清用人单位的要求后,教学团队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仲景冰、唐菁菁编著的《工程项目管理》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乌云娜、陈文君编著的《工程项目管理》、《机电工程一级建造师工程项目管理实务》等书籍,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案例资料,编制了内容较全面的教学用书。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本课程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述和第二章工程项目前期管理等理论部分,安排了较少的时间,主要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理论。第三章至第五章侧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详细介绍这三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工期网络计划编制、成本控制、组织协调等工作的准确掌握。第六至八章是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竣工管理,这部分知识根据工程的实际案例以任务为导向,进行讲解。
(三)课程建设规划
建设实用化教材,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补充、完善、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全程授课师生互动,在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进行教学,将该课程建设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一流课程。
在课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始终贯穿“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相融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运用科学性、情景性和人本性原则。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融合,实施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重点的模块化教学,通过案例讲解、项目参与、现场再现等方式将实践操作过程柔和到理论教学的各个模块和集中实训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组织设计上,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监理企业、施工企业、咨询公司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和细化教学内容。
在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已有的教学效果和新知识、新技能,引入项目法教学,以项目教学为目标。采用应知部分,职业活动训练,单元小节、训练题的编写框架,编写教材,较好地体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职业活动过程。
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够使学生对实施项目有整体、全面的分析,以此获得对所涉及问题的深刻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增加课程设计量
相对来说,该课程管理知识、了解性的知识偏多,内容丰富,容量大。设计较丰富的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使学生很快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环节,将理论用于实际,提高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课程设计正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三控”(工期、质量、成本/投资控制)、“三管”(档案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及“一协调”(与有关各方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计算、查阅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锻炼。
(三)实行导师制
本教学团队认为,目前我院很多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去向是监理、施工单位或者直接到项目上去。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实行导师制。
把学生以小组(5-8人)为单位,专业教师参与育人,担任导师,每个导师负责一个小组。从大三至毕业的整个工程项目的实习过程,从学习、生活到德育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学校给导师一定的培养经费。当然,这种导师具有师傅的含义,即既是老师,讲授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对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具有专门技艺及实践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导师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位专业老师与一名有专门技艺的工匠人员的组合,当然也可以人员更多,是一个团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拿起来就用”,且学生“顶得起来”。到工程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分低能”的现状。
教学团队坚持在该学科领域内把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的“三轮驱动”方法联合运用,来推动我院《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课堂教学联系工程现场的做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我国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以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法律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
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乌云娜,陈文君.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9.
[3]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进度控
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4]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机电工程项
目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Ponder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LU 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