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素质
2012-12-31和建华
职业时空 2012年8期
摘要:当前大学生群体主流道德是好的,大学生的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部分大学生不诚信现象确实存在,在诚信意识及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令人担忧。作为教育主体的高等学校对此不能忽视,必须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探索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素质;对策
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政无信不威、国无信不强”,正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的大学生,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美好未来。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其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社会的需要。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主流道德是好的,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大学生的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通过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学生在作业论文抄袭、上课迟到旷课、各种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无故拖欠学费住宿费大有人在;部分贷款读书的贫困大学生视国家的资助为“免费的午餐”,其资信状况堪忧;对恋爱态度不是很严肃,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甚至恋爱不成伤害对方的现象时有发生;说假话、编造事实骗取各种资助等也时常有之;制造虚假履历谋求就业职位等现象也常常存在,等等。
二、当代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1.社会整体诚信环境的欠缺淡化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在此阶段比较容易出现市场主体唯利是图,甚至采取欺诈方式获取不当利益的现象。另外受此影响社会上随之出现的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互相猜疑等现象。这些都强烈地预示着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弱化了诚信素质的培养
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实效性却是个问题。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不能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虽然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对于道德教育的目标一直没有切合实际的具体要求。二是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由于受到升学或就业等压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偏重于认知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关注甚少,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手段平平,内容抽象,难以起到好的效果。目前学校的德育主要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灌输,对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研究探索不够,缺乏创新性。
3.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目前我国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刚刚起步,信用体系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缺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制约性强的信用制度和约束机制,不诚信行为没得到有效遏制,这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知行不一,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置个人诚信于不顾。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磨难挫折,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处事过程中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素质的对策
1.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素质
(1)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诚信系统教育。在当前诚信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诚信教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和素质。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诚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思想品德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学内容比较笼统、抽象,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应该结合不同学科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以及完善独立自主的人格等内容融入其中,强化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2)广大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开展诚信的全员教育。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人”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进行诚信的全方位教育。诚信教育不是说教,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以各种有效载体为手段,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才能达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比如开展典型案例教育、“文明诚信”认知教育、编写文明诚信知识小册子、举办文明诚信专题讲座、报告会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场所,使学生入脑、入心。
2.探索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素质
(1)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根据大学生诚信档案记载的内容,诚信评价体系才有评价的基础。诚信档案的所有内容均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写实性记录,是对大学生的基本信用状况进行描述。诚信档案中详细记录学生在校实际表现、助学贷款情况、学习诚信情况、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各类素质表现等。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转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诚信纪录延伸到社会,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人生第二身份证。
(2)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将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档案中记录的各种诚信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化。
(3)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助学贷款申请、就业单位推荐等相结合,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不诚信的恶劣行为进行曝光,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提高诚信素质。
总之,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主体的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始终不渝地加强诚信教育,重视诚信制度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提高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诚信意识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瑞林.助学贷款呼唤信用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2-
11-13(2).
[2] 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
交学院学报,2004,(2).
[3] 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J].思想·理
论·教育,2002,(2).
[4] 王益.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
史出版社,2008.
Shallow Debate How to Improve the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rust Awareness and Quality
HE Jian-hua
Abstract: The current mainstream eth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