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2012-12-31刘彬
职业时空 2012年8期
摘要:分析了职业指导的含义和目前国内外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论述了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并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提出了对职业指导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地方本科院校
在我国,早期的职业指导始于20世纪初,据文献资料记载,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初创职业指导,但是职业指导的蓬勃发展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当高校迅速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实际就业岗位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时候,职业指导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也凸现了它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职业指导的含义
世界各国关于职业指导的涵义有多种界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工作过程说”,如美国职业指导协会认为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是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也是在任职中求得发展的过程”。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高等学校的职业指导不仅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而且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目标和职业道德的定向教育,促进其职业素质发展,并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最终帮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决策,即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因此,高校在实施职业指导活动的时候,应设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工作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外在的工作世界及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培养学生做职业决定的能力并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以求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美国是开展职业指导最早的国家,代表人物弗兰克·帕森斯创立的“特征—因素论”,该理论在西方国家职业指导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的中心论点是追求人与职业的相互匹配。德国和日本也都较早地开展了职业指导。国外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式和较为系统的职业指导方法,其主要特征有:注重职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主张以理论为先导,强调职业指导理论的重要性;注重专门机构的建设和职业指导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职业指导方式个性化。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11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有660万左右,加上往年毕业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150万人,2011年的需就业大学毕业生总数逾800多万,就业形势严峻。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和高校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灵活就业政策以及自主创业优惠等多种方法拓宽就业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就业指导在高校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高校职业指导被片面理解为毕业生就业指导,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开设不合理,学校与市场缺乏沟通、对毕业生缺乏跟踪了解,职业指导工作研究与教学研究相对滞后等。
三、高校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1.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必要手段
从2003年开始,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迅猛增加,而社会就业岗位在短期内则增加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的需要,就业市场上的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的就业市场也日益与世界融合,就业岗位逐渐向国外开放,国外的技术人员也越来越多地涌入国内竞争劳动岗位,可以预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而高校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一直较为欠缺。
2.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职业指导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很多学生在毕业前都较少有职业方面的体验,对社会及职业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职业指导是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的一面窗口,学生通过指导可以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变化,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其次,职业指导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变化认识自我,学会分析,提高职业能力。第三,就业指导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指导通过向学生展示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人的品德、素质的综合要求,激发学生的自我塑造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教师相对年轻、生源相对较差、与地方联系比较紧密等办学特点,毕业生相对名牌大学培养质量较低,所处城市就业面窄,因此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其次,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服务地方,具有其他本科院校不可比拟的地方优势,通过职业指导,加强学校与地方的联系,架起毕业生与地方市场的桥梁,切实促进毕业生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对地方本科院校职业指导的思考和建议
1.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开展指导的根本依据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健全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的新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不同的办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应用基础人才、应用人才、技能人才三个培养方向,加强引导,加大投入,建立起我省类别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只有确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依据,分析市场需求,才能切实开展职业指导,实现人与职业的相互匹配。
2.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按照《职业指导课要求》,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职业指导课课程体系。从职业指导人员工作的内容调查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做一些事务性工作,调查对象中有21.05%从事学生档案管理,55.26%负责毕业生派遣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如签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发放报到证等。1/3左右的教师既负责开设职业指导必修课或选修课,又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和生涯规划,而从事职业指导教学与实践研究的教师很少。那么,各高校设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时应把握哪些原则呢?笔者认为,以下三个原则应该得到重视:一是目标一致的原则。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一致的。两所毕业生去向完全不同的院校,在选择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重点时,侧重应该不一样。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职业指导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多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职业环境。三是全程化原则。大学生人生观、就业观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职业技能的准备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也要经过一个深入的过程。因此,职业指导应该是一种伴随大学生活的全程指导。
3.大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技巧培训,提高毕业生整体就业素质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普通的本科院校不能只培养单一规格的学术性人才,而应该大力培养适应大跨度的生产技术对多种类型科技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毕业生思想的认识偏差,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毕业生澄清自我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定位,通过开展职业测评或心理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为职业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达到宣传国家政策的目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讲座、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全面的政策把握和就业形势分析,通过集体就业指导,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真正做到人职两宜。
参考文献:
[1] 刘克宽.地方本科学院管理的选择与构建[M].北京:新
华出版社,2008:149-165.
[2] 倪伟光.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的思考与现实意义[J].才智,
2008,(15).
[3] 杨世春.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职业,
2010,(2).
The Functions of Career Guidance in Facilitating Job Hunting
for College Graduates
LIU Bi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eani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guidanc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