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对中老年妇女生理健康的影响

2012-12-31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皮脂业余太极拳

吴 宁 张 辉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1 前言

中老年女性关注健康,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的热情有目共睹。我国的城乡各处都举办广场舞活动,其中多数是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而她们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跟不上现在广场舞的节奏和韵律。几乎没有群众体育活动可以让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选择。本文根据2010年荆州市国民体质测试的数据,说明长期以来似乎专属男性的太极拳活动也适合中老年女性健身。

太极拳活动属于中、低运动强度的体育项目,国内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其适合中老年人参与。李世光,魏孟田(2008)撰文指出,练习太极拳时,心境用意,颐养心神,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敏锐度;松沉自然,活血健身,提高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气敛入骨、壮骨生髓,提高骨骼质量。李富刚,栗胜夫(2010)说明,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的老年人心脏泵血功能、心肌收缩机能、肺活量均显著优于普通人,长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对促进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孙光生(2008)的硕士研究中记载,太极拳可以增强老年人膝伸肌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中老年人身体的柔韧性。

在国外,作为延缓衰老的成人运动项目,太极拳活动也备受瞩目。Steven L·Wolf等人(1997)就分析了太极拳活动作为医学治疗活动的基础内容。Tsung O·Cheng(2006)研究了太极拳活动对心脏病患者的理疗效果。Sarah M·Rausch等人(2006)也表明太极拳活动对乳房癌女患者是很好的介入疗法。从众多抗衰老Anti-Aging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老人医院Geriatrics中运动康复训练不可或缺,太极拳活动是其中很好的手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用2010年荆州市国民体质测试的机会,找到10名45岁以上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女性和12名普通的女性进行测量分析(见表1)。选取原则为:研究对象属于同一年龄组;研究对象排除患心血管疾病、运动性障碍等问题;尊重研究对象自愿的权利;研究对象的居住地临近,排除营养、生活习惯等的影响。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2 体适能测试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分类方案,结合实际测试情况,本文选取了身体组成6个指标(身高、体重、BMI、围度、皮脂厚度和皮脂百分)、心肺适能4个指标(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和台阶指数)、肌力指标、柔韧度1个指标(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选择反应时,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横向对比来分析太极拳活动的影响。

测试方法见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组成

3.1.1 身体质量指数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缩写为BMI),1870年由比利时人Adolphe Quetelet研发,是描述社会状况的一种量度。现在通常为医学量度,以公斤计体重比以米计身高平方的结果,表明人的身体形态特征。

本文研究对象中,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女性平均身高为159.1±4.5厘米,平均体重为59.3±7.0千克,所得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22.8±2.5千克/米2;普通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1.5±5.9厘米,平均体重为62.4±11.3千克,所得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24.7±4.1千克/米2。从数据统计分析角度没有发现差异的显著性。然而把研究对象按照60岁为界限分开统计,则有45岁到60岁之间的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中年女性平均体重53.6±3.4千克显著小于普通中年女性62.4±8.5千克,显著性水平为P<0.05。

3.1.2 围度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胸、腰、臀围的测量,没有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和普通女性的显著差异。但是把研究对象按照60岁为界限分开统计,则60岁以上的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老年女性平均臀围87.6±5.0厘米比普通女性平均臀围102.5±3.5厘米有最显著的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01。

3.1.3 体脂百分比

我们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平均体脂百分比20.7±4.3%对照普通女性的21.3±5.3%有很显著的差异(P<0.01)。这和众多其它的围绕太极拳活动对人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太极拳活动很明显有助于中老年女性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

3.1.4 皮脂厚度

测量研究对象的上臂和肩胛以及腹部的皮脂厚度,我们统计发现上臂皮脂厚度比较结果有很显著的差异(P<0.01)。如图一所示,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平均上臂皮脂厚度1.5±0.6厘米,普通女性平均上臂皮脂厚度1.8±0.5厘米。

图1 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与普通女性比较上臂皮脂厚度(P<0.01)

3.2 心肺适能

3.2.1 安静脉搏

分析本文研究对象的平均安静脉搏,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71.8±5.2次/分和普通女性的72.4±8.1次/分比较,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3.2.2 血压

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平均收缩压114.8±4.5毫米汞柱和平均舒张压69.2±5.6毫米汞柱,普通女性的平均收缩压108.5±14.0毫米汞柱和平均舒张压68.3±7.9毫米汞柱,比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3.2.3 肺活量

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平均肺活量2742±622毫升,普通女性的平均肺活量108.5±14.0毫米汞柱和平均舒张压68.3±7.9毫米汞柱,比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3.2.4 台阶指数

通过记录台阶试验中以秒计人的运动持续时间,和三次每秒脉搏数的和,可以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台阶指数[9]。它用来反映研究对象的心肺适能。

对研究对象的台阶试验测量计算,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台阶指数60.2±5.8和普通女性的53.1±5.6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在特别分析年龄段的差异情况时,也发现此差异从45岁到60岁的中年段就开始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

3.3 肌力指标

应用握力计能够很好量化上肢力量,特别是量化反映手的抓握能力。本文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握力34.7±9.0千克很显著大于普通女性的25.8±3.9千克(P<0.01)。这样就说明太极拳活动有增强上肢力量的作用,对多数研究强调太极拳活动对下肢力量的训练性是有益的补充。

3.4 坐位体前屈

我们用坐位体前屈来反映研究对象的躯体柔韧性。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平均水平15.4±4.8厘米,普通女性的平均水平11.7±5.9厘米,比较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3.5 闭眼单脚站立

闭眼单脚站立反映研究对象的躯体位置感觉,特别是平衡能力。虽然没有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闭眼单脚站立时36.2±14.4秒和普通女性的29.8±22.7秒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特别分析年龄段差异情况时,却发现进入老段后也就是大于60岁,参加太极拳活动的老年女性的闭眼单脚站立时32.4±10.8秒显著长于普通老年女性8.5±9.2秒,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

3.6 选择反应时

我们使用了电子反应时测试仪来测定研究对象的选择反应时。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选择反应时0.55±0.10秒和普通女性的0.55±0.08秒没有显著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浩如烟海的科学研究中,少有把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内容,而事实上,女性面临30岁开始出现的运动机能持续下降问题和男性一样严峻。无论肌肉力量,还是速度和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水平,都逐渐降低,而且运动感觉也在发生改变,衰老不可阻挡。

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女性在身体成分以及心肺耐力还有躯体感觉方面显著优于普通中老年女性,表现出参加太极拳活动延缓运动机能下降的现象,也就是延缓衰老。

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45岁到60岁之间的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中年女性平均体重53.6±3.4千克显著小于普通中年女性62.4±8.5千克,显著性水平为P<0.05。60岁以上的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老年女性平均臀围87.6±5.0厘米比普通女性平均臀围102.5±3.5厘米有最显著的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01。上臂皮脂厚度比较结果有很显著的差异(P<0.01)。如图1所示,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平均上臂皮脂厚度1.5±0.6厘米,普通女性平均上臂皮脂厚度1.8±0.5厘米,这表明业余太极拳活动对中老年女性具有改善形体的作用。

(2)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台阶指数60.2±5.8和普通女性的53.1±5.6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在特别分析年龄段的差异情况时,也发现此差异从45岁到60岁的中年段就开始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业余太极拳活动能够提高中老年女性有氧能力,有助于维持心率与血压平衡。

(3)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女性的握力34.7±9.0千克很显著大于普通女性的25.8±3.9千克(P<0.01)。业余太极拳活动能加强中老年女性的上肢力量。

(4)参加太极拳活动的老年女性的闭眼单脚站立时32.4±10.8秒显著长于普通老年女性8.5±9.2秒,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能明显提高中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

本文建议那些在广场舞活动中感觉越来越跟不上节奏和韵律的中老年妇女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或者,可以在现有的广场舞中加入太极拳活动的训练原理。

[1]吴 宁,殷学锋等.荆州市中年女性参加群体活动效果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60-661.

[2]倪红莺等.42式太极拳定量负荷对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肺机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1(5):320.

[3]李世光,魏孟田.太极拳运动对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8(9):42-43.

[4]李富刚,栗胜夫.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0(2):126-132.

[5]耿 雷,纪铭霞.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生化影响的观测指标评价和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6]邵建功.现代运动人体科学对太极拳科学化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7]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355-364.

[8]季成叶,马 军等.台阶指数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6):376-379.

[9]Tsung O.Cheng.Tai Chi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6,110(7):96.

[10]Sarah M.Rausch,Jolynne Robins,Jeanne M.Walter,Nancy L.McCain.Tai chi as a bio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2006,20(3):58-59.

[11]Steven L.Wolf,Carol Coogler,Tingsen Xu.Exploring the basis for Tai Chi Chuan as a therapeutic exercise approach[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1997,78(8):886-892.

猜你喜欢

皮脂业余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业余也疯狂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
抗氧化剂抑制人体皮脂油污自氧化反应研究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自拟桑芩洗方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38例疗效观察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