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网今年两会新闻评论的策划
2012-12-29刘秋文
新闻世界 2012年5期
【摘 要】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2012年两会中,人民网策划了一系列新闻评论,引来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人民网的报道抽样分析,发现人民网策划新颖,调查科学,民主政治网络化,且文风朴实,民生主题鲜明,值得其他媒体借鉴。
【关键词】2012年两会 人民网 新闻评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每年的两会报道如何出奇制胜,靠的就是媒体的策划能力。但目前国内的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在策划上出新,只能转向媒体自身特有的评论了。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其在引导舆论导向、服务建设大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有其他新闻报道形式不可取代的优势。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人民网对2012年的两会策划了一系列新闻评论,其观点严谨、说辞精彩,引得社会各界关注。笔者抽样选取了其2012年两会新闻评论作为研究对象,来评析其策划。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界定与抽样
1、新闻评论策划的界定
蔡雯教授曾对新闻策划下了一个定义:“是报社采编人员根据客观存在、读者需要和报社自身条件对报道选题进行决策,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①在蔡雯教授看来,新闻策划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和设计是组合、分析信息和选择、决策的结果”②。
赵振宇教授则认为:“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③赵教授强调的则是“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郑保卫教授主张用“新闻传媒策划”这一广义概念来指代新闻策划,在他看来,这个概念“涵盖了在新闻传播事业中运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一切活动,并将其客体分为新闻传媒实务策划、新闻传媒经营策划两大类。”④
总结他们的观点,笔者对新闻评论策划的界定做一个归纳:新闻评论策划,是新闻评论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评论的客观事实,围绕一定的目标对新闻评论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这其中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对新闻评论的组合、分析和选择、决策。
2、文本抽样
本文以201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为起点,闭幕(3月13日)为终点,选取了这10天(不包括3月13日)当中人民网两会专题言论版的“人民网评”(9篇)、“网友说话”(38篇)、“报系言论”(66篇)、“两会1+1”(10)、“大画两会”(13篇)这五个代表人民网新闻评论的版块,总计136篇,并对发表评论的数量、类型、主题等进行统计,以此进行分析。
二、新闻评论版块策划
评论版块设置的创新性和覆盖的全面性,最能体现专题报道的特色和水准,也直接关系专题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人民网2012年的两会专题报道中,其新闻评论版块设置是:“人民网评”、“网友说话”、“报系言论”、“媒体观点”、“两会1+1”、“大画两会”、“2012两会调查”、“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版块添加了漫画时评,形式新颖;还设计了两会调查,全民参与,充分体现了人民网版块设置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1、策划新颖:“大画两会”增加了评论形式的多样性
与以往相比,这次的版块增加了“大画两会”,该版块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评析两会热点事件,其形式的多样化体现了人民网新闻评论策划的新颖性。
在3月11日的一篇画评中,孙继业的观点:收费公路成地方政府“提款机”与“摇钱树”,用图片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图上官员财大气粗的顶着收费公路,口袋里全是金币,而普通老百姓就如同图上的小人,只能站在下面非常惊讶,讽刺意味一目了然。这种通过漫画来评论的形式早已不是新闻,在人民网之前的时评中也经常用到,但将其在两会专题中开辟一个版块还属首例。
刘保全教授认为,新闻策划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出新,“只有在时间、地域、内容和形式上以超凡的气势和独特的视角予以报道,才能出奇制胜,达到策划的目的。”⑤很明显,人民网将这一策划要义用得恰到好处。
2、策划科学:“两会调查”科学可靠
与以往相似,每年两会都会做一个调查,调查网民对哪些热点问题最为关注。2012年的调查中,高达155万人次参与投票,其中包括19万手机用户投票,这比2011年的12万人次整整高出了143万。
两会的调查还作为新闻评论的依据,其策划凸显了人民网评论的科学性。新闻评论有五个根本特性:“一是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二是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三是新闻评论论说的有效性;四是新闻评论内涵的思想性;五是新闻评论传播知识的有益性。要写出这样的新闻评论作品,科学精神必不可少。”⑥而两会调查有科学的数据,体现了其论说的有效性;调查出了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实现了其新闻性;在调查中,每时每刻都有数据更新,实现了其时效性;其调查出的民生热点值得大家思考,体现了其思想性;最后,其为众多新闻评论作者提供了严谨的数据,实现了其有益性。这也说明了两会调查这一版块策划的科学性。
2012年两会的调查结果中,排名前三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以及医疗改革的票数分别高达:25万、18万和10万票,这比以往的任何数据都要高。在这一数据的依托下,人民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就间接反映在了其评论文本中。在“大画两会”这一版块中,仅有13篇的评论里,民生评论占到了8篇,高达61.54%;而在“网友说话”中,民生热点评论也占到了36.84%(14篇)。
三、新闻评论内容策划
本文对这136篇评论的主题词进行了概括,用1-2个词概括每篇评论的主题。经过统计,共涉及12个主题,排在前三位的主题分别为:民生问题(33)、官员执政议政能力(24)、深化改革(21)。同时,2012年两会的民生热点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投票选出的前十大热点问题依次是“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社会管理”、“教育公平”、“三农问题”、“反腐倡廉”、“物价问题”、“食品安全”、“房价调控”。这十大热点与人民网言论的主要关注点:民生问题、官员执政能力、深化改革等YpX7DEaPAwPqTt5+wvDJyxLI73derzh1nAJc/fqtDm0=不谋而合,这也体现了人民网与广大群众的贴近性。
1、策划文风:“走转改”深入人心
“走转改”活动是2011年8月中宣部、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策划的一项新闻活动。在2012年的两会活动中,其新闻评论风格也得到了体现。
3月11日的《人民论坛》,其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形象地表示“通过基层的民生触角,更能触摸到问题与挑战、变化与期待。城镇化率历史性地超过50%,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进城农民焦灼的‘融入城市难’,提出了社会民生的课题。”3月12日的《“十元钱购买力”是一份最成功的提案》,其用十元钱能够买些什么来说明现在的物价,也写出了现在物价高涨的原因:“燃油价高直接导致运输业价格居高不下,而运输业为了生存不仅运价一直在高端徘徊,车辆改装、超载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等等。这些原生态的文字平实易懂,无不折射出评论者接地气的作风。
“走转改”不仅体现在文风上,其“网友说话”刊登了网友传递的声音,也是人民网深入基层的体现。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演变与发展,重要变化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公众言论以各种体裁和形态走上媒体,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和实现自身话语权的重要方式与途径。”⑦不仅报纸如此,网站也是如此。人民网在表达基层声音上,已然深入人心。
2、策划主题:民生问题依旧是焦点
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两会的焦点。在每年的“两会调查”中,人民网都会调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
从排名前三的民生热点可以看出,其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3月4日《以“大家的共识”推动民生改善的前进》将医疗改革提上议程,还给予了承诺“其实,社会管理领域亟待创新与突破的,又何止于医改?……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3月9日《让“房价合理回归”为“消费需求扩大”释放更多空间》则对民众最关心的房价问题提出了建议“让房价合理回归”等等。
人民网所策划的这些民生评论一方面体现了两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其与民众贴近的体现。
结语
在这次两会新闻评论的策划中“网友说话”、“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等反映出了网民通过互联网参政的积极性,也是信息网络化的重要体现。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虚拟的网络平台来传播信息,对于新闻从业者是一个重大考验。很显然,人民网在2012年两会策划的这一系列新闻评论对正确引导网民的政治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指向作用。其版块设置覆盖范围广,形式多样化,两会调查凸显言论的科学性,且内容朴实,文风简练,民生主题鲜明,对其他的媒体也是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①蔡雯:《新闻编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②赵振宇,《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2011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J].《新闻战线》,2012(1)
③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系列谈(一)新闻报道策划:差异化竞争的取胜法宝》[J].《新闻与写作》,2010(4):83-86
④郑保卫、唐远清,《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J].《新闻战线》,2003(1)
⑤刘保全,《“新闻策划”问题综述》[J].《新闻导刊》,2000(4)
⑥赵振宇,《科学精神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J].《新闻与写作》,2012(1):80-83
⑦涂光晋,《公众言论走上媒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一个显著变化》[J].《新闻三味》,2006(8)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学2011级硕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