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牛致癌门”事件中新媒体舆论的作用

2012-12-29张越

新闻世界 2012年5期

  【摘 要】本文以蒙牛致癌门事件为例,分析新媒体在报道中的得与失,并对新媒体在事件报道中的舆论作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蒙牛致癌门 新媒体 舆论
  
  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公布2011年17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近期对200队中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和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10月18日生产的各1个批次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12月25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道歉”,此外表示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12月27日,网友“男人好苦”在眉山当地论坛中发帖指称蒙牛高管所言不实,问题牛奶确已流入市场。12月28日,蒙牛官方网站被黑,事件升级。1月7日,网友在酷6网发布原创短剧《蒙牛致癌门》,对自12月24日结果公布以来,蒙牛的致歉回应、加大广告投放、涨价风波等一系列公关手段做了一个集纳调侃,再度引得网上网下一片哗然。
  一、致癌门事件中新媒体的报道走向
  1、新媒体与主流媒体的报道分化
  在蒙牛致癌门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报道分化明显:传统媒体采取冷处理策略,引导舆论力图求“稳”,新媒体声讨求“真”。主流媒体报道评论多以财经视角出发,报道追踪事件发生后蒙牛股价市值涨跌,比如《信息时报》刊载《蒙牛致癌门吞噬百亿市值的警示》;电视新闻的相关报道大多在当地新闻中出现,着重向公众告知对当地“暂无影响”。在新媒体领域,以门户网站、微博、视频站点、手机报为主体的新媒体对事件进行跟进、展开追踪报道、披露事实。新媒体信息传播呈现出两个重要特点:
  (1)传播更迅速、受众参与程度高
  蒙牛致癌门事件的相关信息,在《公告》对外发布即刻,微博中就有网友发起了讨论。到1月7号程苓峰转发的内容为“我买到了该批次毒牛奶”的微博就被转发了21517次,有5000余条网友评论,传播有效效果远比传统媒体更高。
  (2)主题集中、议程易转化
  在蒙牛问题奶被披露之后,由于这一话题与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自然引发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强势的舆论力量。同时,网民的信息关注点不同,有的关注蒙牛股指的升降、有的关注蒙牛的公关手段、有的关注事件的解决和进展、有的将年初蒙牛校园问题奶事件与之联系。因此,在新媒体的报道中,议程转化非常快。12月25日,主流报道还在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公布2011年17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以及黄曲霉毒素M1究竟何物。27日,在微博平台上,关注焦点就不约而同转向了声讨蒙牛将致癌牛奶归咎于“饲料霉变”的无诚意致歉。
  2、新媒体舆论效应扩大,出现煽动并攻击蒙牛的现象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所以在新媒体事件报道中,会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形成网络中常见的“口水效应”。28日,愤怒的SIT小组攻击蒙牛官网,斥责蒙牛乳业,以及1月7日,网友在酷6网发布原创短剧《蒙牛致癌门》,对蒙牛的调侃。从“致癌门”短剧中可以看出,受众情绪已经由理性批判开始向情绪宣泄转移。在这期间,虽然传统媒体力图在报道中以正面导向引导舆论和话题议程,但是由于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的集体失语,导致话语权集中于新媒体中,反而无法形成有力影响。同时,由于网络信息不可控制,波及范围广,只要事件足够引发争议,便能产生发起者都想不到的轰动效应:在蒙牛问题奶被曝光后,三元、光明牛奶的销售均受到影响;29日,“创业家杂志”转发一则新浪财经标题为“光明酸奶保质期内变臭 厂家承认细菌含量过多”的微博,再度引发网络上对于国内奶制品问题的激烈争论。
  二、对新媒体报道的反思
  1、煽动性信息伴随传播
  在蒙牛致癌门事件中,网络的开放性为这次新媒体报道起到了还原事实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因为开放的言论,和弱把关的网络信息发布机制,导致了一些攻击性报道出现。在微博平台上,便捷的转发和评论功能,使得在信息传播的同时,快速形成一个舆论场。比如,在上文提到程苓峰所发布的微博评论中,网友“夜月下秋风”留言“蒙牛奶=蒙人的牛奶”,“Aska飞鸟”留言“让蒙牛破产”。这种煽动性、攻击性信息,伴随着转载的信息一同传递给了受众。
  2、信息源真伪难以核查,假消息借此传出
  以引发哗然的“男人好苦”的帖子为例,文中虽然说买到了10月18日眉山生产的问题牛奶,一箱牛奶只剩下了5盒,其他全让孩子喝了。但是贴文的真实性难以验证。某新闻栏目便将此信息以新闻速递的方式加以播报,虽然在新闻中以“网友指出”为消息源,但是受众在接受信息时,记住的只会是内容,而非消息来源。这就容易造成虚假信息混淆视听的问题。第一财经频道,也于SIT小组攻击蒙牛网站后,将攻击文字全文播报,将情绪性的文字信息转换成了口头情绪性信息传播。因此,主流媒体在引用新媒体的信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3、网络黑公关借机诽谤
  在新浪微博搜索“买到毒牛奶”,就会发现许多疑似水军的账号发布了标题均为“蒙牛欺骗全国人民 网友买到了该批次毒牛奶”等信息。而这则微博内容与“男人好苦”所述内容大致相似,只是这条微博中主角家中还剩了7盒问题奶。网络黑公关问题在2010年蒙牛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中引起广泛关注,网络诽谤造成的影响,要远比现实中诽谤所造成的伤害更大。
  4、新媒体鲜有平衡报道,权威话语失声
  在蒙牛致癌门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关注点过于追逐受众情绪,主要集中于声讨蒙牛牛奶质量问题、蒙牛致歉真诚与否、蒙牛广告投放问题、以及2012年初的集体涨价风波。而对于事件解决的报道鲜有追踪,比如四川网友食用毒牛奶事件的后续跟进,蒙牛质量问题的根源,都仍没有一个清楚的交代。主流媒体在此报道中,所起到的作用仅限于对国家质监总局的信息通告,担任了蒙牛致歉的传声筒,至于公众关心的乳制品产业的质量问题,都有刻意淡化的嫌疑。
  三、新媒体舆论的作用分析
  如今,依托网络而兴起的新媒体报道所引发的舆论,实际上是一个受到事件刺激后生成的针对事件的反应结果,网络舆论不仅作为反馈信息,同时,网络舆论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事件走向。根据新媒体舆论即时性、自发性、价值多元、空间广、批判性等特点,蒙牛致癌门事件中新媒体舆论的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几层面:
  1、新媒体的议程设置
  新媒体事件报道的议程设置具有多元性,有些是来自于传统媒体报道,有些是网络发端的议题。新媒体基于互联网议题的设置便通过网络舆论来进行,大多数情况下,网络媒体便充当议题引导者的角色。在致癌门事件中,对蒙牛的声讨成为主要议程,要求通报质量问题的真实原因。
  当议题在新媒体中出现之后,网民在相关话题上迅速聚合,事件的直接当事人、利益相关者、事件关注者都有可能通过借助微博、贴吧、门户网站留言功能等平台参与讨论,观点相向或相左的网民会通过发帖、点击、回复、转发等即时、滚动式传递方式传播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网络中便形成了一个公共的舆论场,滚雪球式的聚合网民的意见、态度,反过来推动事件的深层次传播。目前,新媒体的报道已经从致癌门事件,延展到了近期以来的乳制品问题回顾。
  2、新媒体舆论求“真”与传统媒体求“稳”相互补充,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主流媒体在报道关系健康、安全、医疗卫生等社会辐射范围广、影响波及大的敏感问题时,总是以“稳”为导向,力求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但是,网络带来了一个开放的舆论环境,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知情权成为所要捍卫的基本权利之一。新媒体在报道时,便对主流媒体刻意回避的一些问题做出剖析批驳,与主流媒体一起相互补充,以形成一个平衡的报道环境。新媒体舆论也在主流舆论的基础上,对蒙牛进行声讨,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3、新媒体舆论影响事件进展,“致癌门”难以悄悄关闭
  网络提供的公共话语平台,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中,随着网民、公众参与的深入,事实真相会逐渐明朗,网络舆论会在意见的互动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一个主导型意见,网络的主流舆论随之明确,进一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从蒙牛的公关手段来看,半个月时间之内由致歉迅速转向加大广告投放、提升产品售价,试图用市场手段淡化致癌门事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忽略毒素来自何处、致癌门背后隐情等许多受众关心但又非常敏感的问题。新媒体对于致癌门事件的报道引发社会群体的反应,网络舆论声势壮大,网民不再满足于在网络中情绪的表达,发出了探求真相的理性声音。正是因为新媒体报道,引发舆论使得事件继续发展,对于蒙牛的关注不会就此停歇。
  在致癌门事件中,新媒体舆论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宣泄,如中国经济网发文《蒙牛“致癌门”不能悄悄关上》、华声在线发表评论《蒙牛被曝含致癌物 “毒牛奶”怎卷土重来》等都发出了理性思考的声音,与新媒体舆论的负作用相互平衡。事实证明,完全公开自由的“观点市场”并不存在,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新媒体信息传播难以监管,但是在主流媒体如何引用新媒体报道等问题上,需要更加完善法规加以限制,以保证舆论监督环境的平衡。
  
  参考文献
  ①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②张晗,《浅析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特点及传播规律》,《新闻世界》,2011(4)
  ③张丹妮,《论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媒体与传播》,2011(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