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在电视新闻中的魅力

2012-12-29徐晓旭

新闻世界 2012年5期

  【摘 要】在当今媒体发展格局中,电视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面临着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面临互联网等众多新媒体的挑战。电视新闻要重夺市场必须突出的优势是能够用真实的现场画面、解说、同期声等新闻细节,表现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真实状态,电视新闻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尤其离不开细节的运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 画面细节 细节镜头 细节意识
  
  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和受众对传播效果要求的日益提高,把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质量的形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没有细节的报道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也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好的画面细节可以使人物更丰富,使事件更生动,使新闻更具感染力。用细节表达感情,用细节塑造形象,用细节深化主题,这应该是电视新闻画面语言构成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细节,什么是电视新闻细节?近年来关于电视新闻细节的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所谓细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部叙述单元。它是构成作品整体的基本要素。”第二种是“所谓电视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单位,如果说情节是电视新闻的筋骨,那么细节则是电视新闻的血肉。”第三种是“细节,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细小的、局部的环节或情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记者通过对细节进行描述或摄制,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凸现,突出采访对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增强受众的记忆深度。
  一、电视新闻细节的作用
  1、用以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本质,凸现新闻主题思想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细节的作用是其他画面以及任何生动的解说都无法代替的,电视新闻细节是为主题服务的,围绕主题又能突出表现主题,并有益于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细节语言包括有冲击力的图像和有吸引力的语言、音响、屏幕文字等,定义内涵除了实指因素外,还有个虚指因素“力”。什么是电视新闻语言中的“力”呢?它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行为、言语、文字和音响等细节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它们和大量的表现力平淡的语言符号结构为一个整体,突现出信息的力度即揭示新闻事件、人物的本质之所在、主题思想之所在。
  2、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
  众所周知,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通过细节的刻画,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特点加以突出,从而愈加显示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以达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记忆深度的目的。
  3、传递深度信息,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感召力
  实践表明,人们如果对外部感知能够进行思索,并形成强烈的对该感知的意象,就可以获得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记者精心选取角度,在细节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细节就被赋予了一种记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意象空间,使得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观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新闻前辈穆青曾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更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二、电视新闻细节的传播功能
  1、电视新闻细节能够穿透表象、深化主题
  新闻细节是指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地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就是“细小而又有代表性的事情”。新闻现场的场景、人物的表情与语言,这些细节虽是细微的,却能准确高效地传递新闻,有效地揭示新闻的本质特征,有助于体现和深化主题,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丰富表现力的作用。
  2、电视新闻细节能够满足受众的信息诉求
  电视新闻以其独有的画面优势比其他媒体更具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但是实践告诉我们,仅仅依靠宽泛的视野、空泛的电视画面描述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集中在某一局部或某个点、某件小事,做具体、细致的描述,才会使新闻报道变得有血有肉,才能引起观众的视觉关注,使他们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3、电视新闻细节是改善传受双方关系的有效途径
  电视新闻细节能够拉近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与观众间的距离,电视新闻通过对现场的拍摄,让观众通过画面直观地感受到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其特有的优势使之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和感染力,而细节的运用则更能带动观众进入新闻现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勾起观众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深入关注,观众在体验新闻中理解了新闻,使新闻富于人情味,增强了观众的记忆深度,也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所以说,只有抓住细节,运用细节,才能做活电视新闻。
  三、电视新闻记者应注重细节意识的培养
  1、培养敏锐的“新闻眼”观察捕捉细节
  富含新闻价值、人物情感和意义特征,并且能够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细节无处不在,只是记者往往为了抢新闻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记者要有新闻眼,要注意对现场进行仔细观察。在视觉观察的过程中,目光不能单单盯住被摄体,而忽视周围的客观存在,否则就容易表现面狭窄、公式化、概念化;要把握拍摄的瞬间,貌似平常的细节,抓住了它们,对新闻作品来说,“就像一只被剥开的石榴那样暴露于众,易被人们接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努力追求给人的视觉以新鲜、独特的感受,产生一种启动视觉神经的强刺激,以期引起观众的注意。
  2、培养用固定镜头表现细节的意识
  追求用画面细节反映新闻事实,是镜头形式准确到位的一种体现。固定镜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记者捕捉新闻事实的能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画面细节都必须用固定镜头,但确实用固定镜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言简意赅地传递信息。使用固定镜头进行画面细节的寻找和创造,往往能体现出记者抢新闻和组织新闻画面的能力,反映他们在平时对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升华。
  3、避免细节即特写镜头的误区
  在电视新闻的拍摄手法中,细节不是特写镜头。虽然特写画面所反映的大多是值得留意的新闻细节,但是细节却不是特写镜头所能全面诠释的。不能一提出画面细节就只考虑特写镜头,养成死板的画面思考方式。有些画面细节需要放在整体的现场环境中,才更能体现出现场的氛围和新闻主题。
  4、运用后期制作的特殊处理
  让细节定格,以突出细节;用慢镜头、特殊符号等突出细节画面;用镜头回放的办法突出细节画面,对于那些重要的但一闪而过的细节,为了让观众看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编辑在后期制作时,往往采用镜头回放的办法以突出新闻的细节。
  笔者认为,好的细节对表现新闻主题、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和感召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一些同行在新闻素材拍摄中,特别是消息类新闻,往往不重视细节画面的运用,因为目前的新闻都配有解说词,即使完全不用细节镜头,全景和中景也勉强可以满足新闻画面的要求,同时拍摄全景和中景也相对容易,而抓拍细节,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相对比较困难,于是就投机取巧,造成报道的新闻陷入到“两张皮”的尴尬境地。甚至,有些记者将新闻中的细节进行简单的罗列、堆砌,而与新闻主题脱节或是弄虚造假,使其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笔者曾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进行采访,确立的主题就是小岗村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折射出皖东农村的发展与变化。采访中,除了常规的人物访谈说变化,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数字对比说变化之外,笔者更多的是拍摄了大量的细节镜头进行对比,比如,当年的茅草房已变成了如今的旅游参观景点,旁边竖起了一排排村民现在居住的二层小楼,村民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院落中摆放的农用耕具不再是犁,而是变成了手扶拖拉机,出行工具也由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手机在村民眼里更不是什么稀罕物等等,通过一组组这样的细节镜头,客观的反映出小岗村村民当下真实的生活状况。这条长消息播出后受到了较好评价。
  因此,在电视新闻中,细节的作用是任何完美的画面以及生动的解说所无法代替的。细节能使电视新闻“活”起来,能使电视新闻“立”起来,能使电视新闻“深”起来,能使电视新闻“靓”起来。《新闻调查》是央视一档深度调查类新闻栏目。它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而备受社会关注,更是地方新闻媒体从业者学习的典范。在其多期节目中记者充分而恰到好处的运用细节镜头来捕捉易被忽视的信息,刻画细微变化,展现新闻点,并通过引导串联,带领观众逐步走向新闻真实的背后,细节镜头起到了“一言抵万语”的神奇作用,可以说对于细节的捕捉和把握成为新闻调查节目中的点睛之笔。由此可见,在激烈的竞争下,电视记者要使自己的新闻报道脱颖而出,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培养和强化自身的新闻细节意识,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坚毅的耐性捕捉细节,不遗余力的运用好新闻细节,做出自己的品牌新闻。
  参考文献
  ①马武,《新闻报道要注意细节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09(17)
  ②郝建军,《细节:电视纪实的魅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9)
  ③黄匡宇,《电视新闻细节论议》,《现代传播》,2001(6)
  ④陈文彩、李泳,《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的魅力》,《理论观察》,2003(3)
  (作者单位:滁州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