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党报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

2012-12-29刘捷孙洋陈征宇

新闻世界 2012年5期

  【摘 要】如今在信息爆炸的信息环境下,媒体要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为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场。发挥好党报批评性报道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都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
  【关键字】党报 批评性报道 负面报道 正面作用
  
  一、批评性报道的界定
  关于批评性报道的界定,学术理论界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通常有这样几种看法:1、批评性报道也称揭露性报道,是借助新闻媒介对党内和社会的种种不法行为、不良劣迹、错误思潮以公开曝光的形式披露出来,借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问题引起关注,得以解决并产生一种警示作用。①2、批评报道被普遍认为是舆论监督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指对某些新闻事实所隐含的违背人权、道德、法律、伦理及各种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的报道。②3、批评性报道是对社会中缺点、错误或问题的报道,俗称批评稿。③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是我国新闻事业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的体现,所以本文认为党报的双重代表的身份使其报道内容既包括自上而下的批评又包含自下而上的监督。
  党报批评性报道是在党政机关报上反映非法事实、被歪曲的真相、或一些重要但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以其传播的广泛性和所具有的权威性,进一步强化了批评性报道的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起到社会制衡的作用。
  二、批评性报道的必要性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适时开展反面报道,是新闻工作的方针。是非、美丑是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工作中有成绩就会有不足,这些客观的存在决定新闻报道应该包括成就型宣传和批评性报道两个方面,仅仅有宣传的新闻媒体是不完善的。无论是从事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上说,还是提高报道的可信度上说,批评性报道都是不可或缺的。新闻批评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改革的信息和勇气,形成一个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氛围,也是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有利手段。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家们也提出了新闻批评的理论观点,为媒介开展批评报道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批评性报道的力度大小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强弱的尺度。党报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创办的报刊,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报刊,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批评性报道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党报权威性与战斗性,是将报刊的党性与人民性连接的最佳契合点。这些与群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密切相关的批评内容,是新闻媒体作为党的耳目喉舌与人民的耳目喉舌相统一的体现,加强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
  三、党报开展批评性报道的依据
  1、传播学理论依据
  在对一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有两种做法:一是,仅向受传者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供己方观点或有力观点时也以某种方式提供对立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⑤对本来就赞同某种说法的人来说,“一面提示”的说服效果大于“两面提示”;而对原来持反对态度的人来说,“两面提示”的效果要大于“一面提示”。另外,“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低者说服效果佳,而“两面提示”对文化水平高者说服效果佳。
  传播对象的特质不同,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一样。随着人们接触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人们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不断增强,单纯的正面宣传已经不能取信于公众,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这时适度的反面报道反而能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2、新闻报道实践依据
  批评性报道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是记者深入基层的成果。批评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的揭示与反思,起着上通下达的沟通功能。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这项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增强新闻吸引力感染力。这是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统一起来,新闻媒体发挥联系党和人民的作用。
  这项活动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新闻工作的改进不仅仅是将关注的眼光由官转向民,在新闻中将基层民众的报道内容增多,而是要做好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关系,“走转改”活动才算是做到了深处。这就不能不强调批评性报道的重要地位。
  四、如何做好批评性报道
  批评性报道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武器,能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有赖于操作是否得当。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做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才说明是为了工作,而不是消极的。”⑥批评性报道不是为揭露问题而是通过揭示错误现象、分析错误原因,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方法。
  做好批评性报道是党报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实际操作上一定要做到正反面的平衡,把握好批评的尺度,从原则性和灵活性两个方面把握,做有建设性的批评报道。
  从理论上讲:
  1、坚持党性原则
  党中央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党的领导是舆论监督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政治保障。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中介,在党的指导与帮助下,报刊的批评才能准确把握中央与地方、党组织与群众的最佳结合点。
  2、坚持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式,更应遵循此原则。记者要深入细致地采访,挖掘事件的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整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注重对全局的指导意义。在事实细节上准确无误,评价也要客观全面。真实相对于虚假而言,客观相对于主观而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越强,可信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但这并不是说放弃舆论引导的作用,而是在批评过程中不以自己的观点去评判,要在对事件的陈述中自然而然地引导受众。
  3、坚持适度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增强政治敏锐度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批评是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增强党的凝聚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把握好度。
  批评性报道这种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政治涵义的报道方式使批评过程中容易导致批评失实或批评过度。⑦为避免这些问题,批评语言上要规范得体、准确无误。在批评数量上不能过多,但力度和深度一定要足够,而且要能产生积极效应。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起到监督和警示作用,批评的动机与效果应尽可能地统一。
  从实践上说:
  1、把握好批评时机
  同一篇报道发表的时机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不同,批评性报道要发挥好其积极作用,就一定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事件,党报的批评报道应该是选择有普遍意义、有代表性的问题。其次,是应依据当前党政工作重点,遵照“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原则来确定选题。批评性报道要抓党和政府正在解决的、老百姓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尽量选择那些正在处理或已经处理的典型事例。在批评揭丑的同时,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着力解决问题的坚定性。最后,要考虑是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关注事态进展做好后续报道,既为政府分忧又要为百姓解难。
  2、选好角度、辩证式表达
  角度选择的好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性报道关键不是揭露什么问题,而是要经过深刻的分析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起到警示作用。在写作上,辨证式的表达方法会使批评性报道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由于批评性报道的关键在事物的矛盾冲突性,批评的价值在于它的指导性和预见性,要实现这种预见与指导就应该选择思辨式的报道方式,因为我们在否定某一方面时就包含了对另一方面的肯定。在写作上要充分利用这种辩证关系,将舆论引导融入对事件的陈述之中。
  3、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养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一方面为政府和党组织服务,另一方面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其双重依靠决定了其特殊地位。因此党报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播信息,更是要将党和群众联系在一起,发挥其通达作用。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握各个时期党政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形势,保持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监督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服务于党和政府要自上而下做好宣传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团结,不激化矛盾。服务于人们群众要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对一些错误思潮和腐败现象敢于及时批评,保持党的先进性。
  党报批评性报道是党报舆论监督的重要举措,正确的观点与合理的方法是党报舆论引导的核心,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目的,着眼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给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
  
  参考文献
  ①彭国园,《新闻批评的哲学思考》,《求索》,1999(2):73
  ②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53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研究网:http/myy.cass.cn/file/2006010919010.
  html
  ④《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1322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
  ⑦张艳妮,《〈人民日报〉1949年8月——1956年6月中的批评性报道研究》,兰州大学,2008
  (作者:河北大学2011级新闻与传播学硕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