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触动了谁“无意识”的神经
2012-12-29张维晨
大众科学 2012年4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31/dLZaYCcd96BUh3nT2DDRE9.webp)
心理解读:
花季少女被毁容的确让人痛心,然而这个案子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凶手是“官二代”。
“官二代”这个词在网上就像重磅炸弹一般,总能引发网民们非常强烈的反应和极端愤怒的情绪,有人说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到底什么是“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认知与行为的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无意识”。无意识就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例如,给自己录像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平时自己完全不会意识到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就是“无意识行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个人无意识”等同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仅涉及个人的历史和经验;而“集体无意识”是指某种经验在一个族群的成员中通过遗传而代代相传,故涉及到整个社会心理的变迁。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人们对蛇、黑夜等的恐惧等等。
“官二代”这个词是否触及了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一种解释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文明,看多了“统治阶级(很可能是官N代了)压迫人民”的情景,老祖宗们忍气吞声、怨声载道,并将对“官官相护”的异常愤怒情绪遗传给了我们,看到相似的情景就激活了对“官”的愤怒。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并造成了“官二代”这个词对于触发网络愤怒情绪的巨大威力。
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集体无意识”并不足以完全解释这种愤怒情绪,至少还有“个人无意识”在发挥作用。人们曾经耳濡目染听到的、媒体大肆渲染的各种关于“贪污腐败”的新闻、关于“官二代”特权的报道,以及这些信息所引发的不公正感都在我们心里留下了“痕迹”。这些都是“个人无意识”式愤怒的来源。
对于凶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愤怒,但仅凭“官二代”三个字就引发愤怒显然不是理性的行为,莫让“无意识”式的愤怒绑架你的情绪。无论凶手是否是“官二代”,我们都希望案件能够依法处理,不会受到权利的干涉,同样也不会被舆论左右。(来源:中国科普博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