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大胆地说
2012-12-29邵小玲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8期
一、低段语文课堂“举手”现状
举手作为课堂行为,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课堂现象。举手不仅可以检测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它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堂上,低段学生举手的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有时老师还没叫到他,他会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我我我……”有的还会失望地说:“唉,怎么又不叫我回答?”而在有意识地听了几节语文课,仔细观察,并进行统计之后,我们发现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在课堂上,往往是一部分活跃的学生唱着主角,大多数学生整节课安静地坐着,偶尔静静地举手,更多时间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公开课的情况好一些)有的孩子虽然举了手,但被老师叫到后要么不清楚老师的问题,要么答不出来。
课堂上没有参与举手发言的同学大部分学习习惯不怎么好,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开小差。他们经常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形成了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都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不至于在起始年级就落后于他人,也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二、低年级段学生“有效举手、不举手”现象的原因调查
1.访谈记录
低年级的孩子童言无忌,天真烂漫,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在课间能肆无忌惮地大声说笑,可到了课堂上就判若两人,选择“闭嘴”缄默呢?走近他们,用心跟他们交谈,原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以下是访谈记录片段:
师:小朋友,老师发现你好像不大愿意举手,为什么呀?
生1: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不喊我们答,都会叫某某某、某某某(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或上课总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