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意 得言 得法

2012-12-29陈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8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语境创设、图片观察等加深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感受;
  2.通过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探索银河的兴趣和志向;
  3.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问一问银河,并写下来;
  4.学写两个生字“宇、宙”。
  【教学理念】
  紧扣低段课标,根据文本特点,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主张,力求让学生在文本内容、言语形式、阅读方法上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小朋友看——(出示银河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晴朗的夏夜,天空出现了一条银白色的带子,这就是——银河。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跟着文中的小朋友去想象、去追问银河。一起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读了生字词,学写了6个生字,初读了课文。课文都能读通吗?
  课文共5个自然段,老师把它们都藏到银河里去了(出示)。银河越大,表示这一段越难读哟!下面请选择一段来读,挑战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再现银河,既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创设了鲜活的场景,激发起探究银河的兴趣。检查课文读通情况的同时检查了生字字音,一举两得;挑战的形式,把五段内容藏到“银河”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刺激感。
  二、想象画面,读出疑问
  (一)初读,整体感知
  1.挑战成功。下面我们来细读课文1~4自然段(出示)。先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问了银河哪些地方。
  2.交流(点击显红:河水、河道、河面、上游)。
  3.小结:你看,作者从河水写到河道写到河面上,再写到远处,有顺序。我们读起来感到有条理、层次清楚。
  设计意图: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弄清了文章的大致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习得“文章要写得有序”的“法”,得意得言又得法。
  (二)细读,想象画面
  1.你最想问银河的哪里呢(是河水、河道还是……)?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活动。(出示)
  2.同桌两个小朋友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交流。
  (1)第一段
  想问河水的来问一问。(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指导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板书:?)所以,读问号的句子,我们要(屏幕出示:带着疑问读)。
  说说问时看到的画面,相机指导读好“清澈的河水”。
  指导读出画面:这次啊,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脑中像放电影一样,这叫——(屏幕出示:想象画面读)这样就能读得更好,试试看。
  (2)第二段
  想问河道的来问一问。(出示第二段)指名读,读出疑问。
  交流画面,读懂“大鼻子”“航标灯”。
  “大鼻子”
  (出示)找找看,货船的“大鼻子”在哪里?指名生找。它的真实名字叫“球鼻首”,是为了提高航速而设计的。因为不是真的鼻子,所以加了引号。
  航标灯
  (出示图片)这个呢,是——航标灯,夜间还能发光呢!(出示发光图片)有了它,船就能安全行驶了。
  用刚才学到的读书方法“想象画面读”读好这一段。
  (3)第三段:
  (出示第三段)谁对河面感兴趣,你来问一问。
  交流画面,相机理解。
  斜拉桥
  我们来看斜拉桥(出示图片),给你什么感觉?文中用了一个词(出示:“雄伟的斜拉桥”),读出气势。还可以说雄伟的 。(天安门、纪念碑、长城、高山)
  斜拉桥问我们,为什么叫它“斜拉桥”(出示三字)呢?用一根根缆绳斜着拉住桥面,这样的桥就称它“斜拉桥”,三个字,多精炼、形象呀!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相会
  刚才小朋友讲的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点击银河相会图)。现在小朋友想象成在现代的斜拉桥上见面,真有意思,谁来读一读?
  *比较“宽阔、宽广”
  我们来看这两组词(点击出示:宽广的河面、宽阔的河道),读。宽广、宽阔(显红)哪个范围更大呢?我们来填一填。(出示: 的街道
  的公路 的草原 的原野)
  (4)第四段:
  最后,我们来问一问上游。(出示第四段)指名读。
  交流画面,相机理解。
  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看(出示图片),这就是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在长江的上游。它发的电够大约100个咱们如皋这样的城市用呢。谁来读一读?读出我们的骄傲。
  设计意图:本活动“读课文,想画面”依据课标年段要求“诵读儿歌,展开想象”设计。在“得意”上主要扣住一些学生生活中不常见的词,如货船的“大鼻子”、航标灯、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用图片再现事物,配以师生的介绍,学生的理解由抽象、模糊到直观、清晰,从而顺利地读懂了文本。在“得言”上聚集文中的“特质”词语:感知“雄伟”的使用范围,体会“斜拉桥”三字的准确、精炼,比较“宽阔、宽广”的细微差别。在“得法”上根据文本特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带着疑问读,想象画面读,并练习运用,因为“会用”才是最终目的。
  (三)练背,体会写法
  1.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活动。(出示)
  2.指导练背。
  你有什么好方法背这四段呢(出示前四段)?
  老师觉得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找相同,记不同。我们来看看这四个自然段,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交流:(出示)每节都有“银河呀,在你…… 有……吗?……吗?”这样就显得很整齐,富有韵律,便于朗读和背诵。
  不同的部分呢,老师编了个词串(出示:河水、鱼儿、水草、小朋友;河道、客轮、货船、航标灯;河面、牛郎、织女、斜拉桥;上游、大坝、葛洲、水电站),这四行就是四段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读地点,你们读有什么。
  下面我们就借助这个词串背一背吧。
  3.配音。
  现在到了配音时刻了,咱们先看看动画吧(播放动画)!可以先轻声地试着背。指名配音。
  设计意图:用“给动画配音”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跃跃欲试的心理和挑战心理,这是“激趣”;指导背诵课文,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感知诗歌的韵律,这是“得言”;“找相同,记不同”让学生乐背易背,这是“得法”,特别是根据课文内容编成词串,是个绝佳的创意,是此设计的妙笔所在。
  (四)练说,学当诗人
  1.文中的小朋友对银河是不是只有这么多问题呢?(不,藏在“好多好多”里)
  2.(出示:银河图片)夏夜,我们来到了野外,仰望星空,银河是那么深邃迷人,令人心驰神往,我们禁不住也想问一问银河。你想问银河的什么呢?下面我们进入活动三。(出示)
  静静地想一会儿,想好了就轻轻举起你的小手。
  3.交流。
  把你想好的诗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老师想请四个小诗人来问银河(问河水、河岸、河面、河底的)。
  师相机修改、点评。
  你看,他们四人的诗连起来就是一首新的《问银河》呀!
  设计意图:由“好多好多”引入,学生凝望星天,沉浸在问银河的意境中,想象的翅膀悄然打开。学生的问银河诗句,既丰富了诗歌内容,又训练了相关句式,言意兼得,无形中还模仿、习得、运用了文中写诗的方法。四个学生的诗连段成篇,自然成诗,满足了学生当诗人的意愿,让学生洋溢自豪感,充满成就感。
  三、探索宇宙,解决疑问
  1.看来,我们也能创作小诗,我们也有许多问题要问银河。所以课文第五自然段说: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总有一天,引读——(出示最后一句)
  2.理解“宇宙飞船”。
  茫茫宇宙,神秘莫测,留下了人类探索的身影。这是人类探索宇宙乘坐的“宇宙飞船”(出示图片),和它打个招呼。这是杨利伟叔叔(出示图片),他乘坐“神五”在太空飞行;这是翟志刚叔叔(出示图片),瞧,他在太空漫步呢。
  3.哪些小朋友想到银河做客的?(出示)你来读一读,指导读好“总有一天”、结尾的感叹号(显红板书:!)。
  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探索宇宙的队伍里,一定会出现你们的身影。那时,银河神秘的面纱一定会被你们揭开!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会迈进一大步!
  接下来我们来练写“宇宙”这两个生字。
  4.练写生字。
  (出示:宇宙)指名读,齐读。怎么记这两个字?我们观察一下它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请小朋友打开习字册,摆好写字姿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反馈、评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宇宙飞船、宇航员图片让学生认识宇宙、向往宇宙,有感情地朗读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志向。“练写生字”的环节暗示着写字教学在低段的重要地位,倡导生字一次不要写太多,不要在第一课时全部写完,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乐于写字。
  四、拓展阅读,叩问银河
  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香港教材中的一首诗(出示)师配乐读。
  银河
  银河,银河,
  为什么你叫做“河”?
  一阵风吹过,
  你起不了浪也起不了波。
  没有波浪的“河”,
  哪有长胡子的虾?
  哪有背着小房子的田螺(luó)?
  哪有摇头摆尾的小鲤(lǐ)鱼?
  哪有翩翩起舞的白天鹅?
  没有波浪的“河”,
  怎能一边划船,一边唱歌?
  银河,银河,
  为什么你叫做“河”?
  有趣吧!课后可以读读、背背,和今天学的《问银河》比一比,它们在问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礼物在哪里呢,在你们的抽屉里。
  设计意图:香港教材中的这首《银河》同样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诗人以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气反问银河,和刚学的《问银河》的疑问句式形成对比,堪称姊妹篇。推荐这样一首同题材的、儿童喜爱的小诗让学生读背,是对问银河的延续,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儿童的积累。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赠送,是对课外阅读的倡导,是对另一类内容和形式的欣赏,是阅读方法的运用,也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