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剩地

2012-12-29赵阳

户外探险 2012年5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而每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对大自然的探险不同,城市探险者的目标是城市中那些隐秘的角落,我们潜入一些神秘之地—废弃的工厂、医院、地下空间、地铁隧道或战争遗留的堡垒、防空洞等。我们在刺激、惊险和快乐中,以一颗尚未泯灭的好奇心、一种敏锐的目光重新打量现代的城市。
  
  赵阳,网名WhiteZ、怀特贼,摄影师、城市探险者。
  赵阳的城市探险摄影开始于2006年,2008年正式建立了“潜行者城市探险小组”,“潜行者”自建立以来对城市废墟、工厂、医院、地下空间等城市边缘的神秘地带进行探险和拍摄。
  潜行者城市探险小组博客whitez.blog.sohu.com
  微博http://weibo.com/u/2646867671
  
  城市探险(Urban Exploration)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似乎是一种很局限的探险行为,好像只是翻墙进入一个所谓的“鬼屋”那么简单。而事实上城市探险早已超越了翻墙进入“鬼屋”到此一游这个阶段。我们更愿意这样定义城市探险:城市探险是在曾经有人而现在有灵魂的地方探险,城市探险追求心理暗示,是寻找自我的探险行为。
  城市探险最早源自法国巴黎的人骨洞穴,有上百年的历史。巴黎现在的十四、十五、十六区在2000年前的高卢罗马时期是巨大的采石场,18世纪末,人们把历史上死于瘟疫和战争的几百万具无名尸骨从其他地方转移到这些洞穴中。法国人菲力拜·阿斯贝在1793年点着蜡烛来到这里,成了目前公认的城市探险的发起者,他的墓碑后来就建在人骨洞穴里,周围都是各种骨头,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对外开放。
  在中国,城市探险2005年才刚刚开始。城市里好奇心极强、同时不愿被越来越程式化的无聊生活、工作束缚住的年轻人开始去发现这个古老国家的神秘之地,但是中国的城市探险者人数很少,能长期进行城市探险行动的人就更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发展速度太快,城市探险资源普遍消失得也很快,尤其在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北京,一个建筑从废弃到拆除往往只有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去发现“剩地”。
  现在,我把镜头对准这些普通人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有的尚存,有的已经消失,这里有他们的快乐、悲伤与痛苦,用照片带你探索那些与繁华都市仅仅一墙之隔的“剩地”。
  
  上义师范学校
  现状:尚存
  交通:乘地铁4号线北宫门站,换乘330、375、384路公交车至黑山扈站,来到309医院内部寻找100号楼。
  
  冬末初春,我来到百望山下黑山扈的309医院,寻找309医院里的一座老房子—100号楼。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一个段落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英达演的那个梦想成为巴顿将军的家伙的指挥所。拍电影时100号楼已经不再被医院的科室使用,但还不算特别破败。几年前100号楼彻底废弃,门窗皆无,现在100号楼的一层被建筑工地用做工棚。大楼外墙正中的一块石匾表明了它原本的身份—上义师范学校。上义师范学校是一座三层建筑,整体用灰色石砖建成,顶层为木质结构,经过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十分坚固,走进大楼你会感到阴风阵阵,西洋的建筑风格,拱形的门廊和窗户都让它与周围的火柴盒建筑格格不入。这里最为诡异的地方是地下室,我们在地下室发现了两个圆形房间,不知当年是用来干什么的,圆形房间的隔壁还有蓄水池一样的房间。更加诡异的场景是地下一个拱xZyiXAOmDsK37o4Ec8znuQ==顶房间,里面竟然有几个医用大玻璃罐用化学药剂泡着已经无法辨认的“物体”。
  上义师范学校建于1919年,是天主教圣母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其建筑用砖是从圆明园遗址取来的,现在仍然能看到很多砖上的款。这座楼还与今天著名的龙徽葡萄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宣统二年,法国圣母天主教会沈蕴璞修士于北京阜外马尾沟13号法国圣母天主教墓地创建用于教会弥撒、祭祀和教徒饮用酒的葡萄酒窖,并聘请法国人里格拉为酿酒师,生产法国风格的红、白葡萄酒,年产量仅为5〜6吨,后来酒厂迁址到黑山扈的上义师范学校,并且在西边的百望山上建有葡萄园,1946年,注册为“北京上义洋酒厂”,正式向外出售葡萄酒,这就是龙徽葡萄酒的前身。解放后这座楼用做过中学,后来归属于309医院。
  
  小汤山非典医院
  现状:已于2010年拆除
  
  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给北京甚至全国人们的心里都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有恐慌、有伤痛、也有众志成城的感动。而那时的小汤山非典医院,更是成为了所有北京人目光聚焦的地方。非典过后,这里也逐渐荒废,但却依稀记录着那个非常时期的点点滴滴。
  2009年的一天,大约是中午,我们翻过矮墙,眼前出现一片破败的白色房子,穿过一片茂盛的杂草,这些白色房子已经触手可及,房子排列整齐,但有些已经坍塌。每个房间都开着门,我们选了其中最黑暗的一扇进入。几秒钟后,眼睛适应了黑暗,房间内的情况也大概可以看清,一个病床斜放在房间正中央,地上是一个破床垫,远处角落里有水池,下面散落着几个药瓶和用过的注射器。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东西和这些白房间就是这样静静地被遗忘在这里。从另一扇门走出房间,眼前出现一条走廊,很长,两侧又是一扇扇门,走廊远处通往未知的黑暗,这就是小汤山非典医院,虽然现在已经拆除,但我依然想用这些图片给人们留下一些什么。
  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已经在全国几个大中城市开始蔓延,北京尤其严重,很多人被隔离,出门的人都戴着口罩,脚步匆匆。2003年4月下旬,4000名工人仅用七个昼夜在昌平区小汤山镇建成了小汤山非典医院,2003年5月1日,第一批非典病人进住小汤山,6月20日最后一批被治愈的患者从这里出院,小汤山非典医院完成了它在历史中仅仅51天的使命。22个病区,508间病房,672名治愈患者,治愈率超过98.8%,死亡率小于1.2%,1200名医护人员,虽然医院在小汤山镇,但是小汤山镇上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这一切使小汤山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医院。
  非典那年我还在上学,当时学校也已经停课,我只能在家待着,自从小汤山非典医院建好后我就每天看电视,看关于这座医院的新闻报道,当时这医院对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真想去里面看看。后来非典结束了,人们逐渐淡忘了非典和小汤山,我也一样。2009年一个普通的夏日,我在Google搜索时打错了字,结果搜出了SARS,网页上全是关于非典的链接,我的记忆一下回到了非典时期的小汤山,于是我开始找小汤山医院的消息,结果当时医院还在,只是被人遗忘而已。2010年4月小汤山非典医院已被拆除,与这座医院一墙之隔的小汤山疗养院有意扩大规模,原小汤山非典医院地块可能会被作为疗养院二期工程建设用地。
  
  首钢
  现状:尚存
  交通:乘地铁1号线至古城站,换乘58路公交车至首钢内部的五一剧场。
  
  几年前我在首钢拍了很多照片,那时的首钢还是一片火热的劳动景象,噪声大,灰尘也大。现在的首钢已经安静下来,除了几辆开来开去的巡逻车,你在里面待上几个小时也看不见什么人。最近我去了三次首钢,还是坐着那辆熟悉的58路从首钢厂东门进入首钢内部,经首钢试验厂、首钢焦化厂、首钢设备库最终到达终点站五一剧场。首钢的火车已经停止了运转,高炉也基本停产,走在首钢里再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反而是不同以往的寂静更能让你感到这里曾经的辉煌。因为现在首钢人少,所以我有机会秘密深入到钢铁巨人的内部,但首钢太大,想把它完整地记录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分区域行动,这些照片是关于首钢焦化厂的部分地区。焦化厂位于首钢东部,很多设备已废弃多年,这里的最大特点就是传送带多、尘土多。
  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巨大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公司、新钢公司、迁钢公司、首秦公司、高新技术公司、机电公司、特钢公司、首建公司、房地产公司、实业公司、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等子公司,在香港有上市公司,在南美洲有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1090亿元,实现利润水平43亿元,钢产量1540万吨,职工近八万人。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按2006年数据评选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首钢销售收入列第10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首钢列第36位。
  2005年2月4日,北京首都钢铁总公司的搬迁方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这意味着这些年来争论不休的首钢“搬不搬离北京”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根据搬迁方案,首钢于2010年前,把与炼造钢铁有关的部分彻底搬离首都,搬到距离北京225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在那里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个批复,意味着中国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最系统的城市特大型企业搬迁工程将正式启动,不过搬迁不是拆迁,首钢的很多工业遗址都会被保留,这里会建成工业遗址公园,还要利用厂房建成动漫创意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