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012-12-29杜伊沁
当代世界 2012年1期
法国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其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二战后高速发展的30年为法国形成公民参与度较高的“公平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经济基础。然而,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赤字急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难以为继。2007年萨科齐上台执政后,又先后遭遇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萨科齐总统和法国政府不得不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广泛、深入的改革。
法国近年来发展改革社会
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做法
第一,培训与就业紧密配合,切实保障公民社会安全。受危机影响,法国失业率大幅上升,居民购买力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冲击。为此,政府首先着手改革公民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一是通过职业培训改革帮助实现职业转型。根据《2009年11月24日法》,拨款9亿欧元设立职业生涯安全基金,推出职业转型合同,2010年有26万受益者接受继续教育或实现转型。二是改善被解雇员工再就业条件。2009年起,法开始实施个性化再就业协议,保证被解雇员工在一年内再就业薪资水平维持不变。三是建立健全服务监督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机构。2009年法国政府将帮助求职者的国家就业总署和救济失业者的工商业就业协会整合成统一的就业中心。该中心在全国设有930个网点,在负责向失业者发放失业补贴、向求职者提供各类技能培训机会的同时,还负责监督失业者再就业情况,停发拒绝两份以上有效工作机会者的相关补贴。四是鼓励企业雇用残障人士。法相关法律规定,残疾人雇用率达到总员工比例6%的企业可获政府优惠补贴,目前全法有49%的企业享受这一补贴政策。
第二,以政策为保障,力争弱势群体住有所居。住房是法国家庭消费的第一大项目,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领域。2002年至今,全国房价平均翻了一番,但居民收入仅增长25%。目前,房源分配不均现象日趋严重,在法国居住条件恶劣者或无房户达360万。对此,政府加强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倡导购买自住房。萨科齐当选总统后提出“人人都当房东”的口号,政府针对购买自住房者推行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发放购房补贴、直接提供优惠等措施。又于2011年1月起加大向弱势群体的倾斜度,对符合条件者实施无息贷款购房优惠政策。二是政府介入保障住房供给。一方面中央政府从市场供给入手鼓励住房建设,严格执行在人口超过5万的城镇中,社会住房在新建住房中比例不得低于20%的法律,以增加保障性房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实行限制房价,大力打击房产投机行为,同时严格廉租房准入标准。这些做法不仅成功抑制了房价上涨,而且基本保证了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成为法国的“社会稳定剂”。此外,一些社会公益机构还积极动员将社会空置房转为廉租房,并承诺房主可享受大幅减税待遇和各类补助。
第三,以教育公平力促社会公平,为青年人提供走向成功的均等机会。法国重视青少年教育的质量与安全,2009年教育开支占GDP比重达6.9%。国民义务教育涵盖面广,成功、劳动和机会均等的思路是法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一是注重国民义务教育细节。在保障义务教育的同时,政府还要求学校为各类学生制定个性化做法:为学习困难的小学生提供每周2小时小范围个性化辅导,为父母在职、下午四点无法独自回家的小学生设置课后辅导;2010年从政府借贷计划中拨款3亿欧元在全国范围内为出身贫寒的优秀学生修建12所一流寄宿学校;推动残障学生入读普通学校等。二是提高高等院校自主性。为鼓励创新,恢复法教育大国吸引力,法政府从高等教育层面入手,2010年1月起,在全国84所大学中的51所实行自治,由高校自行负责人才招聘和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活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措施于2011年在全国逐步推广。三是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及投入。近年来,法国校园内学生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校园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为此,政府召开校园安全大会,制定若干预防和惩治校园暴力问题的举措,如对无故旷课学生家长以未履行监护职责为由暂停其家庭补贴等,以恢复学校权威,使学生和教育团队重获安全感。美国校园枪击案和挪威恐怖事件发生后,法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各地校园周边警力,切实保障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
第四,加大投入与管理,向公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政府在改善医疗组织方式、提供便捷优质医疗服务上采取了许多举措,一是提高医疗机构网络覆盖面与管理水平。2007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医院改革力度,并从2010年起设立大区医疗机构,充实医疗资源,加强医疗网络覆盖与管理。二是实施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公共医疗计划。向全国约100万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式医疗护理,改善老年人及其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建立老年人生活护理保障制度。三是提高医疗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力度。针对日益频发的药品丑闻,法国公共事务监管总局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努力提高透明度,从医疗保健产品安全署财政入手,改变过去向药企征税获得资金的状况,由国家完全拨款,建立患者和独立审查机构代表制度。
第五,提高企业、家庭参与度,多项举措并举,大力改革养老服务业。法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9.1%,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促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一是建立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的养老服务体系。2007年,政府先后推出《安度晚年2007—2009》和《高龄互助2007—2012》两项全国养老规划,提出采取强化措施以保证生活不能自理老人自由选择是否居家养老,并加强对家庭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政府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机构,全国现有1万多家养老机构,共计70万张床位。政府承担选择公立和非营利养老机构(约占机构总数69%)老人的90%养老费,对于其他选择,政府在评估后给予相应补贴。二是大力推行养老服务券。2006年起,政府在全国推行养老服务券。具体做法是,企业可购买养老服务券并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使用者凭养老服务券向养老服务供应商要求服务,供应商最终与服务券发行商进行结算。在此过程中,发行商并不直接提供养老服务,但负责资金的结算、监督及对供应商的整合与培训工作,这一运行程序较好地促进了整个服务产业质量的提高。三是强力推进退休制度改革。近年来,法国国家财政吃紧,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为在2018年重新实现退休体系的财政平衡,政府于2010年正式通过以推迟退休年龄为主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将法定退休年龄由当前的60岁延长到62岁;延长养老分摊金缴纳年限,提高分摊金缴纳比例;调整特殊退休制度,在延长退休年龄问题上采取区别对待原则。
第六,倡导文化大众化和便民化,增强文化对国民的吸引力和对社会的凝聚力。法国政府认为国家文化和遗产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倡导“让尽可能多的人便利地享受文化生活”。取消公共电视频道广告,摆脱收视率束缚,重视向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电视节目;对18—25岁青年实行博物馆免费制度,使年轻人通过接触法国甚至全人类最优秀的精神和文化作品,提高个人文化内涵与修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加强社会凝聚力。
第七,推进农村复兴计划,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为缩小农村与城市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存在的差距,政府于2010年斥资50亿欧元实施农村地区复兴计划。一是增强农村地区与外界的沟通,加强乡村铁路和公路交通建设,提高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覆盖率;二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发展中小型和微型乡镇企业,充分开发农村地区生产和自然资源;三是切实提高乡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养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提高农村地区自治管理水平。
法国公共服务体系的
主要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其一,政府将公共服务作为首要职能,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法国公共服务开支占GDP比重由1935年的25%上升到2008年的52.7%,仅次于瑞典,位列欧盟27国第二位。法国政府在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坚持普遍性、公平性和互助性三大基本原则,始终将公共服务视作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密切配合的形式,因地制宜,提供了范围广、层次高、内容多、个性强的服务选择。通过加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在政策上向弱势群体倾斜,缩小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法国大力倡导的“公平主导型”社会公共服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二,不断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法国中央政府除自身大力投入发展公共服务外,还注重发挥各地方政府作用,设立地方协调员制度,保证权力下放,同时不断引入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与资源,2009年初,政府开通了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公民可在该网站上获取即时信息、政策支持和便捷服务,极大增强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形成了公民参与度高、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公共服务体系。
其三,高水平、高覆盖的公共服务为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社会福利改革引发社会风潮此起彼伏。高额的社保开支加重了法国国家财政及雇主负担,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削弱了法企业竞争力,使法国遭遇“高福利国家危机”。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及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更使其公共服务体系在新形势下遭遇了巨大挑战。2010年,法国公共财政赤字达1488亿欧元,占GDP的7.65%,公共债务达15960亿欧元,占GDP的83%,均大大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法国福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首先触及的是中下层群体的切身利益,民众自然不愿作出让步。仅以针对2010年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为例,法国八大工会就组织发动全国跨行业大罢工十余次,严重阻碍了政府改革进程,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西欧局)
(责任编辑: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