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十大新闻人物
2012-12-29徐海娜
当代世界 2012年1期
金正日
2011年年末,金正日逝世的消息成为世界政坛和国际政治领域最令人震惊也最出人意料的事件。人们在瞠目之余,对金正日离世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更加关注。
无论如何,作为世界政坛中的风云人物,金正日的逝世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及世界地缘政治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示威者
2011年,突尼斯、埃及、印度、美国、加拿大⋯⋯示威者在全球多个国家以各种名字和面目出现。这次遍及全球各地区的示威浪潮中有许多共同点:首先,其主体是年轻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次,无论其口号和标语如何不同,示威者们都在表达自己对现实不满的诉求和愤怒的情绪。更有人因此总结:2011年是愤怒之年。
萨科齐
2011年,萨科齐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人瞩目。经济方面,在欧债危机情势危急之际,德法共同协力重塑外界对欧洲经济的信心,不论实际效果如何,舆论对萨科齐的姿态与行为颇多赞许。军政方面,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退居幕后的当口,萨科齐又领军对利比亚的战争,把自己打造成为“利比亚危机的救星。”面临2012年大选,意在竞选连任的萨科齐继续下注,将矛头又对准了叙利亚,只是未知2012年法国和萨科齐是否会继续顺利达成所愿。
卡扎菲
与穆巴拉克和本·阿里等主动放弃权力的领导人不同,卡扎菲选择抵抗。在抵抗了七个月之后,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的卡扎菲被反对派武装人员打死。
从结果来看,卡扎菲的政治人生以失败而告终。最后阶段不但一贯交恶的西方国家群起攻击,连阿拉伯世界联盟也抛弃了卡扎菲。极富个人特色的卡扎菲更像一位部落首领而非国家元首,虽然他曾经领导利比亚摆脱了贫困,但很显然利比亚人民需要的更多。
进入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不仅存在地区之间、部族之间、反对派不同的派别之间、新旧势力之间的博弈,还存在同样激烈的外部势力博弈。多国力量的军事介入,除了以民主的名义还有更多现实利益的考量。
穆巴拉克
作为埃及第四任总统,穆巴拉克曾经因为带领埃及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的突出作用而声誉卓著,备受尊重。然而2011年他却成为在笼中受审之人。在电视上看到卡扎菲被虐杀的画面和新闻,穆巴拉克大哭至昏厥,经抢救后仍陷入脑死亡状态。外界分析,眼看到卡扎菲的惨状,恐惧和伤心击倒了这位83岁高龄的前统治者。
没有了穆巴拉克的埃及迎来了军人执政,埃及仍在承受着国内冲突带来的乱象。埃及政治生态的脆弱,以及新型政治体制建立的艰难使埃及政治变革的走向充满未知。
普京
2011年12月5日晚,俄罗斯杜马选举结果公布后,数千名示威者走上莫斯科街头抗议示威,这一号称近年来俄罗斯最大规模的抗议集会将普京送上了风口浪尖。
由于结束了叶利钦时代的混乱状态,给俄罗斯带来了稳定,多年来,俄罗斯人一直以仰视的姿态看待普京,对普京推行的执政举措也颇多宽容,但2011年的俄罗斯与当年的俄罗斯已大不相同,这种感激的能量也难以支撑新起的民意。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的示威表达了俄罗斯人对“梅普”与“普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权力执行方式的不满。
或许这一切都不会阻止普京在2012年回归俄罗斯总统的宝座,一些既有的政治优势可能仍会确保他的胜利,但在第三任期,普京必须面对来自民众更多的参与意识与利益诉求。
巴沙尔
“阿拉伯之春”余波未散已至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正处在中东政治风云的暴风眼。
受过高等教育的巴沙尔曾经在叙利亚领导了“大马士革之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在国内声誉颇盛,拥有大量的坚定支持者。但美欧介入的决心坚定,卡扎菲等人不同的命运陈列在前,号称中东“幼狮”的巴沙尔的命运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未知巴沙尔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能否利用好叙利亚在中东的微妙位置,以及国内尚属牢固的政治军事实力。从目前来看,叙利亚问题的未来发展还有多种可能性,最终走向仍有待观察。
英拉
2011年7月3日,英拉·西那瓦成为泰国的首位女总理,也是西那瓦家族的第三位总理。
作为他信的妹妹,英拉的名字和他信紧密相连。虽然他信遭到泰国政府通缉流亡国外,但他曾经的惠民政策却被泰国下层民众铭记不忘。英拉继承了他信政治资源,但同时也承受了大量的猜忌与攻击。面对重重障碍,英拉否认自己是他信的“傀儡”,并提出了大量深得民心的政治举措。作为一位女性政治家,她以细腻的从政风格建立了比他信和颂猜更加稳固的执政联盟。
未来泰国的政治局势走向如何难以估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政绩好坏,作为他信的妹妹,英拉都将面临多于常人的非议和挑剔。
默多克
默多克绝不仅仅是商业奇才和传媒大亨,在这个全球信息时代,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拥有对多国政治的强大影响力。这种力量一直潜藏在商业巨子的光环之下。直到《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令世界看到了商业—传媒—政治之间暗箱的冰山之一角。
窃听事件当中披露出来,金融和传媒影响政治局势的力量之大、手段之多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上至王子、首相下至普通百姓,一旦被选中,无人能幸免。这种“软恐怖”令英国举国震惊的同时也提醒世界,传媒与金融力量失控之后同样“凶猛”。
乔布斯
乔布斯并非国际政治领域之人。但鉴于国际政治领域的包容力之广,可以以文化力和创新力将乔布斯与国家实力的话题相连。
在谈及“美国是否衰落”这一话题时,许多专家的判断是美国远未衰落,其重要判断指标就是美国的科技人才与创新力仍然高企。苹果公司的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成为其中卓越的代表。苹果公司的销售额与生产力令世界各国都期望本国能够出现这样的创新人才。
从乔布斯及其产品的被追捧程度看来,美国文化一向与美国产品同行,乔布斯及其所代表的“苹果”文化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软实力所及的广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