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2-12-29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当代世界 2012年7期
一、俄欧、上合、G20峰会相继召开,关注地区及全球和平与发展
俄欧峰会着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届俄罗斯—欧盟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会议。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总统后首次举行的俄欧峰会,对未来俄欧关系发展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虽然双方对此次峰会都十分重视,但从会议成果看,未能签署新的合作框架协议,在能源合作、人员交流及中东局势等问题上也难掩分歧。一是虽然在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上达成原则共识,但欧盟坚持向俄提出强化法制和开放市场等俄认为超出世贸组织规定的要求,导致双方未能签署新的合作框架协议。二是双方在能源合作和互免签证等问题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叙利亚、伊朗局势等热点问题分歧仍难弥合。此次俄欧峰会显示,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俄欧价值观不同决定了双方关系的不稳定性,俄欧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突破。
上合组织进入发展关键期。6—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接纳阿富汗为观察员国、土耳其为对话伙伴国,成员国签署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等十个文件。此次峰会主要规划上合组织下一个十年发展战略,将其工作重点推向务实合作。比如上合组织批准的确定未来的优先发展方向。在政治合作方面,强调必须停止叙利亚境内的暴力行为,支持尊重叙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内对话;关于伊朗核问题,认为任何以武力解决的企图都是不可接受的。在经贸合作方面,在主张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强调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总的看,上合组织已步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G20峰会关注世界经济增长。18—19日,G20领导人第七次峰会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召开。这次峰会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受阻,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尤其是欧债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领导人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加强国际金融体系和就业、发展、贸易等议题,并于会后发表了《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领导人宣言》。首先,促增长成为各国共识。峰会通过了《洛斯卡沃斯增长与就业计划》来促成各方合作以达到目标,与会各方承诺将向IMF增资4500亿美元。其次,发展中国家声音得到体现。除聚焦发达国家债务问题外,G20作为全球经济事务治理平台,关注反对保护主义、国际经济秩序改革和发展问题,这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二、美国加强亚太军事部署,访问、军演、战略对话不断
从5月31日起,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开始九天亚洲之行,相继访问新加坡、越南、印度,这是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后美国国防部长首次访问亚太地区。帕内塔在新加坡参加亚洲安全会议香格里拉对话期间,发表了新亚洲政策演讲;在越南,强调越南对美国“重返亚太”及金兰湾对于美军舰队从西海岸向亚太转移的重要性;在印度,强调美国亚洲战略“再平衡”,其中美印安全合作是“再平衡”的关键。
各种形式的军演相继举行。6日,美日澳开始为期三天的联合军演;12日,美韩进行联合军演;21—22日,美日韩三国海军在朝鲜半岛以南海域举行联合军演;22日,美韩在“三八线”附近陆上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火力演习”;23—25日,美韩在黄海海域再次举行海上军演。其中,美日韩三国军演是美国首次成功“撮合”日韩两个盟国共同参与。6月27日至8月7日,由美国主导、共22国参与的第23次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在夏威夷举行,这是环太平洋军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美国继续以机制性对话巩固与地区大国关系。美韩举行第二届外长防长“2+2”会谈,美韩就深化经济合作、加强战略同盟、应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安全合作方面,明确表明要强化对朝鲜导弹的“综合防御态势方案”,即美国协助韩国建设自己的反导系统。第三轮美国与印度战略对话在华盛顿召开,发表联合声明,要拓展和深化美印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推进民用核能、伊朗核问题与促进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议题上取得进展。
近期美国在中国周边一系列行为表明,美国正逐步推进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力图增强在亚太的军事战略存在。而亚太地区国家则积极配合,借机实现自身战略目的。
三、欧债危机形势严峻,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形势
希腊新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与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和民主左派党就组建联合政府达成原则协议,萨马拉斯20日宣誓就任总理。由于新民主党支持紧缩与留在欧元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危险,使欧元区有了喘息之机。希腊退出欧元区危机暂缓仍无法遏止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趋势。西班牙18家银行信用评级被惠誉下调;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国债评级被穆迪下调;全球最大的国债投资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宣布撤出德国市场。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日趋严重。联合国发表的《2012年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放缓。报告指出,欧债危机依然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欧债危机恶化将诱发金融市场的严重动荡。该报告称,欧洲经济已完全停滞,2012年将零增长。欧债危机的外溢效应正不断显现,对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也产生很大影响。
欧盟夏季首脑会议28—2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试图缓解欧债危机严峻形势。会议上,欧盟领导人就增长计划和“增长契约”、如何缓解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融资压力、如何完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就价值12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计划达成一致。但由于成员国在发行欧元债券、金融交易税、如何使用救助机制等问题上分歧犹存,此次会议对欧债危机缓和所起作用极其有限。
四、叙利亚、埃及、伊朗核等地区热点持续发酵
叙利亚内外交困形势急剧恶化。本月以来,叙利亚国内冲突持续升级,枪战、爆炸、杀戮事件不断,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在全国多个省区展开激战。联合国维和行动负责人赫尔维•拉德苏斯12日宣称,叙利亚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内战。总统巴沙尔23日颁布法令,成立新一届政府,并任命两名反对派人士分别担任国内贸易部与民族和解事务部部长。但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的激战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双方的对立短时间很难缓解。从其面临的外部环境看, 欧盟通过针对叙利亚的第16轮制裁决议,将冻结六家叙利亚企业在欧盟国家的资产;美欧对叙利亚武力介入可能性进一步增大;叙利亚击落土耳其战机使其面临的外交环境更加恶化。26日,土耳其战机被叙利亚防空炮火击落,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警告叙利亚,其军事力量不要试图接近土耳其边界,否则土方将“以牙还牙”。应土耳其要求,北约也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土战机被击落问题,不过会后北约并未承诺对叙采取军事行动。针对日益混乱的叙利亚局势,叙利亚问题“行动小组”外长会议于6月30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通过公报,由叙利亚人民主导过渡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达成一致,会议联合公报显示,各方同意设立叙利亚“过渡管理机构”、政治过渡由叙利亚人主导。但7月1日,叙利亚反对派团体表态称拒绝这一过渡计划。叙利亚局势实现平稳仍十分困难。
穆斯林兄弟会候选人穆尔西当选埃及新总统,成为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的首任埃及总统。穆尔西得票率为51.7%,他的对手前总理沙菲克的得票率为48.3%。美国对此表示谨慎欢迎,称埃及选举是该国向民主过渡的里程碑。穆尔西上台,不可避免将逐渐使埃及政权带有伊斯兰主义色彩,由此不仅在内政、而且在外交层面,会带来很多可以预见的改变。一是埃及内部将可能面临持续的政治纷争,军方与总统间的紧张关系将持续一段时间;二是中东地区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将继续扩大,并进而有可能引发中东地区的一场地缘政治变动。
18—19日,伊朗核问题第三次谈判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焦点仍然是伊朗铀浓缩等议题。虽然会谈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双方分歧依然巨大。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兼首席核谈判代表赛义德•贾利利表示,开展铀浓缩活动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西方国家无权阻止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则称,六国要求伊朗应停止生产丰度为20%的浓缩铀,关闭福尔多的铀浓缩设施并将丰度为20%的浓缩铀运出伊朗,作为回报,西方国家将采取相应的行动。双方“因果”关系颠倒,谁都不肯让步,立场难以调和。双方决定于7月3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专家级会谈。从目前情况看,除非双方立场在专家级会谈时出现灵活务实的变化,否则伊核问题有可能再度陷入僵局。
(执笔:隋晓玮)
(责任编辑: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