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诚信缺失 信用标签谁来贴?
2012-12-29毛丽冰
经济 2012年6期
出现在全国春季糖酒会的“拉菲世族”、“拉菲帝国”等十余种“山寨拉菲”吸引了拉菲集团律师的注意,面对国内假拉菲泛滥以及公众对拉菲酒的认知误区,拉菲集团出口部总监近日提出来华打假维权以及对公众进行拉菲酒“扫盲”。国外名企及政府公开在华打假已不是第一例,他们如此堂而皇之在中国搜集证据并声色俱厉地提出警告,可见,国内部分商家作假、造假风之盛行,商业诚信缺失之严重。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所言:没有诚信何来尊严。国外机构来华打假更是狠狠打了无良商家一记耳光,也让国人为之脸红。
意大利打假遭遇尴尬
其实,自2011年7月开始,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旗下的知识产权部就先后向中国递交30批“伪意大利”品牌,呼吁中方采取措施保护意大利品牌。意方负责人表示,这些品牌扭曲意大利的形象。然而,在意方提交了涉嫌假冒意大利品牌后,老外打假却陷入了僵局。媒体报道,涉及的伪意大利品牌对“打假”反应不一,或理直气壮坚称自己是意大利公司有“意大利血统”,或扮无辜称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意大利的品牌,或忙着毁灭证据在公司网站上去掉意大利国旗图案甚至干脆关闭网页。尽管意大利来华打假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关注,但截至记者发稿还暂时未见明显进展。
对此,涉及作假企业所在的地方工商局也只模糊应付,并未有明确的处理方案。就连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相关负责人都很为难,不知道具体该向哪个工商部门举报。因为国家工商总局称“国家工商总局并不负责具体的案件,要由地方工商局出面处理。”北京市工商局则认为,意大利方面如果没有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接洽,那么具体的调查工作则不由工商局负责。“他找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牵头查这事儿。”地方工商局称,要调查这些公司,“取证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举报方能够提供证据则最好了。
尽管意大利打假机构认为,这些“伪意大利品牌”侵犯的主要是中国消费者的权益,一般中国消费者很难了解到这些品牌是否为真的意大利品牌,他们只是向中国消费者提供这方面的参考信息。他们“出于好意”却碰了钉子,他们想“做好事”却陷入尴尬。
被曝光是“假洋鬼子”的达芬奇家具余波尚未消失,这些“洋气”品牌不见克制却愈发肆虐。“挂羊头,卖狗肉”逐渐成为国内一些缺少商业道德与正确价值取向商人的牟利手段。傍洋牌子,钻法律空子,大量的假洋货充斥市场。在服装、家纺、家具行业,这种“假洋风”吹迷了人眼。消费者无法分辨到底这些洋货是真的原装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品质”,还是来自小作坊的“经典包装”。
此外,善于包装更能利用法律漏洞打“擦边球”的山寨产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HDC、康帅傅、小夭鹅、苏伯尔等品牌不少人都听到过,乍一看商品及商标外形的时候都未发觉不妥,仔细瞧来才惊呼上当。“不应将购买山寨货的责任归于消费者,因为一般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和专业工具,信息也不对称。”有专家表示,商标法对歧义商标注册早有明文规定,山寨货横行并非不法商家高明,而是监管力量太弱。
诚信缺失致经济损失达6000亿
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商业渠道广阔开放的今天,我们还在为最基本的商业诚信的缺失而不安和沮丧。正是由于不良商家的存在,企业、国家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近日,十余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频发警告,称不能在美国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截止日期前提交2011年度财报,给本就有些“谈中色变”的美国资本市场再多一个不信任中国公司的理由。“在非常讲究信用体系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忽略或怠慢履行信息披露职责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位美国投行人士指出,光这点美国投资者就有充分的理由质疑这些中国公司的业绩披露诚信和内控管理混乱。
商务部曾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目前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相比之下,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去年10月19日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商业诚信的缺失,无异于扼住企业喉咙的那只手,残酷地剥夺着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上文提到遭曝光的达芬奇不仅被十年的合作伙伴——意大利MANTELLASSI品牌所抛弃,还被上海市工商局处以133.42万元罚款,得不偿失难翻身。山寨手机也难逃厄运。今年初,就有媒体报道,作为手机之都的深圳,如今却不得不走向了末路。3000家中小手机厂商倒下了近半数,而最为低端的三码机目前仅剩二十几家。“山寨机倒下去了。”深圳市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唐瑞金毫不避讳。
诚信需立法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4年主题“讲信、维权”宣传提纲》解释了诚信的主要涵义:就是要求经营者及市场中介机构,在市场活动中,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的商业首先标准和根本的行为准则,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全面、充分履行与消费者的约定义务,守诺践约,反对规避自身义务及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市场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实中诚信缺失尤其是商业诚信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有损我国的对外开放形象。我们不得不深刻反省,为何出现越来越多如此惊心的商业诚信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必然性,是客观规律性的东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市场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为暗箱操作、造假行骗提供了空间。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中,许多企业铤而走险,出现唯利是图、不讲信用、搞不正当竞争的行为,通过采取损人利己的方法牟取利润。
其次,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传统文化道德的作用削弱或丧失、新的文化道德体系还未建立。我们的传统道德教育尤其是儒家思想都把诚信看得很重要,但很多时候仅仅是在精神层面,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实践层面和社会约束上,导致诚信教育的苍白无力。特别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书本上与实践中不一致,导致被教育者不以为然,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第三,商业信用信息得不到充分公开。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迅速地发展,与有关的商业信息是否公开及公开的程度有很大关联。在我国现行的商业信息管理体制下,目前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规范通常通过以下方面得以公开:一是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曝光的渠道;二是企业自己调查或委托调查得到相关数据;三是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总体而言,我国企业信息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公众或相关部门想要获得相关信息的成本过高,渠道不顺畅,导致不法分子利用信息公开不充分而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
最后,法律体系不健全。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一项法律或法规为缺失诚信提供直接的依据,导致诚信机构在信息采取、披露上无法可依。对失信行为打击不力、处罚力度弱,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有发生。
遏止整个社会的严重道德滑坡,拯救社会诚信,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诚信是建构社会规范的基础,也是社会规范得以实行的保证,社会诚信存则社会规范存,社会诚信亡则社会规范亡。
所谓“人无信不立”。要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培育“信用至上”的社会道德,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同时,加大企业信用系统的建设力度,建立“诚信档案”,让不守信者留下案底,避免守信与不守信者享用同等待遇。除了加强教育和正规引导,更要靠规范与制裁,要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制定信用法,为社会诚信提供明确的行为规范和严厉的制裁措施,真正做到“让不守信者寸步难行”。最后,积极改善我国商业信用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商业信用公开制度。商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早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必须尽早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