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坦诚打开中美互信的大门

2012-12-29丁果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6期

  当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洛杉矶观看NBA球赛的时候,海内外不少媒体已经为他的访美行程,打了成功的高分。他们认为,中国领导人此次访美取得了比预期大的成果。
  之前在他们看来,习近平访美的时机相当不利:一方面是美国进入了选举年,中国成为两党攻击的靶子。尤其是共和党最有希望的候选人罗姆尼不断挑起话题,攻击奥巴马对华政策软弱,导致奥巴马也必须展示对华强硬,以赢得选票;另一方面,就在习近平访美之前,在叙利亚问题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投票中,中国与俄罗斯一起行使了否决权,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形成严重对立。因此,媒体的预测是,此行只要减缓美国的攻击,不形成严重对立就不错了。
  其实,从一开始,这次访美就没有任何的预测可言。因为中美双方都处于权力交替的过程中,习近平访美是对之前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的回访。这次访问本来就是一次亮相之旅,而不针对某个特殊议题。从访问后的媒体反应来看,美国媒体普遍评价很高。
  在此之前海内外媒体没有看到,华盛顿也有习近平访美成功的意愿。美国的诚意体现在白宫、军方,以及经济界的高规格接待之上。这包括:奥巴马和习近平会谈比原先预定的时间大幅延长;五角大楼以元首规格接待;副总统拜登更是打破接待客人传统,跨州陪同习近平走访洛杉矶。
  华盛顿如此做的原因,是希望中国继续给美国“经济输血”,无论是人民币升值,还是购买更多的美国货,或者扩大对美投资,能够以此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执政者获取更多的“选举利多”。
  作为东道主, 美国扮演了好客的角色。但是访问的成功,还是有赖于“客人”的做客之道。而习近平美国之行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首先,习近平此次访美,并没有受到国内狭隘民族主义和非理性反美情绪的影响,而是将中美关系定位成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言外之意,中国视美国为可尊敬的对手。这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的外交主轴仍然是要维持中美关系,而不是以美国为敌人,进行零和游戏。但是,针对美国战略重点移到亚太,中方并没有示弱,而是强调太平洋如此之大,应该容得下中美两国。这样的诉求符合理性逻辑,美国接受,中国也接受。
  其次,在对待尖锐的问题(包括共和党前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质疑)时,习近平采取了正面坦诚的回应,而非讲套话,兜圈子。例如,在人权问题上,习近平提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概念,跳出了与美国对着干的旧模式。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上,习近平先后借用邓小平和希拉里的观点,既点出了两国关系没有前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又要秉持逢山开路和遇水搭桥的积极姿态向前推进。这也是美方认同的方法。
  然而,此次访美最为成功的因素在于:一是打破以往高层访美只重视与政界高层交往的模式。在习近平访美的行程中,挑选二十多年前访问过的小州和住宿过的家庭做重点的访问,这就让原本枯燥的政治访问充满了人情味。这是美国媒体和舆论最熟悉、也最想报道的故事。而习近平在华府的宴请,也涵盖了共和民主两党的重要人物,包括共和党的基辛格和赵小兰夫妇,摆明了不卷入两党竞争的漩涡。第二个因素就是,正面欣赏和评价美国文化,打破美国对中国领导人的刻板印象,展现个人风格。看篮球和访问好莱坞是如此,坐上拖拉机、大吃夏威夷巧克力也是如此。这样的人性化安排,比政治公关更能拉近与美国人的心理距离,提升两国的“共同性”。
  当然,这次访问成功并不等于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就会一帆风顺。但是,它给中美两国走出彼此“妖魔化”的窠臼创造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