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语文的学用相长

2012-12-29邹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摘 要:初中语文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技能,尤其要强调学以致用,用以致学,避免应试化、功利化对初中语文能力培养的影响,着力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应用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应用性;初中教育;技能学习
  初中是人生从基本无知向基本有知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掌握基本知识主要靠课堂学习,其中关乎未来人生正常运行的大量基础知识和技能又主要来源于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贯彻新标准,教好新语文,一定要避免应试教育的陷阱,要从学生的人生阶段特点和语文的人生功能出发,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真正掌握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应用写作等基本生存技能,要在不断强化应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防止会考试却不会基本应用。
  一、初中语文应当强调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尽管我国的高考升学率越来越高,尽管网络社会给了我们许多不写字、不撰稿、不读书、不交际的机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至少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进入“越来越像工人”的职校生阶段,至少有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就读的也是“越来越融入企业”的高职学校。也正是由于平常可以少写字、少撰稿、少交际,才使得关键时刻一手字、一篇稿、一席话可能决定了一个人的终身命运。能不能在孩子们步入“职业化”阶段之前,使他们养成基本的写字、写稿、读书、说话的能力,初中语文教育责无旁贷,也义不容辞。学英语可能没用,学数学可能用不上,但学语文,不管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都是基本的技能需要,也是学好其他课程或专业知识技能的基本基础,可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除了四分之一的学生将来会通过高中进入真正的大学学习并成为技术型人才之外,四分之三的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文化素养要在初中形成,因此,初中语文应当在学以致试与学以致用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在兼顾可试之才需要的同时,着重对“可用之才”进行应用型语文教育,着力培养他们的写字、阅读、口语、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性语文基础能力。要尊重并重视初中语文的实用性,按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的教学基本原则,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分项集中训练,努力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尤其要突出听说能力的训练,训练提高思维的敏捷程度,力求表达得简洁有效,积极提升思辨能力,让学生通过三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基本成为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可以正常发挥自我的合格社会成员。要引导初中生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在真正明白将来生存应用之需要的基础上,用心去学习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在不断提高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对考试的必要能力。
  二、初中语文的应试化、功利化倾向应当纠正
  在应试教育仍然盛行的大环境下,随着高考升学率的继续大幅度提升,初中为高中、高中为大学,一切以考试分数为重,仍然是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沉重枷锁,特别是语文教学,在很多地方都因此而陷入了为试而学、做题即学的“纯理论状态”。一些地方初中语文教学对文本内容讲得过高、过细、过繁,把大量时间花在应付频繁的月考、抽考、统考、调研考试上,挤占了学生对语文技能的锻炼、展示和评核时间,忽视了对最基本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使得走上社会的很多学生语文技能让人汗颜,汉字书写错别字连篇;讲起话来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啰嗦重复;写起文章来不是不知要写什么、无话可说,就是空洞无物。有调查表明,初中生对书法有兴趣的不到5%,能言善辩的孩子在初中阶段越来越少,有不少作文得分很高的孩子不会写基本的请假条、会议通知和申请报告等。究其原因:
  一是应试化教育所害。为了升学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做题,使得许多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书法课的开设形同虚设,口语表达和交际训练因为不考试而趋于消失,应用文写作被束之高阁。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坚持传统教学方法,突出考试和分数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语文课被反复的讲解背诵和做题所占用;一些老师自己写不出好字、说不出顺话,拿不出文章,教育孩子也只能以所擅长的“猜题、押题”、照本宣科、照答案改作业为主。
  二是功利化家庭所误。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学习,一种是以农村家长为主的“只求认得字就行”,普遍认为语文是最没有用的学科,不像数学将来能算账,英语将来能“与外国人讲话”,没有必要花多大工夫;一种是以城市家长为主的“考到好分数最重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把孩子课外学习书法、交际、阅读和写作机会全盘封杀,对与考试不相关的内容视为不务正业而加以制止,甚至对“话多”“看课外书”“写字画画”横加干涉,直接打击孩子的兴趣。
  三、学用相长,统筹兼顾,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技能比重
  语文是人的基本技能,初中是学习掌握这一技能的最关键阶段。尽管不可回避升学考试的压力,但更要着眼多数孩子将来更没有机会学习语文技能的事实,切实提高技能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比重,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从初中与高中的不同任务出发,对中考指挥棒进行调整,提高语文技能的考核比重。在不能顾此失彼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学用相长,注重统筹兼顾,努力将技能学习与考试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学,以学保试,用试并收。
  首先,要继续提高写字能力。不能认为写字是小学生的事,初中生可以不练了。一手能看的字、好看的字,是一个人的社会名片,对那些字写得“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的学生,尤其要加强写字训练,以硬笔书法为主,辅以适当的软笔书法训练。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写基本笔顺、基本结构。要把写字训练与课文字词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要明确写字在试卷、作文中的分数比重,以“分数”引导学生重视写字、练好写字。
  其次,要着力培养口语能力。十四五岁的学生,想得很多、说得很少,不少学生怕字当头,不肯当众开口讲话,缺乏说话的基本勇气和学习说话的兴趣。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口语交际练习,着重是发音准确、语速、语调得当、中心突出、条理分清、表意准确、文明礼仪等基本功训练;要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指导学生了解准确复述、口头问答竞赛、即席发言、交谈采访、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解说、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把口语表达作为语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要着眼应用提高基本写作能力。应用文在现代生活中十分重要,是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公务运行以及个人事务处理的重要手段。要坚决纠正应用文只有少数人用的错误认识,从社会经济发展以后单位之间、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沟通交流越来越需要应用文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初中生的基本应用文写作训练。要按照规范的格式、基本的模式、通常的语式,引导初中生学会通知、报告、新闻稿、协议书等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晓慧.加强应用能力培养 搞好初中语文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2(3).
  [2]吴凤芸.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J].学周刊:B,2010(6).
  [3]谈青松.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48).
  [4]周兵.如何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2011(93).
  [5]张艳利.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探讨[J].教坛聚焦,2011(29).
  [6]付红巧.浅谈对应用文教学的认识[J].学周刊:B,2010(3).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谷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