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2012-12-29姚兴梅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确定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灵魂问题,也是一个瓶颈问题,它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是达到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三个作用:指向作用、激励作用、检测作用。
从大量的教学实践看,现在还存在很多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的现象。许多情况下,课时教学目标“雾里看花”,教学设计存在模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与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脱节;教学活动环节与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脱节;教学活动环节与所设计的教学重点难点脱节。
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似乎是个不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一打开《教师教学用书》,有不少教师就照搬《教师教学用书》上那仅作参考的教学目标,或随意列几条写在自己的教案上。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目标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
我以为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应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因此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第二,要考虑年段特点、单元目标。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年级。我们都知道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写字,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写字,尤其忽略了写字的时间,要在时间上、训练上给予保证。每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8分钟,这个是非常科学的做法。
对于阅读,课标中规定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比如《山中访友》的目标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有“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等等。
第三,要关注教材(文本)特点。不同的教材、课文应该设置不同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而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事实上有些阅读课上,语文老师大多重视了文章内容的分析,忽略了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对文中那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不引导学生去品味,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的停步不前。如《山中访友》是写景的抒情散文,充分运用了一些表达手法。据其特点,可设置目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第四,要了解学生特点。依据本班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目标。在背诵方面,可以要求学习优秀、记忆力好的学生背诵全文,记忆力不好的同学背诵几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教学目标的定位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第五,教学目标要细致、可操作。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只有让学生准确地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不会空洞。教学目标的陈述,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因为,这样的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只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才有利于当堂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并且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标、形成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马营庄大柴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