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图像法
2012-12-29张永伟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高中物理知识性强,与其他学科联系比较紧密,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高考要求加强联系实际,加强数形结合,有些规律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总结,有些规律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悖,着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必须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提高思维深度。高中教材将具体的实物抽象为理想的模型,比如质点、点电荷、小球、小物块等。通过研究这些理想模型的运动来总结规律。为了学生能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在高中教材里附了很多实物和图像。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学会图像法的运用。
高中教材里所附的这些实物和图像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图像有:力学中,力的图示、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速度图像、振动图像、波形图;电学中,点电荷、电场线、磁场线、交变电流的图像;光学中的光路图等等。这些图像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它能够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表达物理知识。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电场时,通过实验演示,很多同学都相信互不接触的电荷间具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电荷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是什么呢?从而引入了“电场”。有的同学还不理解,进而人为地引用一种客观上不存在的线来描述电场,即电场线。将无形的物质用有形的东西来表示,大部分同学明白了。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采用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易掌握等优点。
在讲授匀速运动的时间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