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只大卖场这样简单

2012-12-29许丽卡

出版参考 2012年15期

  2012年香港书展的情况不大妙,这其中固然有天公不作美之因,刚好书展期间是暴雨季节,影响入场人数,但业界普遍的想法是,透过书展作为大卖场卖书的业绩是一年不如一年,总没有往年好,入场客流年龄层也逐年下降,特别是30-40岁这个年龄层,这批读者大都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经济上也是最有能力的群体,不愿意也不需要为了折扣在书展拥挤的环境下购书,况且,除了几本新书在市面上无法买到之外,其他的图书都可在书店找到。
  政治议题书成热点
  今年书展的热点之一是政治议题书,这类政治议题书和香港今年政治环境相呼应。今年香港政府换届,这波政治热也催生一大批这类题材的图书,制作这类图书又以上书房最为注目,该出版社的一个主办人是以前政府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刘细良,可惜他们推出的这类图书一般都是由新闻报纸的评论结集而成,没有深度探讨,没有深度文化底韵,出版稍为粗制滥造,没有惊艳之作。相比之下,之前由学者撰写的深入探讨香港政治及民生环境的政治类图书,都还比较受欢迎。今年出版的几本政治书却都水平一般,如《特首选战传媒民意》《零距离接触CY》《陌生梁振英》,比不上以前由学者梁文道,或是蔡子强撰写的领袖学著作《君王论》系列,反而给人感觉是哗众取宠。不论如何,这类图书也是书展的亮点,但根据业内销售成绩的反映,这类书是旺丁不旺财,这大概也是因为读者看到这类图书水平参次不齐,而且书价较为低廉,所以才造成利润不高。尽管政治类图书出版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但上书房以香港民俗文化为背景的图书还是受到了读者的认可,以往出版的《大广东》系列图书,观察香港的广东文化传统,专门探访逝去的工艺,都令人回味无穷,有点类似内地的《有味》。今年出版的《手作仔》,承接过往的匠心手作和街匠志,组成工匠民艺三部曲,细说各地的民间手艺,可惜出版社的宣传重点都摆放在了政治书上,间接影响到此系列图书的销售。
  “黑马”涌现
  今年香港书展最畅销的图书来自一间出版社和两位黑马作家,出版社是有种文化,两位黑马作家是向西村上春树和Mr.Pizza,两位作家都由网络走红起家,香港俗称高登仔(宅男),有点类似内地的天涯网站,他们的作品或许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却是香港书展最畅销的两本书:向西村上春树的《杂文·西》和Mr.Pizza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都由有种文化出版。向西的处女作《一路向西》去年已出版,甫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电影公司也买下版权,电影正在后期制作中,估计今年可以上映,此书类似《志明与春娇》,反映香港现今社会男女的角力战争,由网络高登延续到轻作品,再到大众传媒电影,跨媒体的延续打造作者的名气,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Mr.Pizza的《那夜》是一部悬疑惊悚轻小说,由今年2月中旬起在高登连载,小说用语是港式用词,只有在香港生活过,才可品味出其中的意蕴,这些代表香港次文化的图书畅销,也代表一股新力量创新而生。
  牛津大学出版社在香港书展售出逾200套每套售价高达4万元(港币)的幼儿英语教材,成为这届香港书展最好的生意额,这套英语教材是社里的王牌产品,其他出版社还真搞不出来,即便是朗文或汤姆森Cengage leaming,也制造不出这类图书,家长愿意大撒金钱,买几万元一套的学英文的教材,这完全是看中家长的心态,但前提是这套作品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质量是王道。至于牛津大学社出版精品式包装的文学书籍也延续牛津大学社一贯风格,其中董桥、陈之藩、北岛的作品,出版社都统一固有的装帧。
  白先勇与也斯
  今年香港书展的大家是白先勇,他的《民国与父亲》没有趁去年辛亥百年的民国风出版,而是推迟到今年,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想做一个切割,体现出与目前市场其他的民国作品截然不同的风格。这部著作结合了历史的纪实性和文学的情感,本书既有厚重感,又有感人肺腑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独一无二的,除了白先勇,还真没有其他人可以写出白祟禧和他的民国,这部志念父亲的作品又是民国志念作品的登峰造级之作。
  与白先勇相比,2012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也斯的宣传稍嫌逊色。事实上,诗人也斯是最能代表香港特性的作家之一,香港的独特性在于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西式殖民经验。也斯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暧昧,最能体现香港独特性,他的作品不以小说出名,反以诗歌与小品文为主。也斯也明言,香港是他写之不尽的题材,他的写作从未远离过香港,如《也斯的香港》。他从香港开始写作,书写香港的故事,整理香港的书写。也斯是他的笔名,本名梁秉钧,他以学者(大学教授)身份撰写关于香港文学的作品则使用本名。也斯,在这个书展的声势不大,这倒也是香港的特色,在大中国(民国与父亲)的大论述下,香港的论述是后现代的、诗性的、断裂式的。
  借机宣传塑造品牌
  虽然香港书展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书展的进场人数却还是在逐年增加,其中内地人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内地民众对香港书展的文化活动的票价、设施、文化讲座都十分认同与喜爱,以至于文化讲座以哪种语言开讲成为今年的趣谈,彭浩翔用广东话发言,讲座的内地听众悄悄传送纸条,问他可否用普通话,彭浩翔一口拒绝,说粤语是香港的主场,不讲普通话。依笔者看来,内地观众也别为难他了,要一个香港人用普通话演讲,那可真是要了他的命。
  书展除了是销售图书的最佳场所,还是非营利组织及出版社自我宣传的最佳场所,一些小型组织或有特色的出版社成为书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野外动向,其过往出版野外生态、探索指南及保育工作,出动年青的义工,宣传健康环保生活,教导年青人认识大自然,认识环境,与脸书(FACEBOOK)互动,增加粉丝团人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书展打响知名度,宣传组织文化。
  至于已为人熟识的出版社也要加深品牌效应,借机宣传,围绕故事性与主题性,塑造品牌。香港三联书店选择10本出版多年,且已下架的图书,重新统一包装书皮,在封面上写下不容错过的10条理由,让下架书重新上架,重新延续图书的生命力。另一边,库布里克Kubrick书店则费心展示一本图书的制作过程,由作者,到编辑,到设计,制作一本图书,这之间是一种整合,一种知识的融合,也是各行各业精英的知识汇流,有故事性的展示才可以在众多的摊位中脱颖而出。香港书展开办多年,由纯卖书的场所开始慢慢转换成一种美感及主题性展示的场所。笔者估计这种情况在以后的书展中将更加重要,透过展示,介绍业界最新的、最专业的知识。
  2012年香港书展已经结束,但香港读书人今年是有福的,因为台湾诚品书店在海外开的第一间分店已铁定于今年8月在香港铜锣湾闹市开业,诚品书店把台湾对文化的尊重带到香港,这不禁令人雀跃,也是香港出版书店一次大洗牌,到时又将有一番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