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全球竞争力下滑

2012-12-29世界经济论坛

财经 2012年23期

  世界经济论坛9月5日发布了《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涵盖144个经济体,瑞士、新加坡、芬兰分列前三名,中国排名第29位。
  全球经济危机已持续五年之久,欧债危机一直得不到解决,现在已到了决定性时刻。美国财政紧缩问题陷入政治僵局,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前景。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全球贸易潜在下降以及热钱流动更是雪上加霜,尚不清楚哪些地区能推动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
  政策制定者们正在努力,以共同应对经济挑战。虽然忙于短期危机管理,为经济增长和长期发展打下基础仍不容忽视。30多年来,世界经济论坛通过对全球各经济体的竞争力进行详细评估,以期促进这一进程。
  2005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它是包括许多不同指标的加权平均数。这些指标被归类为竞争力的12大支柱:体制、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成熟度、市场容量、商业成熟性、技术革新。
  全球竞争力指数假设,处于初级阶段的经济体主要是“要素驱动型”,其竞争力主要是基于低技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公司大打价格战,出售基础产品或商品,其低工资体现出低下的生产率。在此发展阶段,保持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运作良好的公私体制(支柱1)、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柱2)、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支柱3),以及至少获得基础教育的健康的劳动力(支柱4)。
  随着竞争力提升,工资也将水涨船高。经济体将进入“效率驱动型”阶段,必须开发更高效的生产流程,并提高产品质量。此时,竞争力日益由高等教育和培训(支柱5)、高效的商品市场(支柱6)、运作良好的劳动市场(支柱7)、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柱8)、现有技术利用能力(支柱9),以及广阔的国内或国外市场(支柱10)来推动。
  当一个经济体进入“创新驱动型”阶段,其企业必须能够与新的或独特的产品、服务、模式以及流程竞争,才能维持高工资和相应的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竞争,必须借助新技术(支柱12)或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商业模式(支柱11)。
  对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在12大支柱中,与其关系越大者被赋予的权重就越高。处于某两个阶段中间的经济体,即是处于“转型期”。那些对一个经济体竞争力日益重要的领域,会被赋予越来越高的权重。
  与往年一样,瑞士、芬兰、瑞典、荷兰、德国以及英国仍跻身最具竞争力国家之列。此外,进入十强的还有美国以及三个亚洲经济体,新加坡仍是全球第二大最具竞争力经济体,而中国香港和日本分别名列第九与第十位。
  欧洲尽管有六个国家跻身十强,但各国的竞争力差距也十分显著,西班牙(36位)、意大利(42位)、葡萄牙(49位)和希腊(96位)表现均不尽人意。
  美国则继续近年来的下降趋势,跌至第七位。缺乏宏观经济稳定性仍是美国最大的弱点。不过,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评估依然指向复苏,美国该项排名从两年前的第31位提升至今年的第16位。
  与往年一样,亚太地区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有六个经济体——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以及澳大利亚——跻身前20强。
  中国继续领先于其他金砖国家,但排名从去年的26位跌至29位,回到了2009年的水平。那些对中国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领域,如金融市场发展、技术成熟度以及市场效率方面,退步较明显。
  积极的一面是,尽管高通胀持续了较长时间,但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向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虽然在增长,但仍处在26%的低位;其总储蓄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主权债务评级明显高于其他金砖国家,甚至高于许多发达经济体。
  整体而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仍面临重要的竞争力挑战。
  中东和北非地区各国的竞争力仍被持续的政治动荡所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解决失业挑战仍将是该地区经济工作的核心。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竞争力低于世界其他地区。排在第52位的南非仍是该地区排名最高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