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市场如何破局

2012-12-29

财经 2012年23期

  8月31日,随着上证指数击破2100点心理关口,创下41个月新低,股市哀鸿遍野,信心备受打击,成交量也达四年新低,悲观者甚至担心2000点大关难守。
  自2008年以来,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始终位居全球主要股指跌幅榜首,这与同期中国宏观经济状况是极不匹配的。五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以上,但股指却下跌超过60%。反观全球其他市场,虽然经济增速远低于中国,但其资本市场却下跌有限,今年美欧及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集体上涨,与A股的不断探底形成鲜明对比,难怪投资者怨声载道。
  我们当然理解,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错综复杂,既受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又取决于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投资的是未来,投资者对未来乐观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过去的增长纪录。不过,历史经验和市场规律均证明,资本市场应当与其所依托的经济体宏观趋势基本一致,完全背离的走势是不正常的。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站上6124点高峰,投资者一度欢欣鼓舞,现在看来,那更多代表了资本市场扭曲发展的极致疯狂。彼时,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超70倍,市场资金忘乎所以,新股发行首日涨幅动辄200%-300%,超募现象严重,不少公司透支了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A股成为发行方名符其实的提款机,市场如此竭泽而渔,是这五年来长期下跌的重要隐患。这与行政介入过多、新股发行审批造成供求不平衡是分不开的。
  经过五年下跌,疯狂终于回归冷静。当前市场的萎靡,则体现了投资者对进一步改革的观望,甚至悲观预期。而欲解决资本市场的问题,唯有通过继续改革,铲除痼疾,方能破局。
  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其成长注定要经历波折。这其中,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监管理念、投资者保护以及权贵资本的介入。
  以投资者保护为例,A股市场是典型的重融资索取、轻保护投资者的市场。根据万得资讯统计,截至2011年底,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共融资超过4.3万亿元,而按照普通公众投资者持股比例30%计算,普通公众投资者获得分红累计不足5400亿元。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分红仅占筹资额的13%,长期投资价值不高。而且,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偏弱,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法律仍未能建立。这既无法发挥投资者自发约束市场的力量,更打击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信心,危害巨大,且长期迁延。
  监管理念和针对权贵资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市场的发展走向。应该看到,近些年来监管理念也在更新,正在逐步去权力化,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尤其今年以来,新政频出,新股发行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幅降低交易费用,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完善分红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等。诸多政策皆立足市场长期发展,不着眼于短期涨跌,值得肯定。
  新任证监会管理层推行的证监系统大换岗,意在为破除既有利益格局、推动进一步改革做准备。但以目前权力格局看,建立纯净、健康的资本市场,需要有更坚决的改革行动。
  A股市场有大量背景强大的国企上市公司,其调动资源影响监管的力量一直为人侧目。一些地方政府则是资本市场另一大利益集团,受其阻挠,数年来ST股退市制度未能彻底推行,变成有形无名的摆设。近年来,某些权贵资本继续进入资本市场,如何对其监管和约束,同样考验着监管部门。而仅靠证券监管部门,无法斩断扰乱市场的势力。
  从长远计,彻底纠偏资本市场,需要自上而下的决心和行动,以市场理念推进改革,减少行政干预,着眼“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减少寻租空间,减少对市场的扭曲。
  以新股发行改革为例,监管部门迟迟未放下审批的权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仍不充分,市场供求关系一时难以改变,导致股价继续扭曲,新股发行排队超长,壳资源成为稀缺成为炒作对象。诸多危害,都触及整个市场核心问题,必须及早解决。
  虽然市场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需坚定推进,一以贯之。近期,又有好事者希望证券监管系统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的短期稳定,甚至有人建议,希望金融机构寻找市场亮点,尽量烘托股指。这些传闻和异动,均会在市场改革困难之际增加新的变数。我们相信监管层有远见卓识,不会再因一时之需,随意超越监管边界,干扰市场的自我调节。
  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改革还有很多,会触及不少既得利益群体,为此更需要管理层摆脱惯性思维,不惧股指波动,坚定推进良策。若一再瞻前顾后,只会迟滞改革,带偏市场方向,增加机会成本。
  从另一方面看,当前市场估值中枢较以往有显著降低,施行重大结构性改革的成本也随之降低,正是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唯有通过坚定的市场化导向改革,恢复资本市场的健康基因,才能真正提振投资者信心,重新参与市场。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正向共振,亦将因此水到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