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3D

2012-12-29马巍

综艺报 2012年19期

  9月初轰轰烈烈的好莱坞大片对决终于落下帷幕,之前抽空把三位“大侠”一口气看了,寻找久违的饕餮感觉。
  三部大片各有特点,代表了当今电影的不同发展方向。三部里最无聊的还是《超凡蜘蛛侠》。看得出编导想用新风格演绎这个故事、剧本花了不少心思,但问题是无论如何故事还是那个老故事,起承转合大家都太熟悉了。动作、视效仍是前三集充满CG感的老调,新添的一些噱头,比如主观视角的飞檐走壁也说不上新鲜,如果有人觉得这个多么厉害,我强烈推荐您找台PS3或XBOX玩个2008年的老游戏《镜之边缘》。
  具体到3D的使用,《超凡蜘蛛侠》代表了时下最常规的路数:真正的立体效果还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动作慢镜头,强调一下视觉元素纵向的运动,比如影片结尾蜘蛛侠冲着观众方向发射蜘蛛丝的处理。除此,其他大部分场景而言,不戴眼镜也照看。
  我的一位热衷科幻的朋友至今仍未去看《普罗米修斯》,原因就是之前类似3D看怕了。就多数情况而言,我也觉得3D版的效果不如2D版——佩戴眼镜的不适尚在其次,关键是多一层镜片带来的画面亮度和色彩饱和度整体降低,极大削弱了电影的画质优势。加之国内很多影院的放映机灯泡仍然开得不够亮,碰到《哈里·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样暗沉色调的片子简直就是噩梦一场。
  不过说到《普罗米修斯》,我认为我的朋友犯了一个错误。该片对3D的运用实际上是另外一种:3D技术在影片中不是孤立的一两个噱头,而是作为某种背景融入了整体的视觉体系。效果不事张扬,也不会把观众的注意力引离电影本身,却实在地提高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虽然故事和剧本有不足,但《普罗米修斯》在视觉上确属精品。继两年前大烂片《罗宾汉》后,斯科特重掌科幻片总算是找回了些商业片巨匠的风范。
  有人依葫芦画瓢,也有人真在动脑筋。《普罗米修斯》对3D的具体运用值得仔细研究,特别是一些室内的镜头和室外的全景,很好地利用3D展现更多层次——传统的2D摄影即便把光圈开到最小,也无法取得如此精致的景深效果。其实技术是一样的,关键还在于导演的细致调度。这方面,文德斯2011年拍的《皮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通过对3D的艺术调度,该片实现了景深的放大和观看视角的强调,从而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传统2D电影视觉呈现的细腻。《皮娜》是一部极低预算的小纪录片,可见在真正的创造力面前,成本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天堑。
  最后,我们也不要忘了《黑暗骑士崛起》。对于3D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年轻人诺兰继续选择了视而不见。无论是70mm胶片拍摄,还是更依靠模型而非电脑的特效制作,他的作品代表了电影对自身传统魅力的进一步强化。《黑暗骑士崛起》与《普罗米修斯》的努力尽管方向不同,但实为殊途同归——都是在向观众重新强调电影是什么,还有我们为什么要去影院看电影。在越来越多的银幕电影看上去跟电视节目没太大区别的今天,这一点尤其重